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利格曼:美国的罗斯柴尔德】

【赛利格曼:美国的罗斯柴尔德】

【赛利格曼:美国的罗斯柴尔德】

南北战争期间,在巴黎坐镇的威廉·赛利格曼就曾试图与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建立联系, 约瑟夫自己也曾经到伦敦试图接近罗家,但是罗家保持着冷淡态度。1874 年,约瑟夫向格 兰特总统新的财政部长本杰明·布雷斯托申请承销价值 2500 万美元的新一批国债发行。自 前任波特威尔发行国债不顺以来,布雷斯托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承销团来承担此次发行,他向约瑟夫强烈暗示希望罗斯柴尔德家族来挂帅承销团。

但是,约瑟夫有自己的考虑,他自己就想成为另一个罗斯柴尔德。他压住自己的脾气, 很礼貌地反问,罗斯柴尔德家族进承销团的意义何在?他在提示南北战争期间,罗家拒绝协 助北方债券销售一事。但此时战争已经结束 10 年,战时罗家的“劣迹”在人们脑海里逐渐 淡去,布雷斯托仍然力主罗斯柴尔德进入承销团。

万般无奈之下,约瑟夫只好给兄弟写信道:“现在总统和布雷斯托先生都非常渴望和非 常焦急地希望我们能够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起做这次(国债)承销。就像他们所说,如果联 合在一起,没有人能与我们这样一种(强大的)组合相竞争。但我担心傲慢自大的罗斯柴尔 德家族不会把我们当成平等的伙伴。”约瑟夫当时的顾虑也是实情,虽然美国发展很快,自己也已成为华尔街最牛的投资银行家,但面对国际金融业的老大罗斯柴尔德,约瑟夫还是觉 得心虚气短。

罗斯柴尔德作为国际金融业的霸主,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是不能以他们为主导的

业务,罗氏机构一概不予参与。财政部长布雷斯托跟罗家直接联系上了,罗家回应也很简单,如果请罗家来做主承销的话,他们要拿到份额的 5/8,然后赛利格曼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可靠银行,可以分剩下的 3/8。

约瑟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有点气不过,明明是自己手拿把攥的生意,罗家寸功未立,

上来就拿大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他马上去和罗家讨价还价。约瑟夫提出,如果能够把赛利格曼的名字加入承销的所有广告,与罗斯柴尔德的名字一同出现,那么他可以考虑罗家的条件。毕竟和罗斯柴尔德的名字一起出现在承销团的广告上,这标志着赛利格曼家族正式进入国际银行家的核心圈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少赚点钱倒在其次。

罗斯柴尔德的回答简单利落:不行。罗家根本就没有考虑广告的问题,不过现在既然赛 利格曼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说清楚。罗家的态度毫无回旋余地,赛利格曼家族的名 字不能出现在广告中,一点都不行。此时的约瑟夫既恼怒又紧张,他给伦敦的兄弟伊萨卡的 信中说道:“如果到下个星期,罗斯柴尔德家族还不接受我们的名字上广告与他们家族的名 字并列的话,这时我们就要把这个问题升温了,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施加压力。因为我不相信 布雷斯托能够忽略我们,而把这么大一笔贷款只给罗斯柴尔德家族。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 竞标中能够超过我们,但是我们可以为美国政府所用,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却不行。”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回复布雷斯托的信中说道,罗家可以考虑把赛利格曼的名字放在广告

上,前提是赛利格曼同意拿更小的承销份额:2/8。约瑟夫权衡利弊,左思右想,他认为从声誉地位的角度看,如果赛利格曼的名字能够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名字并列,产生的品牌效应和潜在的商业价值将非常巨大,似乎值得一搏。但他还是心有不甘,希望能够多拿一点点份额。于是他再次提出一个新报价,向罗家恳求,能不能比 2/8 稍微再多一点点,如在 2/8和 3/8 这样一个范围之内,具体说就是 31.25%。如此婆婆妈妈的纠缠让罗斯柴尔德家族非 常不耐烦,答复道,如果约瑟夫愿意的话,可以拿 28%的发行份额,然后把他们的名字放到 广告上,当然这个名字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面。

约瑟夫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还是妥协了。他在给伊萨卡的信中说道:“到目前为止,我

们至少能够跟罗斯柴尔德家族一起来竞标,尽管我们 28%的份额是小了一点,但我还是决 定同意。”

伦敦的伊萨卡·赛利格曼就是带着这样一个条件,作为赛利格曼家族的代表,满怀敬畏 和紧张去拜见罗斯柴尔德。伊萨卡见过大世面,早在 10 年前的 1864 年,他就成为了美国总 统林肯的座上宾。不过他此时见罗斯柴尔德的心情比见林肯总统时更要紧张和复杂。伊萨卡 要见的罗斯柴尔德男爵就是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此公也是一个倔人,他进入英国议会已经 8 年但一直拒绝宣誓。因为在宣誓时,他坚持使用《旧约》而决不用《新约》圣经,这一做法违背了英国议会的传统,在英国议会中形成很大的争议。双方僵持不下的结果是,莱昂内尔在英国议院做了 15 年议员,始终没有说任何一句话。莱昂内尔的强势性格可见一斑。

伊萨卡在一个星期六造访了莱昂内尔。按照犹太教规,星期六是不能工作的。莱昂内尔 对来访的伊萨卡说道:“我是一个比你更好的犹太人。因为你星期六还要做生意,我星期六 是不做生意的。”这是莱昂内尔表达轻慢的方式。伊萨卡环顾了一下房间,他看到莱昂内尔 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文件,就回答说:“男爵殿下,我认为您在星期六这一天做的生意比我 一个星期都多。”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当天晚上伊萨卡在给约瑟夫的信中说道,老罗斯柴尔德态度还算比较友好,如果他愿意

的话,双方的关系可以拉得更近一些。现在伊萨卡终于打破了罗斯柴尔德的坚冰,进入了国际银行家的核心圈子。约瑟夫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写了 3 页的回信,极尽溢美之辞称赞罗家。他让伊萨卡务必让莱昂内尔读到这封信。在信中,约瑟夫半掩半露地向罗家抛绣球,试探说罗家若在纽约与自己合作,会强于与贝尔蒙特那样的人为伍。他大力自荐各方面的能力和才干都远远高于贝尔蒙特。

赛利格曼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联上手之后,还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极 大的心灵满足。他在给伊萨卡的信中写道:“这回摩根和左格索家族表现得非常嫉妒,一方 面是我们拿到了这笔生意,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合作让他们明显地有醋 意。”

1874 年秋,莱昂内尔请伊萨卡·赛利格曼到他的办公室,向他传递了一个消息,5500

万美元的美国国债即将开始销售,罗家建议承销团应该由罗斯柴尔德、摩根和赛利格曼三个 银行家族联袂组建。这也是第一次贝尔蒙特既作为罗斯柴尔德,又作为赛利格曼两家银行共 同的代理人登台。伊萨卡毫不迟疑地同意了,这意味着赛利格曼从此正式跻身全世界最为强 大的金融圈子。

此时,在纽约和欧洲形成了罗斯柴尔德、赛利格曼、贝尔蒙特和摩根四位一体的国际银 行家族大联盟。此联盟成功而强势,以至于 1880 年前后,整个华尔街都在抱怨伦敦、德国 这些银行家基本上垄断了整个美国的债券在欧洲的销售。当然,他们的确几乎全部垄断了美 国债券在欧洲的销售。这个时候赛利格曼开始被人们称为“美国的罗斯柴尔德”。

自从林肯绿币发行以来,国际银行家视林肯搞的货币改革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

后快。1877 年,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来到华盛顿与财政部长谢尔曼商议如何废除林肯绿币, 约瑟夫和贝尔蒙特是其中的主力。谢尔曼请他们两人各自拿出一个计划书,内容就是如何帮 助政府平衡预算,滚动政府债务。两位高人随即分别提出了建议,不约而同地主张最终废除 林肯绿币。

一个星期以后,谢尔曼给约瑟夫捎了一个口信,称赞他的计划非常出色,也是最为精密 而实用的,将被政府采纳。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为林肯绿币建立 40%的黄金储备,用金币 来支付林肯绿币的利息。这一方案实际上将林肯绿币发行跟黄金锁在了一起,其实质是限制 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力,同时又不事张扬,这是一个精巧高明的设计。货币与黄金挂钩,而黄 金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上但凡实行金本位的国家,其中央银行并非是最后 的货币权威,掌握着世界黄金矿产、交易和流向的罗家才是它们真正的后盾。黄金作为货币 具备天然的优势,如何打破黄金的垄断才是问题的要害。

1881 年 7 月 2 日,刚上任不久的美国第 20 任总统加菲尔德在首都华盛顿遇刺,被送到白宫医治,病情一度稳定下来。9 月 6 日,为了“避暑”,加菲尔德总统被送到了赛利格曼 在新泽西的别墅中“透透气”,结果病情日益恶化。9 月 19 日 10 点 35 分,加菲尔德总统在 赛利格曼的别墅去世,总统在赛利格曼家中住了大约 13 天。[9]

这是一段极为罕见而存疑的历史,遇刺的美国总统加菲尔德并不是死在医院,也不是逝 于白宫,最后去世之处是在赛利格曼的家中。美国总统一般不应该,也不会到某个私人家中 去治病,他要么留在医院,要么待在白宫,特别是总统在遭到刺杀的情况下,安全更是第一 要素。这应该是一个“不合常规”的安排。加菲尔德总统和杰克逊总统一样,都是美国私有 中央银行制度坚定的反对派,而赛利格曼和其他国际银行家族显然是私有中央银行最有力的 鼓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