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勝傑為何不拜馬季為師?

法律志願兵


非常遺憾和痛惜,2018年9月28日一代相聲名家師勝傑病逝,享年66歲。一生謙謙君子、用執著和酷愛給東北及全國觀眾帶來歡樂,沒曾想天妒英才,不禁令人感慨命運之不公、歲月無情。


師先生擁有幸運的家庭,卻沒能擁有幸運的命運。出生相聲世家、卻生不逢時,五歲時不得不跟隨父親師世元,舉家落戶哈爾濱,而此去就是幾乎一生。之於出生地北京,哈爾濱更算是師先生的家鄉。

多舛的命運並未師先生漂泊異鄉而收手。1976年和姜昆搭檔,代表黑龍江參加全國曲藝調演,所演相聲作品脫穎而出、引起曲藝界轟動。比師先生大三歲的姜昆如願以償留在了北京,並投在了馬季麾下。而師先生因為政審問題,只好悵然回到北大荒。

在當年,相比學習相聲才兩三年的姜昆而言,從小在曲藝家庭生長、和在哈爾濱道外北市場——曲藝繁華場所——生活並耳濡目染的師先生,更受廣播說唱團團長馬季的器重和喜歡,可惜命運註定擦肩而過,師先生未能與馬季結成師生之緣,真是時也命也運也

好在1984年師先生憑藉相聲《肝膽相照》,在青島參加全國相聲新作比賽並取得了一等獎,並得到了侯寶林大師的賞識,併成為了侯大師的關門弟子,這也算是命運對師先生的一絲眷顧吧。

去年7月份,師先生出現在了央視《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專題節目,一頭滄桑白髮、消瘦憔悴、神態疲憊。師先生在講述自己一生從藝生涯時,臺上嘉賓席上就坐的石富寬和常貴田兩位老先生,一位眼閃淚花、一位潸然淚下。

當時師先生已經病魔纏身,帶病參加節目,在生命最後歲月裡拖著殘軀、為自己畢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相聲藝術,做最後的從藝回憶和呼籲團結。

師先生千古了,留下許許多多的美好記憶和追思。如今的相聲界,雖然仍又裂痕、但也算是一派繁榮。師先生不愧是一代相聲名家,清心寡慾,感人且可敬,真乃“平生壯志三更夢,萬里西風一雁哀。”


岑詮


因為相聲界拜師是講究輩分的,師勝傑的父親師世元也是相聲藝人,所以師勝傑拜師學相聲也只能拜一個和自己父親輩分一樣的人為師,而馬季在相聲界的輩分比師勝傑的父親低一輩,所以師勝傑是不能拜馬季為師的。


而侯寶林在相聲界的輩分和師世元是同一輩,所以侯寶林是可以收師勝傑為徒的,後來師勝傑是拜了侯寶林為師,師勝傑也成了侯寶林的關門弟子。

而當初師勝傑確實和馬季有一些緣分,師勝傑自幼喜歡相聲,7歲時就隨父親上臺表演過相聲,1975年下鄉幹農活的師勝傑在割穀子歇晌的時候聽到收音機裡播了一段馬季、唐傑忠的相聲《友誼頌》,節目播放完,師勝傑便對大夥說這個節目叫相聲,師勝傑一邊說一邊給大家表演了一段,逗得大夥笑的前仰後合。

隨後師勝傑便時常在幹農活時給大家說相聲,就這樣說著說著團部知道了這事,到了1976年兵團組織曲藝學習班,團部便安排師勝傑進入了這個學習班,最開始師勝傑和姜昆合作,後來兩人參加了很多的演出,反響都很不錯,最終姜昆成了時任中央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團長馬季的徒弟,而師勝傑因為政審問題依然要回到北大荒繼續當他的“農工”。


可能很多朋友覺得,倘若當初師勝傑不是因為政審的問題可能就拜在馬季的門下了,實則不然,沒有了政審問題也還有相聲輩分的講究,所以馬季是收不了師勝傑為徒的,假如當時師勝傑沒有政審問題的限制,他可能會進入中央廣播藝術團,然後找一個輩分合適的人拜師,而這個人也多半會是侯寶林,因為侯寶林是馬季的師父,馬季多半會向侯寶林引薦師勝傑。

而最終,師勝傑也終於拜了侯寶林為師,1976年年底,師勝傑被調任到了省龍江劇院曲藝隊,1984年師勝傑帶著自己的作品《肝膽相照》參加了全國相聲新作相聲評比,侯寶林先生正是那個評比的顧問,侯寶林在聽了師勝傑的相聲後便看中了師勝傑的才能,於是評比結束後侯寶林便收了師勝傑為徒。


總之,從相聲的輩分來說,馬季沒法收師勝傑為師,因為師勝傑的父親師世元也是相聲藝,並且師世元的輩分比馬季高一輩,所以只能由侯寶林這一輩分的相聲藝人來收師勝傑為徒,最終在緣分的撮合下侯寶林收了師勝傑為徒。


草根說電影


如果單問師勝傑先生為什麼不拜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為師這個問題,很可能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畢竟大家都知道師勝傑先生和馬季先生都是侯寶林大師的徒弟,兩個人是師兄弟的關係,怎麼會產生拜師的這個問題呢?


其實,如果單從年齡來看的話,1934年出生的馬季先生確實有實力可以擔任1953年出生的師勝傑先生為師,而且師勝傑先生在早期表演時是和馬季先生的徒弟姜昆一起搭檔說相聲的。



當年,正式因為師勝傑先生和姜昆一起搭檔表演相聲《林海紅鷹》受到好評而受到器重,之後兩個人一人進入中央廣播說唱團發展,藝人被調入黑龍江曲藝團發展。



如果按照這個年齡段來說的話,師勝傑先生拜馬季先生為師並不為過,而且當年馬季也有心受師勝傑先生為徒,只不過因為當時家庭背景原因,師勝傑先生的政審沒有通過,即使馬季先生對他青睞有加也無能為力,這也導致最終姜昆到了北京而師勝傑先生無奈去了黑龍江曲藝團。



不過師勝傑先生並沒因此而氣餒,在黑龍江曲藝團期間他潛心打磨自己的相聲基礎,創作更多搞笑的作品,並在上世紀80年初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全國知名的相聲演員,之後,師勝傑先生更是因為在全國相聲新作演出時通過《肝膽相照》這一作品獲得一等獎,再加上他舞臺表演風格十分穩健,深受當時大賽評委侯寶林先生的喜歡,並且令侯寶林大師破例收了他做自己的關門弟子。



據說當年侯寶林大師為收師勝傑先生為徒,還專門讓自己的夫人和馬三立大師一起到青島參加師勝傑先生的拜師儀式,由此可見當時侯寶林大師對師勝傑的喜愛。



其實,拾憶認為當時師勝傑先生的情況和郭德綱當年很像,因為種種原因,很多相聲前輩不想或者不敢收他為徒,但是師勝傑先生(郭德綱)憑藉自己優秀的業務能力獲得了侯寶林大師(侯耀文先生)的青睞,力排眾議收他為徒,從此改變他們的一生。



或許正是處於這種原因,在郭德綱被主流相聲界排斥時,師勝傑先生會站出來力挺郭德綱,只不過可惜的是,師勝傑先生今年9月28日因病去世,享年66歲,師勝傑先生的去世令相聲界又少了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讓人唏噓啊。


拾憶物語


師世元先生60年遷往黑龍江,支援當地文化建設。

師先生一家繼而紮根黑龍江。

68年(一說65年)9月28日,師世元先生在特殊時期自引而逝。


69年,師勝傑先生進入兵團下鄉改造。

76年,師勝傑先生和姜昆先生在兵團合作的《林海紅英》,讓二位在黑龍江脫穎而出。

同年,馬季先生到黑龍江,最想帶走的是師勝傑先生。

可惜師勝傑先生政審過不了關,怹的父親師世元先生當時還是“黑五類”,沒有被平反。

於是馬季先生只能退而求其次,帶走了姜昆先生。

可以說,師先生的第一個北京夢,就是在那時破滅的。

不過,就算去了北京,師先生也不會拜在馬季先生的名下,畢竟師先生當時的師父是朱相臣先生。

至於後邊遇見老侯大師,那是後話。


無意發現,師世元先生和師勝傑先生同一天去世。

造化弄人,不勝唏噓……

以上……


相聲沙彌


師勝傑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大師的關門弟子。在評選全國十佳笑星時,師勝傑先生是唯一一個非京津地區的相聲演員。

師勝傑為何不拜馬季為師,實話說馬季不夠格,因為師勝傑先生的父親是師世元先生,按照相聲界的輩分是“寶”字輩的先生,所以說師勝傑要想拜師的話,只能拜“寶”字輩的先生為師。事實上在師勝傑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拜相聲名家朱相臣為師了。而馬季當時的師父是侯寶林先生跟師勝傑都是“明”字輩,所以從輩分上說馬季和師勝傑是一個輩的。

還有師勝傑先生是家傳的相聲世家,只是當時為了支援東北的曲藝建設,師勝傑父親師世元先生舉家搬遷到了黑龍江紮根。所以說師勝傑先生是正兒八經的娃娃腿,基本功非常紮實,雖然師世元先生收到了迫害,去世較早,但是師勝傑先生也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對相聲的熱愛和追求。論起相聲的見解和基本功底以及藝術水平來說馬季先生還真不一定就比師勝傑先生高。



師勝傑先生由於自己的出身,所以失去了那次去北京的機會,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在一次表演的時候,被相聲大師侯寶林看中,收為關門弟子,本來可以藉著這次拜師的機會,回到北京發展,但是師勝傑先生捨不得東北的父老鄉親,毅然的繼續留在黑龍江推廣和發展相聲,高風亮節值得每一個相聲演員學習。


觀相聽聲論江湖


師勝傑以前拜過師父,再拜侯寶林屬於跳門。但侯寶林地位高,無人敢有異議。馬季當時的地位不可能做這種事。師勝傑和郭德綱很相似,郭德綱跳門,也只有侯耀文敢收。


青衫文士


你媳婦為什麼不嫁給你爹???


銀廣1979


不像現如今的相聲後輩如郭德綱之流極盡斂財之能事,把斂財發揮到極致。向老一輩真正的老藝術家致敬,師勝傑老師一路走好。


相知永遠謐


那有弟拜哥為師的,。兩人都侯寶林的弟子。


王鴻麟


這個問題很簡單,師勝傑的父親與侯寶林是同輩,師勝傑只能在父親一輩人中拜師,如同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拜師也是要在他父親一輩人中拜師一樣,否則,論起輩分會亂!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如果認馬季為師,豈不輩分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