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三件事,60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1

當一個人的年歲漸長,心態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年輕的時候,誰也無法預料未來的結局,是好是壞,或喜或悲。但如果,能夠防患於未然,有些錯誤也不至於犯下。

明老太總是喜歡坐在外面曬太陽,冬天的暖陽,百無聊賴地打下來,容易曬得人發睏。張老太如今越發愛犯困了,她說,大概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也快走了吧。

我媽經常說一句話,人這輩子,是越老越怕死,只有當你面臨著歲月的不留情,明確感受到自己的身體真的是大不如前時,才不得不服老。

但又覺得日子尚好,還有好多該享的福沒有享,所以更加愛惜生命。不信你早上去公園轉一圈,那些早起晨跑鍛鍊的老年人,可不是最好的見證嗎?

我身邊的老人,好像大都是這個想法。惟有明老太,她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還說自己早點走了才好,免得給人添負擔,遭人嫌棄才不好。

有年輕人勸她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有人說,不管多大,誰都想自己能有個媽,因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他們告訴明老太這些話,無非是讓她樂觀點。

但明老太不信,她搖搖頭,語氣有點嘶啞,聽起來更為蒼老,像是從遙遠的地方跋涉而來:“沒用的,兩個兒子都不喜歡我,我現在是那嫌人的路邊草,哪能是什麼寶。”

明老太今年62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大不少,已經是白髮蒼蒼,走路佝僂了。她這種心態,和她年輕時的所為是緊緊相連的。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三件事,60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2

她如今時常悔悟,說自己年輕時做錯了三件事,所以60歲後才會讓自己“老無所依”。

作為一個母親,明老太總體是合格的,她一手拉扯大四個孩子,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沒讓誰餓著,也沒讓誰凍著,都健康長大了。

年輕時候的明老太,是一個利索和能幹的女人,家裡家外一把抓,走起路來彷彿都帶風,也是那個時候農村實在是忙,不得已練就了這樣的性格。

至於明老太的老伴,常年有病,幹不得重活,就連走路快了都覺得喘不上來氣,得趕緊停下歇息,五十歲剛出頭的時候就走了。所以,曾經的一個家,毫無疑問是明老太撐起來的。

按理來說,這樣的一個女人,老了應該享福才是,這就回到明老太說自己年輕時做錯的三件事上了。

她說,自己做錯的第一件事是的的確確偏了心,偏了兒子的心,也偏了兒媳的心。

明老太兩個兒子,一個最大,一個最小,因著小兒子從小聰明懂事,說話也中聽,所以她一直都比較喜歡小兒子一些,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後來小兒子娶了媳婦,相比較大兒媳的潑辣不講理,小兒媳是一個話很少的女人,明老太的心自然又偏過去了。偏心的事情,方方面面,有些她自己都沒意識到。

比如,她大兒媳現在經常說自己那個時候生完孩子,十天不到就下地幹活;但是小兒媳,卻是明老太好好地伺候了一個月,諸如此類的事情不要太多。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三件事,60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3

所以,她和大兒媳關係一直都是保持著表面的客套,心底互相不滿,她覺得大兒媳脾氣應該改改,大兒媳則認為她偏心太過。

而因為偏心,她年輕時繼續做錯了第二件事,就是把錢都貼到小兒子家用了。

明老太年輕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有兒子,老來有人養,是不用自己存錢的。所以年輕的時候,她賺得一些錢,都陸陸續續貼到小兒子家裡用了。

老了的明老太,身上並沒有什麼錢,就是家裡偶有小輩來看看望,走時能給得她幾百塊。大多數時候,明老太是不好意思找兒子要的,因為兩個兒子都會互相推脫。

明老太年輕的時候怎能料到“枕邊風”的作用,她那個一向比較老實和沉默寡言的大兒子,聽多了媳婦的嘮叨,也對她變得有怨言起來,忽略了自己生養他的功勞。

他只會說:“媽,你年輕的時候是偏心弟弟家偏心得厲害。”

大兒媳說:“媽,你年輕的時候偏心別人,把錢都給他們用了,老了是肯定和他們住一起才對呀,我脾氣不好你也知道,和我住,我怕我倆相處不好。”

小兒媳卻也反駁:“媽本來就沒幾個錢,哪有錢給我們家貼,不過是過來吃飯,順便買了點菜而已。”

明老太愣了,說來也是這樣,她這些年來,在小兒子家看似也沒花什麼大錢,但是積少成多,實際應該也不少了,只是她也拿不出來什麼證據。

兩個兒子互相推諉,哥哥說明老太偏心弟弟,老了就該弟弟養;弟弟說都是兒子,應該共同撫養,雙方爭執不下,明老太哪裡都去不得。

一個婆婆年輕時做錯的三件事,60歲後讓自己“老無所依”

03

而她做錯的第三件事,就是以前沒有反對兩個女兒外嫁。

明老太的兩個女兒,都嫁到外地去了,難得回來一次,電話也是好幾個月才打一次,她明明有女兒,卻根本享不到女兒的任何福氣。

人這一輩子,誰都有過年輕,但誰最後都敵不過歲月,蒼老終有一天將代替芳華,皺紋將爬上臉龐,行動將變得遲緩,大腦也不那麼靈活,消亡和重生,這本就是生命的自然規律。

但這也是孕育下一代的意義,不僅僅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更是一種延續和傳承。但是如明老太這般,明明該頤養天年,卻老無所依,真的只是她做錯的這三件事嗎?

明老太雖自己這般悔悟,我卻不完全這麼認為。

或許,她的四個孩子,更應該想想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只從父母身上沉思可以得到什麼的時候,同時也該考慮你為父母帶去過什麼?又回報過什麼?

其實,在父母面前,有些人追求的所謂公平,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