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张姓述略

编者按: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丘雍编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记载:张氏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本自轩辕第五子回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

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丘雍编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记载:张氏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本自轩辕第五子回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

清儒邑人张澍亦云:吾张氏之在凉也,远矣。(唐音韵学家)孙愐言张氏有十三望,武威在第六,而张氏谱图言张氏有四十三望,武威也在第六。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张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姓氏群体之一,又肇始于我国上古时期,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至当代,上下五千年,且分布极广,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张挥为该姓始祖。

据河南濮阳《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记》载:“仅拜相者尚以群计,为将帅治郡国者不胜枚举,于科技、医学、艺文诸领域中亦不乏大家,灿若繁星,实为开创华夏文明之望族。”

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太上皇”吕光有言曰:西土凉州张姓多勇士、谋士、奇士者也。称王称帝冠于他姓。

考其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314年)建立前凉国。若以前凉(313-376年)为例,张 茂 5年 ;张 骏 22年; 张重华 9年; 张耀灵 1年; 张 祚 3年;张玄靓 9年;张天锡 12年。历7帝,凡63年,建都姑臧。可见,后凉太祖吕光其言不虚也。故本文仅对本土张姓源流、人物、艺文、谱籍广为蒐求,详考于后。以补凉州姓氏文化之缺憾。

(按):关于“前凉”起始有二说:其一,历四世八主,共六十年。其二,历五世九主,共七十六年。《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巳岁牧凉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张天锡出降前秦止。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一 张姓源流及迁徙分布

据清代关陇姓氏学家张澍著《姓氏寻源·卷十七》载:张氏 《广韵》》云: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本自轩辕第五子回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张氏谱图》云:有安定、范阳、太原、南阳、敦煌、武威、上谷、沛国、梁国、荥阳、平原、京兆、清河等四十三望,大抵皆良之裔。故唐初定清河为乙门。

另据宋邓名世著《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有安定、敦煌、武威、太原、南阳、修武、上谷、梁国、荥阳、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大抵皆留侯远裔。”

又据清陈廷炜《姓氏考略》云:“张姓有十四望: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

得姓始祖: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

二 张姓郡望 堂号

1、郡望:

武威郡、敦煌郡、安定郡、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阳郡。

2、 总堂号:清河堂

堂 号:百忍堂:

唐代名士张公(名艺,寿张人,生于唐高宗时)(张氏八世祖)修身养性,以和为贵,以忍为上,一生处处讲忍让,因而家庭和睦、团结友爱,以至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岳路经郓州曾亲临其家,询问他保守家业、和睦宗族、九世同堂的秘诀,他只写了100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起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百忍”遂成为张氏家族的徽号,其后人遂以“百忍堂”为其堂号。

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

3、堂联

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全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禅泰山,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轮奂善颂;孝友传芳。

(上联典指晋代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轮哉!美哉奂焉!”。下联典指周朝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下联典指唐代张公艺事。)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而为张。)

出使穷源,槎泛斗牛之畔;劝农致富,民兴麦秀之歌。

(上联典指西汉外交家张骞,下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张氏宗谱

三 张姓人物志(选录)

据清儒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载:张宪、张江、张奂、张猛、张既、张瑍、张轨、张实、张茂、张骏、张重华、张灵耀、张祚、张玄靓、张天锡、张琠、张淳、张义、张觊、张珍、张湛、张守珪、张悛、张济、张绣(子泉)、张昶、张资、张捷、张琮(曾祖谊、祖皓、父辩、子振)、张谭、张忠等38人。

又据张澍《续敦煌实录》载:张恭、张世度、张谘、张资、张禧、张斌、张植、张冲、张耽、张颀、张穆、张湛、张氏、张孟明、张慎、张邈、张体顺、张披、张衍、张策等23人。

又据邑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人物》载:张俊哲、张尔戬、张尔周、张玿美、张美如、张澍、张寔等7人。

又据《武威通志·人物卷》载:张达、张翙、张奋翼、张兆衡、张澂、张汲三、张开选、张全才、张汉风、张邦杰、张振堂(少将)、张祥(少将)、张开勋、张勤河、张贵生、张景发、张严德、张全年、张辉、张钧、张承浩、张宗命、张福甲、张兆奎、张同泽、张天德等26人。

以上史志,共载张姓人物约94人。凡重名者录前不录后。

(按):从张澍《凉州府志备考》和《续敦煌实录》二书之“人物志”来看,张澍几乎把清乾嘉前历朝入凉的张姓名士罗致无遗(多达60余人),这在一般史志中是很少见的;而且前面对张姓源流亦不吝笔墨,详加考述,显见张澍对张姓人氏格外关注。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四 前凉皇储世袭表

一世:太祖张轨 长子张寔 明王 271——320

二世:高祖张寔 弟弟张茂 成王 320——324

三世:太宗张茂 侄子张骏 文王 324——346

四世:世宗张骏 二子张重华 桓王 346——353

五世:世祖张重华 子张曜灵 哀王 353——353

伯父张祚 威王 353——355

六世:高宗张祚 侄子张玄靓 冲王 355——363

伯父 张天锡 悼王 363——376

七世:悼王张天锡子张大豫 平王? ——386

五 张氏家训 家风

张姓家训的先祖首推东汉名将张奂。张奂还是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要“立功边疆”,及为将帅,功勋卓著。他教子极严,即使在临终前仍留下遗训:“奢非晋文,俭非王孙,推情从意,庶无咎吝。”张奂诸子皆恪守父训,很有出息。其中尤以张芝最出名,史称他“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表将,好称张有道”。

《遗命诸子》/张奂

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复缠以纩绵,牢以钉密,为不喜耳。幸有前窀,朝殒夕下,措尸灵床,幅巾而已。奢非晋文,俭非王孙,推情从意,庶无咎吝。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于志宁撰《张琮碑》

《诫兄子书》/张奂

后汉张奂诫兄子书曰:汝曹薄祐,早失贤父,财单艺尽,今適喘息,闻仲祉轻傲耆老,侮狎同年,极口恣意,当崇长幼,以礼自持,间敦煌有人来,同声相道,皆称叔时宽仁,闻之喜而且悲,喜叔时得美称,悲汝得恶论,经言孔於乡党,恂恂如也,恂恂者,恭谦之貌也,经难知,且自以汝资父为师,汝父宁轻乡里耶,年少多失,改之为贵,蘧伯玉年五十,见四十九年非,但能改之,不可不思吾言,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悉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

作者简介: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 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凉州文化网已正式开通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把时间交给阅读


凉州文化 | 凉州张姓述略


凉州文化研究

❖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