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办公室里热衷追剧的小伙伴,跟着电视台的步伐一集不落的追着《都挺好》,但在看到最后几集预告之后,毅然弃剧了。她们接受不了作天作地的苏大强,自私了一辈子的苏大强,居然会在全剧的最后几集,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幕中幡然悔悟,变成一个正常的父亲。

为了让苏明成和朱丽复婚,他拎着果篮去朱丽的父母家,给前亲家赔礼道歉,站在门口90度的鞠躬,让人诧异,这还是以前那个故意不洗澡,给儿女添堵的苏大强吗?得知自己生病之后立遗嘱,说本来应该弥补从小受苦的女儿,但还是把钱留给了最苦的儿子,像极了一个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的老父亲,偏心过得最苦的那一个;即使得了老年痴呆,连女儿都不认得了,却还记得偷偷攒私房钱给女儿买习题集,让女强人苏明玉哭得泪人一般,把老父亲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去了。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这个世界怎么了,难道不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像苏大强这种自私至极,折磨妻儿的老顽固,不应该让他孤独终老吗?苏大强洗白了,苏明成改邪归正了,从小受尽委屈的苏明玉,却要为他们的生活买单,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

很多人更喜欢小说版的结局,自私了一辈子的苏大强依然只爱自己,被宠坏的苏明成独自出走,下落不明,而苏明玉,和他的石天冬一起,过着幸福美好的日子。似乎小说的结局,更符合大众的审美。

电视剧的大团圆结局,很多人无法接受,感觉对明玉太不公平。但实际上,电视剧的编剧是最偏爱苏明玉,因为这个结局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安排。

01 原生家庭,无法摆脱的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过,“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就是我们去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
  • 原生家庭—性格的发源地

苏大强和赵美兰这对夫妻,典型的女强男弱组合,给他们的子女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事实上,每对父母,都是子女学习的榜样。

苏明哲作为大哥,学会了赵美兰的责任感,遗传了苏大强的懦弱,妈妈的猝然离世,让他感觉人生失去了方向,不过他还有吴非,于是他和爸爸一样,有问题就找老婆。

苏明成得到了最多的偏爱,啃老啃出了新境界,但同样,因为妈妈的强势,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遇到问题解决方法都是幼稚可笑简单粗暴,最终离婚收场。

从小不受宠的苏明玉,却得到了妈妈赵美兰的真传,她在剧里数次发飙,对阵苏明成,痛骂苏大强,几乎战无不胜。像极了她从小抗争到大的妈妈,难怪苏大强看到苏明玉就吓得不敢作妖了。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 原生家庭的影响—代际传递

苏家三兄妹的性格,都是来自于他们的原生家庭,为什么赵美兰对两个儿子都那么好,却独独对明玉恶语相向呢,其实也是源自于她的原生家庭。

赵美兰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为了把弟弟的户口弄到城里,漂亮的小镇女孩赵美兰,嫁给了又丑又木讷的城市青年苏大强,生儿育女,挑起家庭的重担。从此她的人生就只剩下两件事,养育儿女,接济弟弟。

因为她自己就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她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弟弟,所以她把同样的角色赋予了女儿明玉,为了供大儿子上学,卖掉明玉的房间,为了给二儿子娶媳妇,撤掉明玉的床,这都不算什么,比起她的牺牲,女儿付出的只是一点点。

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赵美兰何其不幸,为了弟弟,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苏明玉又何尝不是。因为妈妈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又让她成为受害者。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原生家庭是人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存在。

02 强势的外表,受伤的内里

电视剧里,对着苏大强骂得解气的赵美兰,还有像极了她的女儿苏明玉,强悍的外表下,都藏着一个曾经受伤的孩子。

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家庭里最不受宠的那个孩子,往往是对父母,对家庭回馈最多的那一个。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是最受伤的,为什么还为家庭付出这么多呢?其实,这一切不是因为爱,恰恰是因为缺少爱。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 缺爱的孩子,付出得更多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恨苏大强,气赵美兰,但作为他们的孩子,这份感情却变得较复杂起来。父母在孩子眼里是权威的,是伟大的。就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对乾隆说的,你不是人,你是神。在孩子眼里,父母真的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不管是因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是因为遗传,还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崇拜,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

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心里会形成很多的不平衡。就像苏明玉,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对自己这样,她好强,她自立,她努力奋斗,赢得了自己的天地。其实她心里憋着一股气,她想证明给妈妈看,我一点都不比你偏爱的孩子差,我比他们都要强。她想得到妈妈的肯定,只是她一直没有等到。

  • 缺爱的孩子,更想得到爱

那些不受宠的孩子,他们对会父母更好,为家庭付出更多,他们内心缺乏的,其实是父母的肯定,他想给自己的童年一个交代,你们不爱我,你们会后悔,只是,绝大多数人,还是等不来父母的后悔,等不来父母的道歉。

所以说,电视剧里的苏明玉是幸运的,最起码老年痴呆的苏大强证明了,他内心深处是爱着女儿的,偷偷藏奖金想给女儿买习题集。苏明玉得到了答案,她得到过爱,所以她释然了。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但现实里,有的人并没有苏明玉那么幸运,很多人一直都苦苦的寻找答案,却什么都找不到。对他么来说,唯有自我和解,才是最好的出路。

03 放弃抗争,才是最好的出路

有的父母就是不会做父母,甚至不配做父母,苏珊·福沃德称他们为“有毒的父母”,有毒的父母包括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的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以及性虐待型父母。中毒极深的父母,更多的是像小说《都挺好》里的苏大强,自私到死,他们不会幡然悔悟,也没有外力为他们洗白。如果不幸,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那对你来说只有一条路,放弃抗争,自我和解。

  • 放弃抗争

你不是必须得到父母的认可才可以活下去,你不是必须要为父母的生活负责,特别是想完全操控你的父母,想继续虐待你的父母。

你要明白一件事情,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你也要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负责。有时候必须要认清现实,获得父母的爱和接受,可能永远都不会实现。

意识到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放弃抗争,坦然的面对父母不爱你的事实。事实虽然残忍,但好过不切实际的幻想。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 学会自我分化

美国作家罗纳德·理查森在《超越原生家庭》中说,情感成熟的人,可以在感情上跟别人亲近,又能保证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和评价所左右。这就是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同样适合原生家庭中,面对习惯了情感勒索,喜欢操控你行为的父母,你依然可以在保持亲密的基础上不丢失自我。

你可以多采用非辩护式的回应,我行我素,不辩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好。常见的非辩护式回应包括:

哦?噢,我明白了。这样啊。你当然可以坚持你的意见。很遗憾,你不赞同我的观点。很抱歉让你伤心。

面对他人的要求,一旦你生气 、道歉,想解释说明,就相当于把主动权教给了别人,别人来决定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非辩护式回应,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就不会被拒绝。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 你不是必须原谅

看过一档情感节目,一个从小被父母送人的女孩,在她长大后,父母想和她相认,她没有答应,节目主持人开始讲大道理,什么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为人子女,怎么能怪父母之类的话,要她放下,要她原谅。

这档节目看得我很气愤,为什么一定要原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呢?原谅了,就能当一切都没有发生吗?如果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那做坏事的人岂不是越来越多了。

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曾经有个病人,11岁被继父强奸,又被妈妈的几任男朋友猥亵,16岁离家出走,成为性工作者,险些被殴打致死。万幸,她在医院遇到了她的丈夫,组成了家庭。她说,她已经原谅了他们带给他的伤害,但她始终无法摆脱抑郁。直到有一天,她尖叫诅咒,责骂父母毁了她,让她痛苦不堪。她也终于释然了。她说,“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

面对痛苦的遭遇,首先需要发泄愤怒,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到该负责的人身上,才能得到解放。

《都挺好》:强行洗白苏大强,才是对苏明玉最好的结局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道,“很多家庭里,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苏大强的强行洗白,对明玉来说是最好的安排。明玉想要的,并不是被哥哥抢走的鸡腿,卖掉的那间房子,被搬走的那张床,她想要证明自己值得父母爱,就像电视剧最后,她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被妈妈温柔的抱在怀里。

如果没有苏大强的洗白,明玉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解释,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只有明玉能意识到父母的问题,让父母承担责任,不再寻找“为什么不爱我”的答案,接受就是不爱的事实,她才能真正释怀。她和石天冬的家庭才能真正得到安宁,否则,她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赵美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