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说张无忌优柔寡断并不准确,在许多时候他是果断的,比如指挥明教的时候,哪怕是听取意见,也是很斩钉截铁的。准确来说,他是太容易被表象蒙蔽,同情心泛滥。也就是容易受骗。这一点,他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他总是在被骗后骂自己:张无忌啊张无忌,你被骗了那么多次,怎么还不长记性呢?每次反省都很彻底,认错态度很诚恳,然后下次照样被骗。

他这个问题有个专业词汇:受虐倾向。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定义是:对所恨的爱的客体的慈爱的邀请。

这个就是说,张无忌每次都是主动往人家圈套里跳的,还跳的十分雀跃。

举个例子:在灵蛇岛,陈友谅打不过谢逊,就欺负谢逊是瞎子,说一套视死如归的托辞,令谢逊误信他是个汉子,放了他一条生路,而当时他手上脚上全是准备偷袭阿离和谢逊的招式。

这个计谋在不瞎的人那里是不会得逞的,然而,张无忌这个不瞎的人却也被他骗了。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这个不是江湖阅历的问题,讲阅历,张无忌在鬼门关走过的次数比谁都不少。可是他还是可以听到一个感人的瞎话就放弃用眼睛去看用逻辑去解释一个事件,这是很女性而且是傻白甜女性的特征。

除此之外,他还总是很天真的相信一个恶人会一夕之间受了什么感化,变做善良人。比如他被朱九真玩弄这件事,几乎到了没有自尊心的地步,不管朱九真怎样恶待他,只要冲他笑一下,他就完全相信朱九真刚才只是跟他闹着玩。这是他第一次被骗,应了殷素素的遗言: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然而他之后还是继续被漂亮女人骗。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如果他身边不是前有小昭后有赵敏,还不知道要被骗到哪里去。

过分善良,就是很傻很天真。

张无忌的受虐倾向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这个原因要他自己领悟出来,是有点为难他了。

原因就在谢逊身上。谢逊与张翠山、殷素素一同漂流到冰火岛的时候,是个大恶人,张翠山和殷素素整日得躲着他。到张无忌出生的时候,谢逊又发狂了,要砍死殷素素母子,千钧一发,张无忌嘹亮的哭了一嗓子。

这一哭,谢逊就清醒了,不仅没杀了张翠山一家,还和他们结拜了。因为无忌令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那个还在襁褓就死在成昆手上的婴儿。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张无忌之所以叫张无忌,是因为谢逊的儿子叫谢无忌。这是多么深的爱,多么刻骨的移情。

这些事,是张无忌长大后,听殷素素说的。殷素素还告诉他义父的家人都被杀了,所以义父才发狂杀了许多人,殷素素甚至告诉他,那么疼爱他义父的双眼,是娘亲刺瞎的。

这件事给了张无忌三个对恶人的印象:1,恶人变成恶人,都是有着惨绝人寰的原因的;2,恶人只要被感动就能变好;3,自己有那个让恶人变回好人的能力。

以及一个对女人的印象:漂亮女人很诚实,因为自己妈妈敢于承认刺瞎自己义父眼睛的事实。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这是很可怕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只是基于谢逊一个恶人和殷素素一个女人得来的,完全没有统计学基础。随便一个例子就证明了这些定律的谬误,比如成昆这个恶人和朱九真这个女人。

但这四条定律基本上就是张无忌此后一生的总结了。所以,哪怕殷素素临终告诫他不要相信漂亮女人,也是没用的,因为孩子只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

潜意识里的印象比以后所有的经历都要有优势,因为那时候,张无忌是出于安全的心理模式,接收任何信息都没有防备和自动过滤。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当然张无忌自己是有责任的,因为他面对任何挫折,从来不愿意成长,总是想着能过回以前冰火岛上的日子,做回那个山溪里叉鱼的野人张无忌,讲白了,他是一个没什么高级追求的人,分不清快乐和快感的差别。

金庸笔下最不像江湖人的人,应该就是他了。

3. 为什么爱上赵敏

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说的,说起来也很简单。

缺爱呗。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张公子虽然娘了少许,但也确实是苦过来的,许多时候,苦孩子的好品质他都有。同样,苦孩子的爱情轮回他也得受。

缺爱的孩子总会被有爱的孩子吸引。

四个美人里,只有赵敏是有爱的孩子。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赵敏自小有父母疼爱,有哥哥宠着,还有个小王爷当跟屁虫。说一件事,大家自行感受她得到的父爱。

赵敏要跟张无忌私奔,被哥哥发现,带着汝阳王追来,赵敏以死相逼,跟父亲决裂,汝阳王说了狠话:你走了就别回来。赵敏说好。把汝阳王气炸了。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可是汝阳王下令撤兵之后,没走几步,就又回头,泪水涟涟地向前蹒跚,问赵敏:敏敏啊,你的伤要不要紧啊?带的钱够不够花啊?还送了张赵二人两匹好马。

当时我读到这里,心酸已极,我都能看到汝阳王那沧桑哀凉的模样,听到那充满不舍与疼惜的哭腔。

那些受到疼爱的孩子,仿佛散发着甜味儿,让那些吃太多苦的孩子,特别想靠近,哪怕闻一闻,都能化解心中的苦味儿。

苦大了的张无忌就是这样,靠近甜甜的赵敏,想一辈子有糖吃。

4. 十年后张无忌心中只有周芷若

赵敏因为不缺爱,所以特别有自信,从不掩饰自己对张无忌的感情,这让担惊受怕惯了的张无忌特别受用,特别有安全感,周芷若太小心谨慎,不够浓烈,苦大了的张无忌看到另一个苦大了的周芷若,想起的全是苦,自然掉头奔向赵敏。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然而金庸先生改的那个结尾,才是绝妙: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不舍周芷若。这足以说明金老爷子已经成精了,对人性的体悟已臻化境。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个陷阱。

缺爱的找个得到爱的,是不长久的。因为那个得到爱的孩子,是不可能理解缺爱的孩子有多苦的。赵敏给张无忌的爱在她自己那里是很多的,溢出来,匀一点给张无忌,可是在张无忌看来却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换句话说,你认为难得的,在她那里是很轻易的。这价值观,怎么沟通。

回头看看芷若,她知道什么是无父无母,无依无靠,什么是寄人篱下,冷暖自知,知道人生有多么无奈和伤心。他们都深受其害,才有共同的内驱力去改变自我。

这样讲来,张无忌和周芷若才是雌雄同体的对方呀!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赵敏嘛,她的爱当然是深刻的,连性命都可以不要的,然而,就像一个被呵护的公主,想要什么东西,就会坚定的去表达,在她眼里,张无忌就是那个用命也要换的东西。她的坚定源于她的自信。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做了夫妻,赵敏很可能在各种事情上,踩中张无忌心里的伤疤,因为,她自己是没有那些伤疤的。

人生处处是轮回。

金庸老先生最后说:八年十年后,张无忌心中会只想着周芷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