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號這期《歡樂喜劇人》怎麼了?怎麼都玩煽情,實在看不下去了。大家覺得怎麼樣?

佚名的文化課


煽情是簡單粗暴的拉票方式

3月31日《歡樂喜劇人半決賽》,一共五個作品,只有張鶴倫和郎鶴炎的相聲是純粹的搞笑,其他四個作品都有煽情的元素,令人哭笑不得,這個比重確實太高了。

首先出場的是周雲鵬和王龍,帶來的作品是《我要買房》。前半段以一場誤會展開,我認為頗具笑點,有幾個很有新意的包袱,比如“腳大為兄,長兄為父”就挺好玩的;但是在作品後半段的突然轉折煽情部分令人猝不及防,切入的過於生硬,雖然賺足了眼淚,但是經不起推敲。其實在周雲鵬提到其母親的時候,我一度以為這是個恐怖題材的作品;他的描述給我一種錯覺,感覺他母親是在這個房子裡去世的,所以我一直驚恐的看到最後,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所以根本哭不出來。

第三個出場的吳彼、金靖和劉勝瑛,他們的作品一如既往的有新意,很切合社會現實,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在現實中,確實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勉強的湊合一輩子,令人又捧腹又心痛。和周雲鵬的作品相比,這個作品從開始就已經設置好了基調,最後的煽情顯得自然一些,沒那麼突兀。不過在語言包袱的設計上是他們的弱項,所以顯得笑點不足,畢竟他們不是專業的喜劇演員,後續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第四個出場的是郭陽郭亮,帶來的作品《最美的收藏》有點虎頭蛇尾,其實剛開始拿郭德綱砸掛的那個“吊帶”的包袱挺好玩的,如果全場都能維持在那個水準的話,就是一個高水準的節目。但是在正片開始後,有一種為了煽情而煽情的刻意,大部分觀眾並不買賬,所以得票數最低也可以理解。只能說這對演員很聰明,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葉逢春的作品一如既往的高級,不過半決賽的《遺忘》比起前幾期的作品水準大跌,特別是在包袱的設計方面比較欠缺,前半部分比較平淡,後半部分的煽情也在意料之中,除了能賺人眼淚以外,並沒有多少亮點。之所以最後能拿到第一名,很可能是觀眾對於他父親剛剛去世而給予的同情分。


比起令人捧腹的包袱、精湛的演技、精巧的劇情設計來說,煽情是最為投機取巧的方式,既能夠打動觀眾,又能夠降低表演難度,對於喜劇人來說是既省力又討好的方式,所以在《歡樂喜劇人》進行到半決賽時,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盡,才思枯竭,煽情這種方式被廣泛使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喜劇應該為笑而笑

我們喜歡看喜劇節目,首先為了開心,而不是為了被感動,所以喜劇人應該把搞笑作為第一要務。當然了,不是說喜劇就不能煽情,但是要分清楚,是先笑還是先哭?如果在劇情設計、包袱設計、人物表演等方面都是以喜劇為出發點,只是在結尾部分為了昇華主題思想而煽情,那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從節目開始就設定了以煽情為主題,僅有的一些包袱也是為了煽情服務,那麼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作品。


喜劇節目中的煽情戲份越來越多,從側面說明我們的喜劇人才匱乏,已經很難再通過自己的作品和表演來打動觀眾,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用感情來綁架觀眾,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體現,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種方式。


《歡樂喜劇人》已經沒落

由於在節目創作方面出現瓶頸,國內喜劇人才的缺乏也令《歡樂喜劇人》節目組為難。在今年第五季節目的前半部分,完全是靠流量明星張雲雷維持熱度,無論是在節目剪輯,還是在節目包裝方面,都各種蹭張雲雷的流量,維持收視率。在張雲雷退賽以後,既沒有流量,又沒有質量,除了煽情已經一無是處了,試問這樣的節目,還會有第六季嗎?


相聲演義


確實看不下去了,越往後越沒興趣。《歡樂喜劇人》真的落寞了,參加這一季的演員水平太差,除了德雲社的人。

很多網友都是因為德雲社的人才喜歡上相聲,而且平時沒事幹的時候就喜歡在頭條裡面刷德雲社的視頻,所以,德雲社的相聲對網友的影響最大,而網友們也最喜歡看的就是相聲,對其他類型的喜劇節目其實並不是很感興趣。

即使有一些人很賣力演出,但是他們的作品形式首先就不吸引人,沒有觀眾緣。周雲鵬、葉逢春、小沈龍他們幾個人,從外形上來看一點都不順眼,本來對他們就沒什麼好感,每次看喜劇人的時候,看到他們幾個,看幾眼就不想再看了,就期待著看德雲社的人。


過度煽情,招人反感

3月31號的《歡樂喜劇人》,除了張鶴倫、郎鶴炎的相聲是純粹的搞笑,他們也是唯一以相聲形式走到半決賽的喜劇人,其他都是小品之類的,觀眾不是很喜歡的那種類型,而且還過度煽情,招人反感。

看了以後,覺得周雲鵬的相聲空洞無味,轉折太快,看似感動其實並不感動。葉逢春的感覺也沒什麼亮點,只是後面說他比賽前幾天父親去世了,仍然堅持表演戲劇,讓人有點敬佩,整體看下來真的沒啥意思。


還是喜歡張鶴倫和郎鶴炎的相聲,《歡樂喜劇人》本來就是喜劇人的舞臺,喜劇就是讓人笑的,而不是讓人哭的,如果是讓人哭的話就不要叫《歡樂喜劇人》了,應該叫做《感動喜劇人》。再說了,本來高高興興的看喜劇,結果哭的一塌糊塗,好像演戲一樣,真的是走錯地方了,他們應該去拍電影才對。

《歡樂喜劇人》這種電視舞臺的限制太大,有很多諷刺類的東西不能表演,嚴重影響他們的創作源泉。再加上在短時間內要求那麼多的作品,一般情況下選手很難適應,只能靠煽情來博取眼球了。現在很多節目都有煽情的成分,只有煽情才能夠獲得高度關注,這也是一種自我包裝的手段。



演員的整體水平很差

單純的做喜劇不可以嗎?非要加一些煽情的片段,很招人反感,拉低了喜劇人的檔次。不過,喜劇行業的人才確實挺欠缺的,雖然有很多的人都在這個行業打拼,實際上真正出名的真是鳳毛麟角。所以,為什麼《歡樂喜劇人》越來越不好看了,整體上來說,現在參賽演員的水平確實太次了。

這一季的《歡樂喜劇人》整體看下來真的沒意思,特別是小沈龍,周雲鵬等人,早都看膩了,他們老是那一副德性,一點興趣都沒有了。要不是因為之前有張雲雷來參加,估計都沒有多少人會看的。




《歡樂喜劇人》落寞了,沒有好的作品,只能拼命的用德雲社的人來蹭熱度,張雲雷走了以後就沒什麼熱度了,即使郭德綱主持這個節目也沒有太多效果,演員整體的水平拉低了整個喜劇人的檔次。

第5季《歡樂喜劇人》收視率越來越下滑,估計肯定不會再有第6季了。3月31號的半決賽都已經讓人看不下去了,後面就更不想看了。


R娛記


目前不單單是歡樂喜劇人在煽情,幾乎所有的節目都在煽情

煽情這股風,不知道什麼時候刮起來的。但在早先時候,最能煽情的是歌手。

我們打開任何一檔選秀節目,當歌手唱完最後幾句歌詞的時候,評委會問到:你為什麼選擇唱歌這條道路。

好了,接下來的十到三十分鐘內,你就會知道這群歌手有多麼可悲了。要不是爺爺奶奶得了絕症,要不是明天吃不飽飯,要不就付出了一切只為唱這首歌。不把你整哭了,都不算歌手了。

歡樂喜劇人從第三季開始,也沾染上這種毛病。每次小品、舞臺劇我都只看前1/2,剩下的直接跳過。

好端端的小品、喜劇,愣是把觀眾給整哭了。真不知道說你們是太優秀還是太噁心。我要是想哭,為什麼來歡樂喜劇人?我看韓劇好不好?

什麼叫歡樂喜劇人?你得歡樂呀。不歡樂,還喜劇個屁?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每次點評這個小品的時候,總會有人說:不錯不錯,有笑點有淚點。

每每想到這,總會明白為什麼劉老根和德雲社能夠長盛不衰了。最起碼,他們沒憋著壞把觀眾整哭。


蝦仁兒談娛樂


沒了磊磊,再沒看過的飄過


妞妞牛牛的媽咪


葉蓬春的最好,郭陽郭亮第二、張鶴倫、郎鶴焱第三,演的挺好。效果很好!


哈瓦蘇瀑布


我就納悶了,明明叫喜劇人,為毛都得哭的稀里嘩啦的呢?靠悲情戲湊喜劇啊?真跟老郭說的似的,以後就叫悲喜人生比較好!除了小白大黃,哪個都有哭戲,上海那倆女的,太做作了點兒,還有葉逢春,他演的好不否認!但是真的不用總是刻意強調什麼南北喜劇!能讓大家大笑的,你葉逢春不說話不是也拿高分麼?說中國話也行,不說也行,喜劇就是喜劇,幹嘛讓人看完了堵心呢?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要不是衝著還有相聲,我尼瑪才不看呢!


隋小9


喜劇人每一集我都看,但是到煽情部分我也自動快進,現在能不能有點純粹的喜劇啊,我是來看喜劇的,不是悲情舞臺劇

不是說喜劇一定不能煽情,像賈玲有個小品《你好,李煥英》我印象深刻,結尾真情實感,哭的稀里嘩啦,但是現在這些小品為了拉票還是為了使作品昇華?尷尬強硬煽情,我都尷尬的不忍直視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應該是最好看的,後面喜劇人資源短缺,其實國內實力突出的喜劇人也就那幾個了,替下一季喜劇人擔點心,還有能湊一場有實力的喜劇人嗎

表揚一下德雲社的表現,張鶴倫的相聲應該是到目前煽情最少但是效果不錯的了



大白的生薑


諷刺不能搞,純搞笑不顯檔次,只能煽情提升一下。


就是不在服務區


三個月,近60個節目!要求作品多是新的!其本身難度就很大!而且諷刺社會審核不過,無厘頭搞笑不顯檔次,只有通過親情、感情來煽情提升一下。這是喜劇人的無奈!


常熟大秦


搞笑的節目,非要煽情,然後來點教育意義。個人觀點:這種根本不可取,搞笑就踏踏實實搞笑,讓觀眾開心,誰看喜劇還憋著要去受教育的。真的領悟到什麼,那也是從笑聲中領悟。這點最佩服老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