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孩子愛“咬人”,父母們該怎麼辦?

大多數2歲左右的孩子,都會出現咬人和打人的行為

。尤其是對親近的人,彷彿咬人是表達一種喜愛,這讓所有的家長都感到很頭疼,有的家長說自己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怎麼做都無濟於事,孩子仍然繼續咬人,甚至更加嚴重!

堅果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有時一興奮就衝過來,朝著大腿就是一口,讓人防不勝防,咬完還對著你得意的笑,好像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似的。這樣的“熊孩子”真的非常令人崩潰,雖然堅果堅持不打罵孩子,但被咬疼了還是會衝孩子嚷嚷幾句,再然後就是語氣平和的說教,可絲毫起不到作用,反而招致孩子更兇猛的“攻擊”

孩子愛“咬人”,父母們該怎麼辦?

父母發現孩子愛咬人後,千萬不要做以下幾點事情,否則會加重孩子的打人行為,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 不懲罰孩子。人們習慣一受到攻擊或傷害便開啟懲罰模式,比如冷暴力,打罵或是咬回去,孩子也是一樣,當他接收到你的懲罰後,他覺得很生氣,便也開啟懲罰模式,然後再反擊回去。這就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嚴重。

2. 不說教孩子。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可能聽不明白,便會反覆說教,話說的太多,便會讓孩子覺得很厭煩,於是加重不良行為來表示抗議。

後來堅果發現孩子開始咬人的這段時期,變得特別愛吃東西,家裡的水果和米餅幾乎是全天候供應,玩著玩著就想吃東西,如果一旦沒有吃的,過不了一會他就會開始咬東西,有時候咬水杯的吸管,有時咬玩具、咬人。堅果猜測孩子可能是喜歡咬的感覺

,並不是大人所認為的故意攻擊和傷害人,當然被懲罰、訓斥之後,可能是故意為之。

孩子愛“咬人”,父母們該怎麼辦?

那麼父母們該怎麼做,既不傷害孩子,又不用被孩子的行為折磨呢?堅果用了以下幾個方法,順利的幫助孩子意識到咬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幫助孩子控制住咬人的衝動:

1. 當被孩子咬後,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父母被孩子咬後,會表現出非常的生氣,或是痛苦,但在孩子眼裡,你生氣和痛苦的表情都非常的有趣,會促使孩子再一次的“攻擊”。父母們最好能夠穩定住自己的情緒,然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過分的強調孩子咬人的動作,這樣只會加深孩子咬人的印象。

2. 給孩子提供不同的、可咬的物品,滿足孩子咬的慾望。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咬起來口感比較好的零食,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當孩子牙齒不舒服,想咬東西的時候,可以吃點東西緩解一番。再就是準備一些可以咬的玩具或物品,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軟硬度,放在孩子的身邊,當孩子想咬人時,可以把孩子引導到這些物品上。

孩子愛“咬人”,父母們該怎麼辦?

3. 選擇一些關於“孩子咬人行為”的繪本,幫助孩子認識咬人的行為。堅持給孩子讀繪本,孩子漸漸的會意識到咬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是傷害他人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如果想表達對他人的喜愛或高興的心情,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完成,而咬人只會使他人感到疼痛,不舒服。

孩子愛“咬人”,父母們該怎麼辦?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有極大的耐心去理解和包容,不懲罰、不指責、不說教並不代表縱容孩子的行為,智慧的父母總能找到方法引導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