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表演流派之陳德霖、王瑤卿、楊小樓

一、陳德霖

陳德霖(1862~1930),原名鉤璋,號漱雲,字麓畔,小名石頭,祖籍北京。幼入全福崑曲科班學昆旦,後入程長庚主持的四箴堂科班習皮黃、青衣、刀馬且。29歲入選清宮廷昇平署外學,嗓音清脆堅實,唱腔清越委婉。在表演上恪守傳統規範,身段規整穩練而不板滯,大方靈活而又嚴謹,世稱“陳派”。

晚年演出《四郎探母》中的蕭太后,在形態上模仿慈禧太后的言談舉止,用於劇中人物的塑造,收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後世奉作典範。因其能戲甚多,授徒甚廣,被尊為“老夫子”。代表劇目:《思凡》、《琴挑》、《刺虎》、《斷橋》、《出塞》、《三孃教子》、《四郎探母》等。

京劇表演流派之陳德霖、王瑤卿、楊小樓

陳德霖(前坐者)與(右起)梅蘭芳、王瑤卿、王慧芳、姜妙香、王琴儂、姚玉芙

二、王瑤卿

王瑤卿(181-1954),原名瑞臻,號菊痴,字稚庭,藝名瑤卿,祖籍江蘇清江,生於北京。京劇旦行演員,戲曲名家。幼年師從田寶林學青衣,師從崇富貴練武功。12歲拜著名青衣謝雙壽為師,同時向杜蝶雲學習刀馬旦戲,文武昆亂不擋。

王瑤卿廣泛地向多位老師學習,藝術日益精湛,為譚鑫培所器重,與譚鑫培合作多年,成為一時雙傑。他改變了以往京劇舞臺上生行為領銜的局面,出現了生、旦並坐的情形,且行表演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表演上他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花衫行當。倡導旦角行當廢除代表封建社會壓迫和摧殘女性的“蹺功”。

王瑤卿唱功明麗剛健、遒勁爽脆,善創新腔,表演細緻入微,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世稱“王派”。王瑤卿授徒甚眾,有“門牆四海”之譽,京劇四大名旦無不接受過王瑤卿的指導,他被同業者尊為“劇界導師”和“通天教主”。

王瑤卿在京劇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代表劇目:《汾河灣》、《南天門》、《牧羊圈》、《金水橋》、《珠寨》、(十三妹》、《棋盤山》等弟子及傳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等。

京劇表演流派之陳德霖、王瑤卿、楊小樓

三、楊小樓

楊小樓(1878~1938),本名楊三元,字嘉訓,藝名小樓,祖籍安徽懷寧,生於北京,系著名武生、老生楊月樓之子,譚鑫培義子。他是武生演員,幼入北京小榮樁科班,師從楊隆壽、姚增祿楊萬,私淑著名武生俞菊笙238歲被選人昇平署在式生表說藝術上繼承俞(菊笙)派的粗獷、穩練,又融入其父楊(月樓)派的漂亮端莊,並吸收老生和武小生的唱唸、身段動作的某些特長結合自身條件,創立了獨具特色的“楊派”表演藝術。

楊小樓嗓音洪亮、唱腔唸白鏗鏘爽朗、神定氣足、韻味極濃,身材高大魁梧,氣度大方,表演具有儒雅之風,文武、長靠、短打各盡其妙。楊派表演藝術最大的貢獻是改變了以往京劇武生重技輕戲的傾向,創造了“武戲文唱”的表演風格,強調一切程式技巧的運用都要符合劇情和人物的需要,為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服務,把武生表演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楊小樓有“活趙雲”之譽。

代表劇目:《長坂坡》《挑滑車》、《鐵籠山》、《豔陽樓》、《金錢豹》、《安天會》等。弟子及傳人:周瑞安、孫毓堃、劉宗楊、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傅德威、楊盛春、王金璐、尚長春等。

京劇表演流派之陳德霖、王瑤卿、楊小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