填報志願:怎樣參考院校往年錄取分數?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填報志願的具體方法。

我做志願填報也有些年頭了,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第一、志願填報中的眾多方法,到底該選取哪一個?

1、一種是線差法,但線差法不是太靠譜

一般指的是你的分數與一本線或本科線之間的分值,然後去和學校的線差近3年的平均線差進行對比。超過了基本能進,沒超過就有風險

其中線差又分為最常用的最低分線差和平均分線差,(最高分線差一般只針對學校錄取分數最高的王牌或熱門專業)

院校最高分錄取線差=院校最高分-省控線(一本線)

院校平均分錄取線差=院校平均分-省控線(一本線)

院校最低分錄取線差=院校最低分-省控線(一本線)

以青島大學為例,我們以院校最低分錄取線差為例:

小林理科生,2018年考了579分,根據線差法基本是能進入青島大學的

線差法會存在較大的誤差,容易出現高分低走的情況(尤其是使用平均分線差)。

2、位次法加線差法

這個是我們最常用的方式,位次法為主,線差為輔作為參考

3、位次法

第二、如何使用位次法?

1、用你的省位次去和歷年的一分一段表進行對比

高分分數下來後,很多人都會知道了自己的分數和省位次

以小林為例理科生,2018年考了579分,省位次33000

如果這個位次放在往年是個多少分數?正向推導

2017年大約在573-574分之間

2016年大約在591-592分之間

還有一種方法,你可以逆向推導,一般是我們在做志願填報時會對結果進行驗證的一種方法,稍微有點複雜,怕大家搞混,就不再多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下。

2、找到了對應分數再去和學校的分數對比

你知道了自己的位次放在往年是個什麼水平,那麼你就去找往年這個分數段的學校大約有哪些。

你可以找最低分數在這個地方的

你也可以找平均分在這個地方的,至於平均分如何核算,這個大家可以找到相應的參考方法,也是比較推薦的,對你來說最穩妥的學校。

大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那種歷年分數波動較大的學校,你不要成為那種炮灰。

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正在改革的,比如我們山東省2017年實行了本科批次合併,尤其是以前一本和二本分開錄取的,波動也很大,甚至有些學校本來在二本注意的少,一合併大家忽然看到了這個學校,也是一窩蜂。所以這些不可控因素都要考慮到。

高考志願填報的技巧真的還很多,絕不是憑運氣,你需要經過大量數據分析的。

希望每位家長都要慎重,並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

另外家長也不要走入誤區,現在網絡很發達,各種各樣的方法與言論都有,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分辨,有很多信息其實是錯誤的,如果拿著錯的方法做事情,最後結果也一定是錯的。

一分一段表的示例如下:

我是乾宇學業規劃師,專注高考升學。十年磨一劍,只為不負所托,歡迎關注。


煮酒論高考


下面以一個實例,介紹如何參考院校往年錄取分數填報志願:

一、獲知自己高考成績的位次、線差值

高考成績公佈後,考試院一般也會同時公佈考生成績在本省的位次;如果不公佈,可以藉助一分一段表查詢自己的排位。

如下圖,2018年廣西理科620分的考生,通過一分一檔表即可查詢到自己的排位約為3633名(位次在3512-3633名之間)。

線差方面,計算的過程也很簡單,廣西2018年理科一本線為513分,考生620分的線差值為620-513=107分。

根據實踐經驗,考生620分這個成績遠遠超過了一本線,一般建議使用位次法進行分析;線差法更適用於成績在分數線附近的考生。

二、參考院校、專業往年的錄取數據分析錄取機會

(一)利用位次初選學校

初選學校往往要用到本省往年的投檔線表(考試院官網下載),常用的做法是將考生的成績排位轉換為往年的等效分。如下圖,藉助2017年的一分一檔表,可以查詢到2018年理科620分(排位3633名)對應2017年的同位分約是570分。

藉助2017年的投檔線表,很容易找出當年570分能上哪些學校:

(二)參考多年數據具體分析學校、專業的錄取機會

上圖通過一年的數據大致圈定了考生適宜報考哪些院校,而具體分析時我們通常要看至少3年數據。我們可以將高校最近三年的錄取數據轉換為今年的等效分,這樣更利於我們直觀對比、分析。

如上述案例中,2018年廣西理科620分的考生初步意向報考大連理工大學,可以找到該校近三年的投檔線、專業錄取線數據,根據當年的一分一段表,計算出其成績排位,並轉換為2018年的同位分。以投檔線為例:

上圖,大連理工大學在廣西2015-2017年投檔線分別為569、592、561分,對應的排名分別為5027、4767、4681,這個排名換算為2018年的同位分分別為610、611、612分。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判斷廣西2018年理科620分的考生報考大連理工大學投檔的機會很大(實際填報時還要觀察招生人數的變化)。

同樣地,藉助相同的方法,我們可以對高校各專業的錄取線進行分析。

(三)利用線差法選學校、專業

線差法的操作非常簡單,通常是以考生的成績與分數線的差值,與高校(專業)往年錄取線與分數線的差值作對比。如2018廣西某理工類考生成績為525分,超過一本線12分,其想報考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投檔線為例,分析方法如下: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5-2017年在廣西的投檔線分別為485、505、478分,分別超過當年一本線5、3、5分,而考生成績超一本線12分,可以預估報考該校錄取的可能性很大。使用線差法定位專業的方法也是類似的。

以上是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填志願的方法,主要介紹了位次、線差兩種方法,兩種方法的適用範圍不同:線差法比較適用於成績在分數線附近的考生使用,位次法更適用於每個批次的中高分段的考生。

我是高考志願指導的梁老師,後續繼續分享志願填報知識和高校招生錄取數據,歡迎大家關注!


高考志願梁老師


高考志願填報是相當重要的,事關考生的前途命運,考生不但要掌握志願填報規則,熟悉各批次志願投檔錄取流程以及時間安排,還要合理的結合高考成績和參考選擇院校歷年的錄取分數尤為重要,對於選擇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的參考,最好是參考近三年內錄取的分數即可。

一、每年高考過後,由學校為每位考生下發志願填報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書籍是在高考前三月份由學校組織自願訂閱的。本書是由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試院招生辦編寫的,在志願填報之時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其中《志願填報指導》一書中的數據統計部分,是對往年普通高考招生報名、成績的分類統計、歷年控制分數線的歸納公辦,分數線資料部分是該書的核心部分,是對往年在考生所在省份招生錄取院校錄取人數、志願分佈、錄取成績統計,是考生志願填報的主要參考依據。

二、一般情況下,考生在填報志願選擇院校之時,考生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好了可以選擇的目標院校的範圍之後,接著必須要判斷是否可以被順利錄取的幾率。那麼考生根據高考成績選擇目標院校,首先也要根據目標院校的近三年錄取分數與考生高考成績的平均線差均值來確定目標院校。

三、考生填報志願之時,先應該算出自己高考成績與當年本科一批或者本科二批的最低控制分數線的差值,這個差值稱為線差值。接著考生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的線差值在相應的批次中,對照《志願填報指導》一書中羅列出的眾多院校近三年錄取平均分數線差均值,應該選擇自己高考成績線差值大於在近三年內招生錄取平均分線差均值的院校,在此大於的範圍之內可以選擇的院校數量眾多,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理想的目標院校。


例如2018年甘肅省某理工類考生高考成績為500分,當年高考線差值為500-483=17分,參照本科一批各院校近三年內錄取的平均分線差均值,只要在高考分數線差大於平均分線差均值的範圍之內選擇院校。

四、確定好目標院校範圍之後,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其它綜合素質選擇六所院校作為最終在本科一批批次內填報的平行志願院校,這些平行志願院校的填報要遵循“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儘管如此,但是考生仍然要對這六所院校的的錄取幾率和專業是否被調劑情況要綜合判斷。如果考生當年高考成績線差值均大於近三年院校錄取分數的錄取線差值,這表明考生完全可以被錄取,專業也有保證;如果高考成績線差大於院校近三年內的兩年的錄取線差值,則考生能被錄取,但專業無法保證,必須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如果高考成績線差都小於三年中的錄取線差中,則不能保證被錄取,錄取幾率不大。


時光匆匆微微甜


高考志願填報事關每位考生的未來,容不得半點馬虎。目前考生普遍採用的報考方法有線差法和位次法,通過篩選出往年位次接近或者線差接近的高校,然後在結合學科排名、院校地理位置、專業就業情況等因素進行報考。

如何參考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呢?通常情況下,高校官網本科生招生網頁會有歷年高考錄取分數線,你需要關注的幾個數字:投檔分數線、學校錄取分數線(錄取最低分、錄取最高分、錄取平均分)、專業錄取分數線(錄取最低分、錄取最高分)。

投檔線:全稱是高校錄取投檔線,具體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在對第一志願投檔過程中形成的院校投檔最低標準。

關注投檔線的原因在於,投檔線具有篩選學生檔案的作用,過了投檔線,系統才會向高校投遞學生檔案。

學校錄取分數線:考生需要關注到一所學校的:錄取最高分、錄取最低分、錄取平均分,這三個分數是院校最終錄取結果統計出來的,三個分數會有了一個區間,你可以把你的分數拿來做個對比。



專業錄取分數線:在關注完學校錄取分數線後,緊接著就要看具體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了,學校專業有熱門和冷門之分,因此錄取分數線也會存在差異,你要驗證自己的分數是否達到專業錄取分數線。

武漢大學2018年在北京市錄取情況

如何查找一分一段表,找到需要的位次?

通常情況下,只要是每年發佈一分一段表的省份,考生可以登錄當地省份教育考試院,在高考頻道就可以找到歷年的一分一段表,一般情況下,找近三年的數據即可。

舉個例子:假如某河北考生2018年考試成績702分,他的位次就是在[86,96]區間,考生只需要找出2017年同位次左右的學校,進行篩選即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解除困惑。


學習源動力


最近幾年以來,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有的以位次為依據進行填報;有的以分數為根據進行填報;還有的以分數和位次結合的辦法進行填報;不管採用何種辦法填報,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面積的滑檔,而且失敗率達到90%以上,有不少正在學習填報高考志願的人,或者是不少的考生和家長,還不明白其中的緣由。更有不少不懂裝懂的人,以"皇帝的新裝"出現在今日頭條回答問題,誤導考生和家長。就在回答這個同類問題的時候,我看到有的外行,明顯的指鹿為馬。胡說八道,說近幾年來,院校的錄取分數的變化呈扁平狀,這簡直是可笑至極,無稽之談。這完全是違背客觀事實的,也純粹是不懂裝懂的表現。諮詢更多高考問題,請關注有著40年豐富高考志願填報經驗且無一例考生滑檔的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或者關注陝西省目前唯一正規註冊的,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審批的專業權威機構一一西安市戶縣金牌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中心(百度可以查詢,辨別一切真偽)。



近幾年來,由於全國各地都在進行高考綜合改革,有不少地區進入了全國卷的行列,因此,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錄取的過程中,在全國各個地區平均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分一檔表統計的數據來看,有不少高端院校平均分,以每年10分到20分甚至30分的幅度增長,有的增長幅度達40分以上;也就是說,這些院校錄取的平均分的變化幅度太大了,超出了平常的一般的變化規律,根本不能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和院校的平均分差,作為填報志願的依據;另一方面,由於全國卷高考試題難度係數的降低,在高考中,考生的高考成績出現了扎堆的現象。高分考生和高分考生之間的檔次,距離拉不開,中等考生和中等考生之間的距離也拉不開,低段考生集中,分數集中,段次集中;所以就造成了填報志願也集中扎堆的現象,加劇了填報高考志願的風險,因此,如果依靠位次,選擇院校,選擇專業,也存在著潛在的巨大的風險,在加之同分不同位的現象,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就達到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一所院校,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計劃的人數,遠遠低於分數相同,不同位次的考生的總人數。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要綜合各種因素,要綜合目標誌願院校至少10年錄取的各種數據,並且形成完整的數據鏈,才能找出其精準的錄取規律,而不是像有的外行說,有3,4年的數據就夠了,這完全是在誤導考生和家長。因為,稍有一點物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半波圖形是不能夠完全反應出變化趨勢的。

填報高考志願,關係到孩子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命運,關係到國家的未來,也是孩子12年寒窗苦讀,最終凝結成的一個最重要的結果,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一定要高瞻遠矚,胸懷全局,要認真研究考生所在地的招生政策,研究目標誌願院校的招生章程,研究各個專業連續多年的錄取數據的變化,以及考生所在地一檔一分一檔表人數分佈的密度和規律,研究考生所在地主觀志願的分佈圖等綜合因素,才能合理的科學的填報出精彩的高考志願,讓考生從人生出發開始,就選擇正確的出發點和正確的方向,為考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千萬不敢剛愎自用,不敢不以為然,不敢輕視,因為驕兵必敗。更不能被那些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誤導誤判,耽誤孩子的高考志願。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從高校投檔分數分佈情況看,最近幾年逐漸呈扁平化趨勢。

參考往年高校錄取分數,最穩妥的辦法是找出某目標高校相應專業的最近幾年的錄取平均分,並查出其對應的位次。這個位次可能會有所波動,總體說變化不會太大,應是報考的最重要的依據。

所謂填報平行志願志願的學校要有梯度,這難易度的依據,就是指這個分數(或位次)。

往前夠的年數,有三、四年就差不多。

適當留意下位次波動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大小年”,趕上分數的“小年”,你就賺到了。


黃河平原1


位次法,線差法是目前高考志願填報時最常用的兩種方法。位次法相比線差法更為精準,也是目前主流方法。我是五一生涯張老師,致力於高中生涯規劃服務。

位次法一分一段表是關鍵工具

每年高考錄取批次線公佈時,省教育廳會在其網站上公佈兩份資料——一份是各批次的錄取分數線,而另一份就是一分一段表,也叫成績分段表。

基本操作流程

  1. 確認自己的高考分數以及全省排名。
  2. 有的省份全省排名需要從2019年的一分一段表上進行查詢。
  3. 打開2018年的一分一段表,找到自己排名所在的區間,查找到對應的分數。
  4. 根據換算而來的分數可以對比分析2018年的各院校投檔線。

線差法適合用於超線不多的學生

對於那些超過錄取批次線5~10分10到20分的考生而言,用位置法進行換算時,往往會得到過大的數據。這時我們需要分析相關院校的錄取線差。

院校平行志願的線差,相對來講也比較穩定。使用線差法分析的考生要注意今年有沒有一些新的學校升入本批次,增加了一些新的招生計劃。這對最終錄取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是五一生涯張老師,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等你來提問。

點關注不迷路,任何有關報高考報考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

您的一個贊,可以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哦!


張老師生涯課堂


對於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講,參考往年各高校錄取的分數線,來選擇填報志願,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但是,由於高校數量多,專業紛繁複雜,很多人無從下手。針對山東考生,我這裡有個數據庫,只要輸入相應資料,就可獲取對應數據,既簡單方便又準確詳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