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扁桃體炎,為什麼要調理脾胃?

中醫講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父精母血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決定了我們先天腎氣的強弱,也就是父母體質的強弱決定了我們先天腎氣的強弱。這就是中醫上講的先天之本,腎氣的強弱稟受於父母。

後天之本為脾胃,人出生以後就要靠後天水谷的充養才能得以生存。中醫講氣主溫煦,血主濡養,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先天之本腎的強弱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後天脾胃的功能是可以調養的,飲食水谷充養脾胃,化生氣血,充養五臟六腑。

治療小兒扁桃體炎,為什麼要調理脾胃?

先天腎氣要靠後天水谷精微氣血的不斷培育和充養,而脾胃轉化水谷精微則必須藉助於腎陽的溫煦,故有“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

所以脾胃的強弱決定了氣血的充盛,而氣血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因此先天之本腎與後天之本脾胃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稟賦強弱,也就是抵抗力、免疫力的強弱。

脾胃化生氣血,而氣血具有的防禦作用能抵禦外邪入侵,護衛肌表,與入侵的邪氣作鬥爭,增強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

小兒扁桃體炎在中醫上多為喉蛾,咽喉腫痛等病。發病因素內為肺、脾、胃有熱。

脾胃有熱則熱氣上衝致咽喉腫痛,外為風熱侵犯肺衛,客於咽喉引起發病,也有一部分為風寒犯於皮毛致營衛失和,邪鬱而不能外達,壅結於咽喉而發病。

對小兒來說,

脾胃失調的主要原因是先天脾腎不足,後天調養失宜。脾胃虛弱之時,運化無力,飲食水谷在體內停留過久,積而化熱,循經上犯於咽喉,發為扁桃體炎。

後天調養失宜,主要是現在的生活條件較為改善,物質生活豐富,生冷寒涼,油炸食品到處都是,小兒飲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積食,食積化熱循經上犯於咽喉致扁桃體腫大。

《黃帝內經》講生病起於過用,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小兒過食生冷寒涼,油膩食品加重腸胃負擔,導致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氣血化生不足。正氣虛弱,不耐寒熱,易致外邪客於咽喉。

另一方面,小兒生病感冒以後過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不僅易於積食,更易於招致外邪侵犯,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治療小兒反覆發作的扁桃體炎、感冒等疾病,調養脾胃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治療小兒扁桃體炎,為什麼要調理脾胃?


醫館曾接診一小兒經常外感發熱,咽喉腫痛,扁桃體2度腫大。舌質淡苔白膩,身體瘦小,挑食、面色萎黃、手足涼、飲食不慎易腹瀉,通過綜合分析診為脾虛挾積,從調理脾胃著手

隨著調理,孩子胃口好轉,排便通暢,消除腸道積熱,熱往下行,不再侵犯扁桃體,扁桃體2度腫大逐漸回縮恢復。

調理期間,囑咐家長注意孩子飲食調養,忌寒涼生冷油膩等傷脾胃的食物,恢復後家長也非常注意,調理至今扁桃體沒再發炎。

治療小兒扁桃體炎,為什麼要調理脾胃?


現代人的疾病多為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特別是小兒疾病,冷暖飢飽不自知,需要家長的細心照顧。俗語講“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就是告訴大家在照顧小孩的時候要做到飢食有節,不傷脾胃,起居有常,衣物適當,不傷風寒,適度鍛鍊,親近自然,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