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文 | 廈九九

同事小靈在會議上被老闆嚴厲地批評了一頓,她全程淡定,會議結束後依然有說有笑。問她怎麼跟沒事兒一樣?她說領導說得對啊,按照他說的改過來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如果換作是同事小雪,一定又要吐槽說是老闆有意針對自己。但凡被批評,她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樣,心情抑鬱,甚至自暴自棄。

每個人對打擊的反應和應對模式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會說這與性格和思維方式有關,不排除這方面的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逆商(AQ)不同。

何為是逆商?

逆商AQ來自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逆商是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也稱挫折商或逆境商,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簡單說,就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挫折復原力。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這說的就是逆商。

同樣的打擊,AQ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甚至是零。而AQ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甚至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產生天塌下來的感覺。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未來拼的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逆商

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三個方面:IQ(智商)、EQ(情商)和AQ(逆商),簡稱3Q。

IQ和EQ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而AQ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高度以及他能走多遠。

有專家曾做過數據統計,稱現代人每天平均面對23個逆境打擊。在一期奇葩說中,蔡康永也說過:生活是暴擊的循環,沒有一種生活不存在暴擊。這種暴擊就叫做挫折。

這是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隨著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我們這一代人會變得普遍長壽,壽命的增加遇上快速的變化,一生中遇到各種變數和起伏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可以預見,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遇到挫折和逆境的次數會越來越多。想要過得不賴,玻璃心是一定不能有的。不想被高頻率的暴擊打敗,就要提高逆商。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一個人逆商的高低取決於什麼?

2000年,逆商概念提出者斯托茨出版了《工作中的逆境商》一書。依照斯托茨的理論,衡量一個人逆商的高低,主要看四個方面:控制、歸因、延伸和忍耐。也就是說,人與人逆商的不同,主要取決於在這四個要素上的反應不同。

一、控制。即在面對逆境時你有多大程度的控制力。

具有較高逆商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感覺到更多的控制力。於是他們就敢於採取行動,這些行動反過來又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控制。

低逆境控制力的人在面對逆境和挫折時,可能會想: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太難了,這是我力不能及的。

對這樣的情況我無能為力。

我做什麼也不會有作用,又何必白費力氣呢?

這種任務根本就無法完成。

而高逆境控制力的人可能會這麼想:

這件事情的確很難辦,但我做過比這更難辦的事情。

我一定有辦法的,我才不相信我對它無能為力呢。

我總會想出辦法的。

我寧願冒一次險,也要把這件事辦成。

我一定要找到一條出路。

即使面臨重大的挫折,具有高逆境控制力的人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勢。高逆境控制力的人總能透過種種消極因素,看到積極的、自己可以做主的機會,而絕不言放棄。而控制力低的人,哪怕在掌握著很多資源的時候,仍然很容易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二、歸因。即挫折發生了你的歸因方式如何。

挫折發生了,就要分析其發生的原因。是誰或是什麼造成了當下的挫折或逆境?

低逆商的人傾向於消極歸因,過分自責,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把自己看作逆境的唯一起源,於是對自己進行責備,對自己的行為懊悔不已。他們經常會這麼想:

這件事做成這樣全是我的錯。

我太笨了。

我已經暈頭轉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把一切都搞糟了。

我真是太失敗了。

有時,逆商低的人也往往將挫折歸因於他人、環境等外部因素,而認為自己沒有一點責任。這讓他們表現出明顯的受害者傾向。

相反,高逆商的人並不是只去責備別人,他們首先會主動承擔責任,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傾向於認為自己應該為挫折負責。同時,他們會進行積極歸因,即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他們可能會這麼想:

大家都很痛苦。

這是在浪費時間。

現在每個人的情況都不是很好。

沒有人能預知這件事的發生。

這件工作是由好幾個人一起完成的。

當所有可能性都考慮後,我會找到更好的方式。

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挫折事件必然有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但進行外部歸因和消極自我歸因經常於事無補。因為我們最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不如進行積極自我歸因,雖然可能會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但這種壓力會幫助我們尋找自己的弱點,然後進行改善。

而外部歸因和消極自我歸因的人,在挫折發生後會對自己說“這不是我的錯”、“我太失敗了“,然後就放棄了自我改善的努力。

所以,高逆商比低逆商者更能從錯誤中學到新的東西,他們更容易接受逆境的結果。這種責任感促使他們採取行動,比逆商低者更加強有力地對逆境作出積極的反應。

斯托茨概括說,高逆商的人應該具有積極負罪感。什麼是積極負罪感?即我認為我應該為改善這一局面負責。積極主動承擔責任才是逆境的解決之道。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三、 延伸。即你會不會自動將一個挫折的惡果延伸到其他方面。

注意,具有高逆境延伸力的人,很少泛化,他們會將挫折事件的惡果控制在特定的範圍內,不讓其蔓延,特別是思想上。

延伸的習慣在學生中非常常見,很多學生會因為一兩次考試失敗就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就是因為他們將一兩次考試失敗的挫折感無限延伸了。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出現玻璃心,也是因為剛上手工作做不好,就覺得自己能力不行,這也是他們將適應期不可避免的挫折泛化造成的。

高逆商的人認為,逆境起因是臨時的、短暫的,儘管逆境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肯定會結束,這就提高了能力,喚醒了樂觀精神,儘快採取行動的動機。他們以一種健康、自然的心態看待逆境和挫折,接受一切的不幸和挑戰。

而低逆商的人,可能將逆境及其起因歸因於一些永久的因素。這往往意味著無望與無助。長此以往,他會變得沒有信心,自暴自棄,很少再去努力改變那些被視為永久性的不利因素。

斯托茨認為,這種泛化習慣使低逆商的根本源頭。低逆商的人不僅無法超越挫折,還會讓挫折變得像瘟疫一樣,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最終搞得一塌糊塗。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四、忍耐。即一個人對逆境的可耐受力。

歷史上有一人在對逆境的忍耐上做到了極致。這個人叫做沙克爾頓。

20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召集了一群人想要橫穿南極大陸,他們所乘的“持久號”船由於陷在浮冰中寸步難行,不得不棄船。而等待他們的是死亡。

在隨後的5個月裡,他們28人登上了一塊巨大的浮冰,隨著時間的推移,浮冰不斷碎裂變小,3艘來自“持久號”的救生船被迅速推到海上。在海上經歷了7晝夜的危險之後,他們登上了荒無人煙的大象島。是坐以待斃還是冒著必死的風險求一線生機?

沙克爾頓選擇後者,和另外5人乘上救生艇,在冬季的南極海水裡橫渡了大約800英里,這一史詩般的航行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持續了16天,上岸後,沙克爾頓不得不徒步翻越南喬治亞山脈,掙扎著走到最近的一個捕鯨站尋求幫助。

經過17個月的逃生之旅,沙克爾頓帶領所有船員從南極獲救了。沙克爾頓的經歷證明了人在逆境控制中具有超凡的力量,這一能力被評估和形容稱“一個人對逆境的可忍受力”,即“忍耐”。

斯托茨著重強調,忍耐力是衡量逆商的最重要的尺度。忍耐並不是去盲目地忍受,而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一種基於洞察力之上的忍耐。

高逆商者之所以有較高的耐力,只是因為即便面臨著再大的困難,他們也總能看到積極因素,他們身心自己能渡過難關,掌控局勢,目前的忍耐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就是說,他們的忍耐是基於希望和樂觀主義之上的。

未來走多遠拼的是逆商,如何有效提升逆商?取決於這4個方面

如何提升逆商?

值得慶幸的是,不像遺傳因素,逆商是後天學習的來的。基於影響一個人逆商高低的四要素,我們也相應得出了提升逆商的四個程序:

一、察覺。留心傾聽內心的聲音,訓練對挫折的反應力。

面對挫折和逆境時,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傾聽內心的聲音。尤其要審視自己對困境的控制感強還是弱,出現的消極想法多還是積極想法。學會有意識地增強控制感,轉化思維模式,可以常常對自己說:“雖然很難,但這算什麼?一定有辦法!”

二、責任。探索逆境發生的原因,並面對該承擔的責任。

增強責任歸屬感,勇於承擔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高逆商者往往能清楚地認識到逆境的起因,並願承擔一切責任,在跌倒處再次爬起來。

三、分析。分析眼前的證據,理清自己能擺脫的逆境。

理性分析造成逆境的原因,進行積極自我歸因,過分的批評、自卑和懊悔,任何一項過多時都會降低你的士氣、能量、希望、自我價值和免疫系統,破壞你從錯誤中得到的學習能力。

準確把握問題的影響範圍。將逆境的負面影響劃定在一個範圍內,並積極調動能力解決自己能處理的問題上。

四、行動。準備好時採取行動,動手將危機化為轉機。

認識到逆境不可能永遠持續。高逆商的人能冷靜估計逆境將持續的時間,不會過分誇大而導致消沉。

做好準備採取行動,才是擺脫逆境、化解危機的出路。要敢於採取行動,這些行動反過來又會使你獲得更多的控制力,從未化危機為轉機。


作者:廈九九,生活在廈門的廈大人,前500強企業營銷策劃,體驗教育行業品牌經理,新書《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即將上市。個人公眾號:廈九九(xia9919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