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哎吆,你怎麼咬我呢!”妞媽說完,一巴掌就拍在了正在吃奶的妞妞的屁股上,妞妞驚疑不定的看著自己的媽媽,想哭不敢哭,也不吃奶了!

“你家孩子磨牙呢!看把你大驚小怪的”過來人的甜媽說道,“當媽的誰不被孩子咬幾回呢?”。

其實孩子突然咬人並非都是出牙惹的禍,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孩子出現“咬”這個行為,也是他在確定邊界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今天張老師從心理角度跟大家說說孩子“咬人”的幾種常見情景是何原因,要如何處理!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咬人是一個信號

孩子咬人,也包括咬東西,和吸允反射一樣,都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對於小孩子來說,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咬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因為他們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有時候,孩子會伸手抓人、打人也是這個道理——為了表達情緒。這是從心理方面來講的。

從生理方面來說,孩子這時候咬人或打人也是成長階段的一種自然表現,她會出現出牙期的疼痛,需要咬些什麼東西才覺得舒服,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磨牙期。其次是,隨著他長大,需要確立邊界,就會拍拍打打,好區分自我和這個世界。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而且我們很容易發現,她只是對親近的人咬,或者是拍打,尤其是在外人在場的情況下,他好像更激動一樣,誰跟他最親近,他就會抓,咬誰,當然有時候他也會抓咬自己。

因此如果孩子咬人了,我們在批評管教之前,需要先了解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對策。

咬人的常見表現及應對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情景一:表達愛

寶媽:見妞媽的案例

心理解讀:這是孩子在表達愛,表達喜歡,表達親近。孩子的心裡話是:我忍不住咬一口,忍不住抓一把,是表達對媽媽的喜愛之情啊!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抓媽媽,意思是說:她是我媽媽,是我最親近的人,從而心裡得到安慰。

這種情況下,媽媽應儘量剋制情緒,千萬不要反應過激,過度的反應會刺激孩子,讓孩子覺得這是個好玩的遊戲,因此咬的更加厲害。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我們可以用抱抱親親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愛;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疼”,可以讓他試著咬自己的手指,問問他“疼不疼”,讓他親身感覺一下被咬的感覺(把孩子的小手塞進他的嘴裡,可不是我們咬回去);此外,通過手勢和語言告訴孩子,抓人咬人不是表達喜歡之情的最佳方式,引導他用語言、手勢、擁抱表達情感,比如,孩子伸手抓人,可以攥住他的手說“來,這樣,溫柔地摸摸媽媽。”孩子張嘴咬人,可以引導他說:“來,這樣溫柔地親親媽媽。”我們也可以先撫摸和親吻他讓他明白,合理的表達方式是什麼樣子的。慢慢地,孩子就會用溫柔的方式表達親近了。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情景二:尋求關注

寶媽:我們家孩子很特別,我喜歡抱著她的時候看看手機,只要我一不看他,他就咬我。這可怎麼辦呢?

心理解讀:媽媽注意力轉移之後,孩子咬媽媽,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尋求關注的行為,他的意思是說:“看著我,看著我,不要看手機!”我們很容易認為孩子小,吃奶呢,我看看別的也無所謂。其實這是孩子注意力形成的初期,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尤其是吃奶時候媽媽的眼光的注視,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力。如果我們不看他,孩子會覺得孤單,也會影響他未來的注意力,因為他沒有著眼點,不知道要長時間看著哪裡。

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關鍵是如何共度親子時光。在給孩子陪伴的時候,需要質量而不是數量。很多時候目光的追隨,讓自己看著孩子,比一邊玩手機,一邊看孩子要好。

對於大一些的寶寶,最好每天固定一個專門屬於孩子的親子互動時間,如全家一起做遊戲,這是增進感情的最佳選擇。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情景三:表達憤怒

寶媽:我的寶寶都兩歲多了,總愛咬小朋友,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也不管用,平時他爸爸喜歡打他兩下,畢竟男孩比較皮,和這個有關係嗎?

心理解讀:如果家長經常打駕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去咬小朋友。這是情感轉移,他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發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父母要高度注意,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用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轉移消極情緒,如拍打枕頭、撕報紙等;要跟孩子反覆強調,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同時,父母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否則孩子會糊塗:大人為什麼可以使用暴力,而我卻不可以呢?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情景四:表達”不舒服

寶媽:我的寶寶7個月了,經常哭鬧,哭急了還咬自己的腳趾,我又不敢抱,害怕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難道就任他咬腳趾嗎?

心理解讀:這種情況下,父母怕寵壞孩子而採用冷處理的方法,本身是不對的!孩子哭鬧,發脾氣,咬自己的手指或腳趾,是因為孩子感覺不舒服,而向父母發出求救信號。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首先要查明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是不是躺得不舒服,還是肚子痛,或者是該出牙瞭如果是出牙引起的疼痛,可以給孩子一些可以咬的玩具和吃固體食物,以用來磨牙和鍛鍊咀嚼功能。

寶寶愛咬人,媽媽的反應很重要,處理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情景五:表達“害怕”情緒

寶媽:我的寶寶現在1歲多,一個人待會,轉身就會莫名其妙地咬人、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疾病?

心理解讀:1歲的孩子語言反正能量受限,還不能用語言表達他的意願和感受,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安全感需求,讓他一個人獨自玩耍,會導致他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這時候,咬人就可能成為孩子保護自己、戰勝恐懼的唯一方式。

為了幫助孩子重拾安全感,大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不要因為孩子膽小而笑話他,懲罰他。最好的辦法是經常跟孩子說話,反覆告訴他,你是多麼愛他,你保護著他,不允許任何人傷害他。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我們的語言,神態會讓他覺得安全的。一段時間之後恐懼感自然會小時,孩子也不會再咬人了。

孩子咬人是他成長的必經階段,當孩子咬人的時候,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來對症下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