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電影《綠皮書》裡,有很多關於美食的場景。

主人公託尼丟了工作,得閒賺了50美元貼補家用,老婆說,正好要交房租了!

50美元怎麼掙的?去餐廳和別人比賽吃熱狗,吃得多的贏錢。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託尼和鋼琴家唐即將踏上巡演的旅程,出發前,妻子給了他一袋意式三明治,一個給他,一個給唐。旅途前期,因為和唐彼此還有點不對胃口,託尼自己獨吞了三明治,邊開車邊吃,好不快活。

託尼和唐剛出發的時候,早餐吃的是牛排煎蛋。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一大早,託尼在連鎖便利店Stuckey's門外給老婆寫信,唐第一次教託尼如何把信寫得更溫情一些,兩人邊吃零食、邊和汽水,有了電影裡經典且優美的畫面。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以及,託尼家的年夜飯——

典型的意大利菜,烤蛤蜊、意麵、蝦仁沙拉、魷魚圈等等。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我最喜歡的橋段,是兩個人在車裡吃炸雞。

託尼激動地把炸雞安利給唐,唐一開始是拒絕的,不僅因為炸雞對於黑人來說有歧視意味,而且以唐的教養和修養,他也不會用手拿著炸雞在行駛中的車裡吃。

託尼是良心安利:我覺得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肯德基,你一定要嚐嚐啊!快點吧夥計!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他說,我爸過去常說,不管你幹嘛,100%地投入進去,你工作就好好工作,笑的時候就盡情笑,吃的時候就把它當做你最後一頓飯。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唐接過炸雞,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拿著,試探性地嚐了嚐,他終於突破自己,連吃兩塊炸雞,還學著託尼,把骨頭恣意地扔向車窗外。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託尼和唐吃的是正宗肯塔基州炸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肯德基。

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上校的經歷堪稱傳奇,直到40歲,山德士上校才在餐飲行業中找到了自己事業的起點和方向。當時,經營加油站的上校為了吸引客源、擴大經營,推出了加油站裡的方便食品——炸雞,這便是後來肯德基炸雞的雛形。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由於二戰和洲際公路計劃的影響,上校被迫關閉餐廳,這也促使他帶著炸雞的配料踏上了加盟特許經營之路。現在,肯德基已經成長為百盛餐飲旗下聞名於世的炸雞連鎖集團。1987年11月12日,隨著北京前門店的開業,肯德基由此進入中國。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不獨美國,炸雞在日本和韓國也很風靡。

日本人稱炸雞「ザンギ(zangi)」,是北海道釧路一家雞肉店「鳥松」的發明。和美式炸雞不同的是,ザンギ的的雞肉裹粉之前,要用生薑、蒜汁和醬油醃製之後,再裹粉下油鍋炸。ザンギ的口感比一般的炸雞更鮮嫩多汁,一口咬下,香辛味在口腔裡融化,激發出味蕾獨特的感覺。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你能想象,走在北海道的街頭,天空中飄著簌簌的白雪,眼前是一家散發著溫暖黃色光芒的炸雞店的場景嗎?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在韓國,下雪天更少不了炸雞。

那一年,千頌伊闌尾炎發作,都敏俊匆忙地把她送往醫院,陪伴千頌伊的時候,外面下起了初雪。

都教授陷入浪漫的回憶中,記得那年冬天,徐宜花表白的時候天上也飄著雪花。隨後,鏡頭突然一轉,千頌伊略帶傷感地說了一句,下初雪的時候,怎麼能沒有啤酒和炸雞呢?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對於炸雞,除了熟悉的肯德基、麥當勞,以及街頭巷尾出現的各種連鎖炸雞品牌,更讓我回味的是初中吃了整整三年的炸雞排。

中午,快放學了,大家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饞蟲們的飢餓意見通過中樞神經傳入大腦。腦子已經不由自主地走神,聽不進去課了,全體同學蠢蠢欲動,把筆收進文具盒,雙手偷偷伸進桌屜,輕車熟路地拉好書包拉鍊。

等著鈴聲響起,大家起立,拎著書包奔向教室門口,速度快一點的,後排同學還沒出門,就能看見他們從窗外略過。

走出校門,更多的人匆匆忙忙地回家,我和小夥伴則拐進學校門口的油炸店鋪。說是店鋪,其實是臨時搭建的車棚,兩大片堅硬厚實的石棉瓦,幾根粗壯的木樁,四周圍著木板和舊門板,簡易的小屋裡自有乾坤。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老闆是附近的社交一哥,常年穿緊身棉衣,嘴裡叼「紅黃」一枝,皮膚黝黑,目光如炬,話癆、能侃,十分客氣。在自家後院搭了幾個車棚,做自行車停放的生意。學生放學後進來取車,總是笑眯眯地與人問好。

老闆娘是門口的硬氣一姐,項鍊、手鐲、耳環、戒指,金光閃閃。染一頭金色短髮,腰間綁一隻鼓鼓的運動布包。錢包打開,各種面值的紙幣捋成一沓,恨不得蹦出來,凸顯油炸小攤的生意火爆。

老闆坐鎮後方,老闆娘獨守前部。放學後沒幾分鐘,陸陸續續的同學就進來了。無需多加思考,會吃的總是點相同的菜品。葷的如裡脊、雞塊、河蝦,素的如素雞、麵筋、乾子,都是小店堆成摞的明星單品。

如果你想嚐點別的,老闆娘會熱情地為你推薦:試試雞排吧!

雞排不是普通的雞排,它和我們數年後離開小城吃到的肯德基麥當勞不一樣,它和想象中厚實的雞脯肉也不一樣。這裡的雞排,說白了,是雞架子。

雞架子有什麼好吃的?懂的自然懂。形狀怪異,勝在味道清奇;肉不飽滿,但是越嚼越香;比肉便宜,貴在性價比高;不是獨食,老友一起分享。

看完《綠皮書》,我立馬去買了一份炸雞!

兩人各點一隻雞排,老闆娘把液化氣再次點著,鍋裡的油尚有餘溫,很快冒著細泡,把雞排放入鍋中,油花冒得愈發劇烈,蹭蹭地往上躥,雞排很薄,又事先煮好,翻滾幾下就可以撈出來了。

雞排是主角,少不了配角蘸料。蘸料剛柔並濟,菜場裡粉碎後的辣椒麵,先裹一層,兌了水稀釋後的老陳醋,再蘸一遍,然後,老闆娘把雞排裝進袋子裡,遞給我們。

觀看炸雞排的過程讓人煎熬,品味雞排的時光愉悅卻又短暫。如今,學校新的教學樓早已取代了舊時車棚和油炸攤,我們尚存的青春期的味蕾,早已和記憶裡的放學時光煙消雲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