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上廣深,中國哪些城市具有發展成國際大都市的潛力?

用戶5547789917


長期以中國巨大潛力,國際化大都市會很多,近期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十強城市依次為:

NO.10:鄭州市

  • 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



NO.9:瀋陽或大連市

  • 東北地區看國家定位,瀋陽、大連均有衝刺國際大都市的潛力。



NO.8:青島市

  • 北方重要港口,山東半島核心城市。



NO.7:杭州市

  • 長江三角州副中心城市,全國重要創新城市,寧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連綿區核心城市。



NO.6:南京市

  • 長江三角州副中心城市,全國教科文創新示範城市。



NO.5:西安市

  • 世界四大古都,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



NO.4:天津市

  • 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



NO.3:重慶市

  • 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



NO.2:成都市

  • 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



NO.1:武漢市

  • 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中游核心城市,全國八大綜合交通樞紐。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個人觀點,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大的規劃來分析。

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有三個龐大都市圈,粵港澳、長三角和京津冀。每個都市圈都需要有核心超大城市加次級超大城市,共同帶動周邊城市和大都市圈的發展。

粵港澳已經具備了核心和次級城市並在不斷進化和完善。長三角的核心是上海,次級呢?京津冀北京是核心,天津現在是次級,但長遠看雄安會完成超越取而代之!

所以下一個能接近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應該是雄安和長三角的某個城市。雄安不用多說,千年大計,但是未來發展成什麼模樣還是個謎。蘇州、杭州、南京長三角除上海gdp前三的城市,蘇州體量最大,杭州、南京差不多。但是蘇州太均衡了,單輪城市核心區域帶動效果差。杭州、南京經濟體量差不多,歷史文化積累也都非常優秀,地理位置也均優越,再比較還要看經濟結構或者業態。

簡析一下,超大城市金融地位肯定重要。再者,由於現在人類社會早已進入信息社會,包括中國在內各國還提出了向工業互聯發展的規劃並在努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所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製藥等高新尖技術的優勢和佔比會更加凸顯城市地位。所以杭州相比較南京個人認為會更有優勢!

綜上所析,感覺最有可能的是雄安和杭州。另外,除了三大都市圈外全國最閃亮的是成渝都市圈,不作具體分析,單論體量現在重慶較大。但是重慶是直轄市(省),核心區還是成都有優勢。這兩個城市也很有希望出現北上廣深後的第五個一線強市。

個人觀點,歡迎點評爭論,不喜勿罵!!!😁😁🙏🙏🙏



西西里嗨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構建國際化大城市並非難事。除掉北上廣深之後,還有一些城市具有這個潛力,分別是哈爾濱、大連、青島、南京、杭州、珠海、三亞、南寧等地;內陸有潛力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有西安、武漢、重慶、成都、昆明、呼和浩特、烏魯木齊、喀什等市。
哈爾濱,這座城市擁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情,又是


遠東及黑龍江地區第一大城市,東北亞中心城市之一。

大連,東北亞特色風情城市,曾留下重重的國際範兒。

青島,位於渤海灣。據說是韓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城市之一。

南京,華東地區最著名的古都。已逐漸凸顯出國際化城市味道。

杭州,沿海地帶少有的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省會城市。還是世界旅遊目的地之一呢!

珠海,你懂得!

三亞,全國最著名的海島城市,世界旅遊目的地。


南寧,中國-東盟合作區。是我國面向東南亞的窗口,自然成為中外合作的典範城市。

西安,官方明確提出建設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

武漢,世界上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海內外留學生及境外五百強作為紐帶,將形成有效推力。

重慶,全球最美麗的山城!這個冠名詞不是一般的城市都能獲取的。

成都,涉外文化交流經驗豐富,領事館數量居高不下則充分說明國際影響力較大。

昆明,中國-南亞交流合作的橋頭堡。東南亞客商、遊客所鍾愛的大城市。

呼和浩特,內蒙的含義可懂?

烏魯木齊,中國-中亞戰略合作中樞城市。擁有極好的國際區域性優勢,懂者自不必多言。

喀什,內涵、質感為一體的涉外文化交流、國際交通要道。
此外,雄安新區也具備國際化潛在功能。國內還有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也提出國際化發展目標,在此就不在統計了。


正能量貢獻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搞清楚什麼是國際化大都市?它有哪些重要的量化指標?按照聯合國的相關指標,國際化大都市具有如下定義和特徵。從廣義上說國際大都市與國際化大都市是一個概念。但從狹義上說,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國際化大都市是城市國際化的初級階段,2.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國際化的中級階段,3.而世界城市是城市國際化的高級階段。國際大都市特徵如下:一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位列世界經濟、貿易、金融、航運中心之一、製造也產業鏈完整、科技創新能力強大,對世界經濟有相當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城市。其次,經濟運行完全按國際慣例,並有很高的辦事效率;三是第三產業高度發達,綜合服務功能強大,文化影響力強大、信息化程度高,朝智能化方向發展。大都市,指的是城市規模、容量和結構、形象等指標。

其它方面的指標如:人均GDP最低高於一萬美元以上。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最低限度50以上。人文發展指數,它由3項指標組成:長壽、教育成就、生活標準。其中長壽根據預期壽命測定;一般為預期壽命70至80歲為平均值,醫療保障體系完善發達。教育成就根據成人識字率(三分之二權數)和大、中、小學的綜合入學率(三分之一權數),在校大學生佔18―22歲人口的比重不低於50%是城市實現國際化的最低標準。生活標準有很多指標構成,其中第一要素為人均住宅面積高收入國家為35平方米,中高收入國家22平方米,中等收入國家15.1平方米,中低收入國家8.8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城市的交通網絡現代化程度,尤其是地鐵的四通八達便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衡量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標誌,是城市發揮服務功能的基礎條件。還有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是國際城市不斷創新和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國際城市區別於一般城市的特徵之一。空氣綜合汙染指數(P)。健康的城市環境包括潔淨的空氣、水、大面積綠地以及無噪音汙染。其中空氣、水尤其重要。還有反映國際開放交流程度的指標,國際化大都市應是國際化程度高,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很強影響力、控制力和輻射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經濟活動、經濟發展態勢和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國際中心城市。當代著名的國際化城市都是眾多大型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可以說是全球的生產經營決策和企業戰略決策中心。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全球最大500家企業設立分支機構落戶該城市,就能很好地說明城市的國際化趨勢及未來的成長性。

外國金融機構數量能夠突出地反映了城市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程度,體現城市的金融資本影響力。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水平也直接關係著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高低,年海外遊客人境人數至少在600萬人次以上才可成為具有“全球性旅遊中心”特徵的國際化城市。年舉辦國際會議次數。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不但是經濟中心,同樣是世界政治、文化、信息、會展、交流中心。大量國際組織的存在使其在國際社會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也成為大型國際會議、會展的重要舉辦地。例如,目前紐約、東京等城市年均舉辦80至90個左右的國際會議。當然還有許多量化指標就不再說明了。

中國的北、上、廣、深已經是世界城市,進入國際化的高級發展階段,也是最高的發展層次。尤其是到2040年以長三角洲為龍頭的上海要成為卓越城市,各項指標將達到或超過日本東京。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城市群的領頭羊。另外,還有很多熱點二線城市如杭州、重慶、武漢等已經進入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國際化的中級階段,更有不少二線和三線城市早就進入國際化的初級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國際化城市行列。


上海BlairChe


國際大都市不要主看GDP,要看她的前途!武漢第一,這是九省通衢,中國經濟地裡中心城市,科教文衛發達,第一非武漢莫屬。西安第二,她本身就是世界知名城市,世界著名古都,未來會是通往歐洲物流的最大陸港城市,物流中心地位製造業自然發達,金融自然發達,國際交往必然發達,給她一點時間試試看。第三是瀋陽,這是東北傳統的龍頭城市,最輝煌時期製造業排在上海後邊。大東北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啊!這裡不僅是農業也是發展工業的肥土沃壤啊。有三個法國大!別看暫時gdp不行,國家不會放下這塊土地,說不上那天國家就會傾國力、盡國策把她給鄒起來!拭目以待吧!不會很久!


金洲尚城


國際大都市這個稱號,不少城市都自封過。但除了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很多城市其實都不夠格。

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有九個,一線城市中的深圳還沒有入選,但這並不影響深圳的地位。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和鄭州。


天津和重慶是直轄市,處於城市體系的頂端,但天津近幾年經濟下滑嚴重,GDP恐怕要被蘇州超過,而且重慶人均GDP太低,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人均收入也不匹配。

成都、鄭州、西安、武漢,這幾個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集全省之力發展。而真正的國際大都市,都是發達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不僅自己發達,環線的城市也都不會落後。

而且,國家需要的也不是十個或二十個所謂國際大都市,不能為了發展所謂的大都市,造成了區域發展更不平衡。所以,哪個城市自己高興,都可以給自己封個國際大都市,自己開心就好。但至於國際上別人承不承認,就不好說了。


堅果旅行


現在,我國可以稱之為國際大都市的有6座。其中大陸四座,即北上廣深,另外香港和臺北可以吃稱得上是國際大都市。根據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絡編制的全球城市分級排名,2018年我國就是以上六座城市入選世界一線城市。其中,香港排名我國第一、全球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

那我國有那希望城市有入選世界一線城市的潛力呢?根據GaWC發佈的《2018年城市名冊》,我國有成都、杭州等13座城市入選世界二線城市。其中成都、杭州、天津位於我國在該位次的前三名。

在這些城市中,杭州算是近幾年成長非常迅速的城市。2016年舉辦過二十國領導人峰會,2022年將舉辦亞洲運動會。通過舉辦國際性會議或者賽事,對於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和知名度石油很大促進作用的。全球有很多城市就是通過舉辦國際性會議或者比賽而知名度大升的,比如日內瓦、布魯塞爾、多哈。

當然,國際化大都市光靠提升知名度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有發達的經濟,繁榮的文化科技,以及便利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設施。我們一說到巴黎,人民首相就會想到它的香水、包包、美食;說到香港,就會想到它的珠寶、化妝品,維多利亞港;說到紐約,就像想到百老匯、華爾街、自由女神,還有時尚業。

現在的杭州、成都、天津等城市,確實還沒有形成世界知名的產業、文化、品牌。阿里巴巴算得上是最知名的品牌了,但那時電子購物網站。海外旅遊群體來杭州,總不是奔著體驗電子購物來的把。杭州西湖在國內有名氣,因為大家認同它的文化。海外不一樣,他們對西湖的文化積澱並不感興趣。


財經知識局


題目假定廣深兩個地級市比其它城市好,屬於典型的在偽題目下還要做合理解釋的問題。首先題目就是錯的。

目前中國官方確定的六大頂級國際都市是四大國家直轄市京津滬渝和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組成中國官方六大頂級國際都市

並沒有廣深兩個地級市,目前廣州並不是中國直轄市,深鎮既不是國家直轄市也不是國家中心城市,還都屬於自己炒作野雞榜,炒作國家不承認的一線偽概念的狀態下。

國家官方發佈的十大國家中心城市中,只有東北一席沒有確定。確定沒有深鎮。而最新粵港澳灣區官方定位也出臺了,再次重申確定了香港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是華南中心。而廣深的定位不高,要以香港為中心,廣深要做香港的綠葉!

綜上所述,以首都北京為第一大城市的“天上港”(天津上海香港)格局是中國的基本框架結構,而華北中心天津,華東中心上海,華南中心香港等國家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都是各中國大區的代表,而廣深級別太低,要讓位給華南中心香港,在全國中心第一大城市首都北京的帶領下,使中國走向偉大復興之路!











TientsinPekigXiongan


國際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並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其實在國家定位當中,北京定位為世界城市,上海、廣州、重慶被賦予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重任,因此深圳還不是國家定位建設的國際大都市呢。



當然了,作為我國一線城市的深圳,肯定也有這個實力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那麼除了北上廣深,還有哪些城市?

首先前面提到的重慶就是其中一個,重慶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之一,是我國四個直轄市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重慶又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城市第五,已經具備國際大都市的氣象了,所以重慶未來發展前途無量。

除此之外,目前全國共定位有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除了以上提到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之外,還有成都、武漢、天津、鄭州和西安,小編認為這幾個城市也有望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在國家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方面會得到優先的支持,而且能夠上升為國家中心城市,這些城市也有實力和資本,因此小編認為未來它們是有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潛力。

除此之外,其它城市比如杭州、南京、青島等實力也很強,在全國的知名度也很高,不排除它們也會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


錦繡中源


中國除了大武漢外,其它城市根本就沒有潛力能成為國際大都市,中國只有武漢有資格與國外大都市相提並論,事實證明,武漢有2.5倍上海之大,三個北京,五個廣州,二十個深圳那麼大。不接受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