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中國需要批評,而批評應真正益於國家而不是摧毀社會信心

今天想圍繞批評說幾句話。

一些人專門從事批評,我覺得他們挺不容易的。中國需要批評,這個判斷到什麼時候都需堅持。

但是怎麼開展批評,這是大家必須思考的。套用西方輿論的表現,來說中國的事,那是不行的。西方是多黨制,社會內部存在並鼓勵各種政治對抗,它們的體制就是對抗摞著對抗搭建起來的,所以在西方社會罵誰都是很平常的事。西方那樣好不好,是個大話題。西方的體制在20世紀佔了上風,但進入21世紀後,暴露出政黨惡鬥、政治極化等重大弊端。不過這不是本帖的重點。

我想說的是,中國憲法載明,中國是中共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中國如果換執政黨,跟西方國家換執政黨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國發生這種事,就是憲法顛覆了,中國政治再來一輪徹底的大洗牌。說實話那太恐怖了,它所意味的國家大動盪不是中國廣大民眾願意承受的。

下面是我想說的結論:

第一,在中國搞批評,不能違憲,不能把矛頭針對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在西方可以做的事,在中國有可能就是有害並且非法的。衝擊執政黨的權威,動搖人們對國家道路的信心,這都不是批評者應當做的。在西方,也不能衝擊它們的體制本身啊。如果西方的精英人士呼籲拋棄它們的三權分立,建立中國式的政治制度,一定會受到各種壓力,並因此付出代價。

第二,在中國不能鼓動對立。中國的體制決定了社會的和諧運行方式,而不是通過無處不在的對立和對抗來實現社會治理的平衡。中國的一些批評者喜歡模仿西方輿論的樣子,通過極端表達方式吸引觀眾,而這種做法對中國社會的良性運行造成侵蝕,因此也必然受到限制。

第三,批評者一定要把事實搞準,再搞準。影響越大的批評者,越要承擔起準確批評的責任。而且不僅要做到微觀真實,還應兼顧宏觀真實。就是說,批評者要有這樣的意識:他所造成的社會注意力集中不應放大問題在社會中的實際情形,避免給人以某個局部問題代表了整個國家面貌的錯覺。

老胡想說,中國走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它迄今的實際效果是高度積極、正面的。西方一些力量一直在極力否定中國的道路,我主張中國的批評者都不應加入他們的這一努力。如果那些批評者沒有這樣的意願,就要有意識地避免給人這樣的錯覺。

胡錫進:中國需要批評,而批評應真正益於國家而不是摧毀社會信心

其實從宏觀上看,中國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到既讓輿論開放,又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社會有凝聚力。不能不說這是個相當艱難的過程,在有西方價值體系干擾的情況下,尤其如此。真誠希望政府及社會機構對批評的承受力不斷增加,這很重要;有影響力者開展的批評越來越具有建設性,擺脫激進和極端,這同樣很重要。此外,公眾對各種聲音的良莠識別能力需不斷加強。

中國需要批評,而且批評應當增強而不是摧毀社會的信心,真正有益於這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