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之後,誰是中國第五城?你怎麼看?

論道歷史


北上廣深天!天津應該是中國第五城。

天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天津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和物流中心。天津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五位,綜合實力排名第六位,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排名第四位。天津的科研單位包含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以及信息產業等多個領域位列全國第三位。天津有16個市轄區,總人口一千二百多萬,高校55所包括科教研究機構數百家之多,天津有國家級開發區濱海新區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名,天津港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三位置。



揚帆5685


中國第五城——天津

天津人氣不如成都、影響力不如南京、財力不如杭州、發展速度不如武漢、體量不如重慶,但為什麼是第五城?因為天津沒有短板!

南京、武漢也沒有短板,但是這兩座城市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擺在那裡,武漢人口剛到千萬,南京人口八百萬,相比於一線城市,這兩個方面是硬傷,至少相比於天津也是有劣勢的。

杭州雖然人均經濟數據很強,經濟發展很快,但綜合實力是上述幾個城市當中最弱的,沒理由排在南京和武漢前邊。

重慶和成都的硬傷就更加顯而易見了,成都人均收入全國30名開外,人均GDP40名開外,重慶人均收入100名開外,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值,單這一點來說就不可能和以經濟見長的一線城市相提並論。可以說城市很強,但經濟與北上廣深相差十萬八千里。

具體我們看幾組數據。

經濟體量來說,重慶最接近一線,但人均值一欄簡直慘不忍睹。第五城難以勝任。天津人均數據雖不及寧杭,但是和這些城市並無多大差距。而經濟總量卻遙遙領先,位居全國第六。

城區人口來說,天津是最接近北上廣深的。也是下一個超大城市的頭號熱門。

再來看下今年上半各市經濟規模,天津已經逆襲重慶來到全國第五的位置。

上圖為房地產行業占城市GDP比重,為什麼要參考這種數據?因為該數據統計為房地產行業巔峰期的GDP貢獻值,而現在房地產行業熱潮在消退,未來對經濟貢獻價值將開始減弱,那麼這實際是對當地經濟增速有一定影響的。然而在這方面,天津不僅領先於成渝漢寧杭,甚至還領先北上廣,僅次於深圳。這也是城市實體經濟健康度的一種很好證明。

城市公共預算收入,天津高居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上深,遙遙領先於杭州、武漢、成都、南京。

建成區面積,天津在上述幾城當中只小於省級規模的重慶,而領先於其他幾市,雖然和北上廣有較大差距,但卻已經是佼佼者。

所以總體而言,天津的確沒有其他幾個城市這麼突出的強項,但是發展最均衡的,天津畢竟是直轄市,綜合實力底蘊以及資源配比優先級擺在這裡,況且還是沿海城市。發展前景不會比其他幾市差,而目前的基礎條件又更一些。所以即便天津不是這些城市當中最優秀的,卻可以看做最具備第五城特質的城市。


城市發展報告


個人分析第五城會在武漢和成都之間產生,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也是武漢第五,成都第六,這兩個城市沒有明顯短板,科教文衛,建成區面積,常住人口,政治地位,商業,交通都很強 。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大城市,而且省會首位度也是最高的,像銀川和西寧首位度高只能說明,寧夏和青海是苦寒之地,很難有發展城市的空間,所以成都佔四川經濟總量37.6%,武漢佔湖北36.7%比較有說服力。西南大區機構在成都,華中大區的大多數機構在武漢,包括領事館也是最多的。

1.圖上分析得出兩個城市差距很小。建成區差不多,GDP總量成都比武漢稍高,人均武漢比成都高很多,畢竟成都1600萬人,武漢1100萬人,綜合實力確實差距不大。兩個都是國家中心城市。下面細分幾項比較,各自都有優勢 。

2.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值,2016年武漢3708億全國第二,成都2990億全國第四。

3.醫療-成都的川大華西醫院總得分85.55,全國第二。武漢的華中科大同濟附屬醫院總得分37.86,全國第8。但是兩者分值差距明顯。

4. 教育-武漢7所985和211,成都4所 ,武漢科教綜合實力明顯強於成都,而且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排名更為靠前。

5.交通-武漢地處長江中游,中國地理經濟中心,到北上廣深成渝津寧杭這些發達城市,距離都在800到1100公里左右,水路空交通優勢明顯。而成都只有航空強於武漢,所以這一項武漢的通達性,交通出行多樣性,物流成本都大大優於成都。順豐機場落戶武漢旁邊的鄂州,也正是居於這些優勢,武漢將是美國孟菲斯的翻版。中國未來的物流中心。

6.旅遊-成都有都江堰世界遺產,青城山,大熊貓繁育基地,武侯祠,青羊宮等,周邊還有四姑娘山,樂山大佛,峨眉山等世界遺產。而武漢有黃鶴樓 東湖 武漢江灘的旅遊景點。不管從旅遊知名度和豐富性,還有旅遊收入,成都都明顯強於武漢。還被評選為世界美食之都。

7. 國際化-領事館成都18個,國際地區航線108條,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81家均是中西部第一。武漢領事館5個,國際地區航線47條,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56家。從這一項看成都領先武漢不少。

8.汽車保有量-2017成都汽車保有量452萬全國第二,武漢261萬全國11位。從中可以看出成都人更喜歡消費,並且不限購汽車。汽車畢竟是消耗品,但是對經濟的拉動的作用不言而喻,僅次於房地產。

9.資金總量-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資本實力,也側面看出金融實力,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活躍度。這一項武漢資金總量85268億,全國第六,成都78891億全國第七。武漢以少500萬的人口,資金總量領先成都說明對資金吸納能力更強。

10.上市公司,成都76家,武漢77家,兩者不分伯仲。

11.消費品零售總額-17年武漢6196億,人均5.64萬。成都6403億,人均4萬。說明武漢的個人消費能力高於成都,但是大宗商品成都比如汽車,領先武漢很多。第三產業比重兩者也幾乎一樣,佔53.3%。

12.地鐵里程-最能反映一個城市的財力,建成區面積,交通便利度,也從側面反映商業和地產所能增值的潛力。運營里程武漢288公里,成都191公里。規劃加在建里程兩者都達到1000公里以上。目前看武漢完勝,但是成都開通地鐵比武漢晚了四年左右,建設地鐵的進度已經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當然武漢這幾年也是基建狂魔,未來兩者相差不會太大。

13.城市化水平-武漢早在1998年已經完成全部撤縣設區,13區總人口1100萬。而成都下轄11區,四縣,5個縣級市,一共20個行政區,其中11區常住人口870萬。所以武漢已經是國家確立的第七個超大城市,而成都還是特大城市。這一項武漢明顯領先成都。

綜合分析兩者確實是中國不折不扣第五城的有力競爭者,但是未來10年北上廣深的地位依然穩固,其他城市只能縮小和四大一線城市的差距,所以都加油。







hold103758001


北上廣深之後,誰是中國第五城?

第五城之爭應該有哪些標準?

可持續競爭力指一個城市通過提升其經濟、社會、環境和技術優勢,更好、更持續地滿足城市居民複雜而挑剔的社會福利的長期可持續的能力,從解釋性的角度選取經濟活力、環境質量、社會包容、科技創新、全球聯繫、政府管理、人力資本潛力和基礎設施8個指標

  1. 人口持續增長。

  2. GDP總量與質量。

  3. 全球產業鏈角色。

  4. 國內產業鏈角色。

  5. 可持續競爭力。

哪些城市有資格參與第五城之爭?

  1. 重慶。

  2. 天津。

  3. 蘇州。

  4. 成都。

  5. 武漢。

  6. 杭州。

  7. 南京。

  8. 青島

  9. 無錫。

  10. 長沙。

誰是第五城?

  1. 重慶、天津是直轄市。

  2. 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長沙是省會城市。

  3. 蘇州、青島、無錫、杭州人均GDP高於其他城市。

  4. 重慶人口最多、人均GDP排名尤其靠後。

  5. 常住人口千萬級別的蘇州、青島、杭州,人均GDP排名靠前。

以上基本情況,再對比第五城之爭的相應標準,杭州明顯優於其他城市。

杭州是全球知名城市,古城古都,文化底蘊濃厚。

擁有著名的阿里巴巴集團、網易公司等高科技企業,享譽全球。


言值爆表的榮哥


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目前在我國,北上廣深是大家公認的四個一線城市,但北上廣深之後呢,下一個城市會是誰,現在還難有定論。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城市都是有力的競爭者,但想要獲得大家一致認可的“第五城”,還沒出現。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地級市級別以上的城市就有300多個,而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四個,在小編看來,這是偏小的,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的城市躋身這一行列,但是誰最先晉級“第五城”?近年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一線城市”排名,根據公佈的數據顯示,除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外,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根據GaWC組織公佈的2018年城市劃分中,成都的排名也是緊隨北上廣深之後。

可見,綜合國內國外兩家研究機構的排名,成都都是緊隨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城”。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中心、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來也入圍了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科教、文化發達,也是國家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在全國有不俗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所以小編認為,成都確實有實力去競爭中國“第五城”並勝出。


錦繡中源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認為蘇州和杭州都有可能。

蘇州是江蘇大市,江蘇得名由來,一是因為江寧(今南京,當時有江寧織造府),二就是因為蘇州(當時有蘇州織造府),可見其知名度之高。蘇州排蘇南都市群之首,也是有道理的,工業發達,經濟繁榮,而且旅遊業也很發達。“桂林山水甲天下,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的園林說在全國排第二,可沒人敢排第一呀。另外,蘇州太湖旅遊開發非常好,雖沒有無錫開發那麼徹底,可架不住條件好啊,漫長的湖岸線,加上無錫沒有象東,西洞庭山那麼大的湖島呀(其實兩市湖遊各有所長)。

杭州和蘇州一樣,也是江南名市,經濟和旅遊方面並不亞於蘇州,杭州西湖和靈隱寺(傳說道濟活佛修行地),再加上和《白蛇傳》相關影視劇的傳播,更加有名。而且杭州還是浙江省省會城市,下屆亞運會在此舉辦。所以杭州雖然在經濟實力上稍遜,但綜合實力乃一時瑜亮,難分伯仲。

所以,我認為兩市都有可能。



南雷霆峰


這類假定京滬粵就是前四城的題目,很粗糙,很底下,水平更是很低!廣深兩個地級市就是前四城?天津作為中國第一大沿海超大直轄市,就要排在後面嗎?

廣深兩個地級市就是單科gdp高一些,整個城市綜合實力一直排在國家直轄市天津之後,而京滬的城市規模也是不如天津廣闊的,發展前景,自然資源,政治地位等各方面,天津都是排在中國前三甲的,天津是實足地中國性價比第一城,廣深兩個地級市各方面都是排不上的,只是會抱著個媒體不停地吹!

目前廣東廣州的綜合實力和重慶,青島,南京,杭州,濟南,西安,瀋陽等地持平,只是gdp廣州略高。而深鎮完全是個中國湊數的媒體宣傳品而已,可以說哪都不行,屬於處處是短板的城市,如今已經被千年大計雄安取代了,應該自己知趣,儘早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第五城是哪裡呢?總之,都是短板的gdp單一城深鎮肯定不是,按綜合實力排名,廣東省深鎮是十名開外的城市了,嚴格意義上講深鎮只能算個鎮子或是個村子,上不了檯面的地方。在中國珠三角有一席位的前提下,只有‘’中心城市‘’‘廣州可以作為第五城出現,還是比較妥當的。

實際上大陸四大國家直轄市京津滬渝,五大中心城市京津滬渝粵A,是國家官方法定的定位是無疑的,非要站在某漁村的角度,胡亂炒作一番。

以首都北京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的“天上港”(天津上海香港)是全中國的基本格局,這個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天津作為京畿直轄市,上海作為普通直轄市,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分別代表華北,華東,華南三大區域,而廣深兩個地級市級別太低,只能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綠葉出現。總之,中國大陸的第五城是哪裡呢?正常情況下是廣東省廣州市,注意這是不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因為臺灣也有很多國際都市了……











TientsinPekigXiongan


回答

武漢是全國自然資源和發展基礎最好的城市之一,雖然比沿海地區晚開放近二十年的時間,但從全國發展大局和發展態勢來看,武漢完全有條件和能力發展得更快更好,更有作為,能成為全國五大城市之一。

一是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長江、漢水穿城而過,水資源世界第一;它還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是最理想的宜居城市,人均壽命已達八十多歲。

二是我國經濟地理的中心:北方京冿冀經濟區、南方粵港澳區,東部長三角經濟區和西部成渝經濟區等四大區域之間劃一個十字,其交叉點在武漢;中部崛起是中國復興大戰略重點之一,國家已把武漢、鄭州列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最好的見證。

三是中國內地最大的水陸空交通輸紐。在鐵路方面:鐵路是國家四大樞紐城市之一,客運流量國內最大,貨運市場,武漢鐵路編組站是我國兩大編組站之一,每天在此編組貨物達2萬箱以上,它是內陸最繁忙編組站之一;在水運方面: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匯;近期國家發佈長江流域和江江流域規劃,武漢都是發展重點,武漢長江陽邏港已成為華中航運中心,鐵水聯運節點城市,一頭通過長江聯接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通過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聯接陸上絲綢之路聯接中政班列到達亞、歐各國;在航空方面,根據湖北省政府規劃,2021年航空客流量達3500萬人次,是華中最大機場,國際航班可直達世界五大洲;在公路上,多條國道在此交匯,為全國各地為南來北往、東進西出汽車提供優質服務;武漢將在不久將會成為,“人便於行達天下,貨暢其流天地寬”最佳城市。

四是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老工業基地、科研實力雄厚、人才資源豐富。武漢雖然比沿海地區晚開放近二十年,但武漢人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品質沒有變。武漢在光電技術、造船技術、生物醫藥、高鐵技術、橋樑工程、大型建築、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鋼鐵材料、菸草食品、商貿物流等方面在全國名列前茅。

希望中央政府能儘快批准武漢長江新城新區,實行深圳和浦東對外開放政策;在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設立和引進上給予支持;批准長江科學城建設、武漢賽馬比賽項目等等。我相信武漢市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和支持下,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一定能實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武漢貢獻。


金融老兵新生


我一直覺得北上廣深他們有幾個相同的地方,第一人口多,第二除北京外都處在沿海(北京是首都,他在哪裡都耀眼不),第三都最先受益國內開放政策,第四除深圳外一直都是國內歷史上排在最前的城市,而不光是現在才排在前面。其實歷史上也是一樣。這樣一梳理大家會發現人口數量在城市起決定性作用,這裡說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因為只有留得住人的城市才是最有吸引力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其中四個城市中深圳是比較特殊的,他是改革開放的豐碑,新的歷史一定也少不了他。

之前可以與廣州一拼的城市有武漢,南京,成都,杭州。但因深圳的崛起同時與廣州的融合直接把他們甩開了。這也是歷史機遇,沒法改變的事實。現在國家的政策重心是扶持中西部的發展,所以中國第五城我覺得一定是在中西部的城市誕生,成都的人口是1600多萬,武漢是1100多萬,南京是800多萬,杭州900多萬人,這幾個城市也都是國內歷史名城,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杭州對省外人口的吸引力最大,但杭州算上流動人口估計也只有1200萬,要達到成都的1600萬人口還是需要時間,同時西部發展會吸走部份之前外出的人,所以人口增漲不會那麼快。其它幾個城市各自面臨的基本情況差不多,對吸引省外的人口都靠政策。所以這些城市主要還是靠吸引省內的人口,而省內人口最多的就是成都,所以幾個城市間如果沒有哪個更加突出,那麼成都成為第五級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四川省的人口有8200多萬,比武漢多了2000多萬,江蘇人口雖比四川只少200來萬,但南京的吸引力還比不過蘇州,所以最有可能成為第五級的是成都

再說成都和蘇州,蘇州的情況和杭州差不多,這樣比下來,還是成都的可能性大,但中西部會不會出現一個像深圳哪樣受益國家政策方針影響的城市呢,如果有重慶的機會最大,因為是直轄市,不足就是地勢的影響,交通佈局暫時還不完善。其次就是貴陽,主要是交通地位優勢,到周邊各省都近,如果企業把總部設在貴陽,對去到周邊各省都方便,也為企業節約不少各方面的成本,不足就是水路交通不發達,城市名氣不如其它城市,但深圳之前也是魚村,所以需要時間來證明。

總的來說目前看成都機會最大,杭州其次。


來不及停留


如果不再以GDP論輩,也確實不要再把GDP多少來評價一座城的國際化現代化了,我覺得會是廈門。原因,人文素質好,至少高過北上廣;包容性大,海納百川;生活環境好,乾淨空氣好,基礎設施人文設施好,生活便利,在此基礎上進行更舒適度美麗時尚的提升改造工程。城市管理較高,辦事便利,人性化政策管理體制水平高。當然有缺點,也是下一步要傷筋動骨,大刀闊斧的地方,收入水平跟房價不相符,上學難看病貴養老問題等社會福利保障要加大工夫解決提升。讓老百姓真正大幅度提升獲得感。這樣的城市發展理念目標才是應該所追求的,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換道超車,才能最惠及於人民,也最終才會被推崇,甚至成為中國世界城市發展的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