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楊不悔,姓楊,名不悔。楊,是楊逍的楊;不悔,是紀曉芙紀念自己對這段愛情的堅貞不渝。名字應該是取自柳永《鳳棲梧》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帶著孩子的紀曉芙,江湖流落,四處奔波,恰巧應了詞中的這句。只是九泉之下的她沒有意識到,從她給女兒取這個名字開始,她就將自己的揹負移栽到了女兒的身上。

少年張無忌和少女楊不悔的初次相遇很甜。那個寂靜的夜晚,蝴蝶谷學徒張無忌點著油燈翻開醫書照常上晚自習,紀曉芙帶著女兒循著燈火來到茅舍求醫。因谷主胡青牛見死不救,張無忌出手扎針為她療傷。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遇到前男友殷梨亭的師侄,紀曉芙萬分尷尬,但她性子坦蕩不擅作偽,對小少年也不願說假話,介紹了女兒楊不悔。張無忌絲毫不曾留意她的“紅杏出牆”,反而對小女孩笑道:小妹妹你的名字和我好像,你叫楊不悔,我叫張無忌。

楊不悔感激他救了媽媽,以往日和媽媽表達欣喜的方式,突然走過去抱住他,親了一口。紀曉芙輕聲笑罵她:別這樣,無忌哥哥不喜歡的。張無忌連忙道:我很喜歡。說完也親了她一口。楊不悔十分高興,拍手承諾道:你快替我媽媽全都治好了,我再親你一下。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鼓勵,張無忌使出畢生絕學,紀曉芙的傷好得特別快,然而還是被追來的滅絕師太一掌打死了。紀曉芙臨終託孤,求張無忌送楊不悔去崑崙找她爹爹。於是,兩個小娃娃收拾了一點行李,就這樣開啟了爸爸去哪兒的劇情。

“無忌哥哥”和“不悔妹妹”的稱呼也延續到了他們成年之後。按照武俠小說人物間關係的正常發展,長大後亭亭玉立的楊不悔,應該順理成章愛上英雄少年的張無忌,加入到趙敏、周芷若她們的行列中去了,可是楊不悔不但沒愛上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青梅竹馬張無忌,反而卻嫁給了一個老男人殷梨亭,究竟是為什麼呢?

當初那麼甜,最後卻沒有在一起。為什麼!!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因為劇情需要!金庸設定這一段情節大概是模仿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路遠迢迢的護送,如果沾了私情二字,勢必削弱主人公的俠義感染力。所以從一開始作者的寫作大綱裡他們註定只有兄妹之誼,不涉男女之情。

早在神鵰時讀者就發現,耶律齊和曖昧對象完顏萍(耶律齊之妹曾戲稱為嫂子)儼然官配,然而寫著寫著後文兩人陌生得彷彿未曾謀面,耶律齊轉身娶了丐幫幫主的女兒郭芙當上了幫主,完顏萍嫁給了郭芙跟班大小武中的弟弟淪為龍套。

這種思路到了倚天就是不遠萬里上崑崙的張無忌和楊不悔相依為命,似乎有無限發展可能,眾人皆以為張無忌會娶楊不悔,連楊逍也誤認為張無忌會來提親心下甚喜。但作者吝嗇於再寫他們的故事(畢竟再寫下去就超綱偏題了),大筆一揮掐斷所有可能。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歸家,京娘願以終身相托,趙匡胤以“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只有兄妹之情拒絕。而在倚天,同樣遭遇的男女一路相伴感情深厚,作者安排由楊不悔來說這段拒絕“我心裡親你敬你當你是親哥哥一樣”。於是張無忌當上教主靜候天命女主趙敏,而楊不悔嫁給殷梨亭成了男主角的六嬸淪為龍套,好像兩人之間自始至終從不來電,可是這種初戀般的滋味,分明已經溢出來了。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這裡我給大家一個比較尷尬的理由把。眾所周知,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原本是殷梨亭的未婚妻子,可是她最終卻認愛楊逍,導致殷梨亭人到中年仍然未娶,為紀曉芙他孤獨了半輩子,傷心了半輩子,表面上看,楊不悔嫁給殷梨亭是為了替母親還債,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但她羞於開口。當時殷梨亭身受重傷,楊不悔自動請纓貼身照顧他,楊逍因為對殷梨亭心懷歉疚也就同意了,沒想到楊不悔在照顧殷梨亭的過程中,產生了憐憫之心,這種憐憫之心逐漸轉變成了愛,她發現自己骨子裡欣賞的是這種成熟的中年男人,殷梨亭這種飽經滄桑的大俠對她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說其實她是個“大叔控”,這就是楊不悔會嫁給殷梨亭的真正原因,她會羞於開口也就很好理解了。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以下個人猜測二,我認為金庸或許原本是讓張無忌和楊不悔的結合,但是後來寫著寫著又覺得不夠矛盾激烈,加上張無忌不能改變歷史取代朱元璋,必然離開教主之位,又用什麼理由呢?無論娶不悔還是周芷若,都不能動搖他的教主地位,雖然在嚎州朱元璋用與韓林兒的對話,欺騙張無忌,讓他心灰意冷退出教主之位。但問題的是為什麼教眾會同意,不挽留?跟趙敏一起無疑是張無忌失去教主的最好的理由,最好的下臺階。

楊不悔和張無忌青梅竹馬共患難,為何最後沒在一起反而嫁個老男人

有一點我認為金庸是不是有點偏愛楊不悔?沒有讓她加入爭郎的隊伍中去,為情所困,為情所累,憂傷一生。所以只有張無忌喜歡楊不梅,而不悔永遠不愛上無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