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今天是愚人節,也是《聽首歌再說愛》與您相伴的第91天。這一天,並不想與大家一起追憶張國榮,只想推薦一首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歌曲《這麼遠,那麼近》

這麼遠,那麼近

演唱:黃耀明

獨白:張國榮

詞:黃偉文

曲:張國榮

獨白(張):

離開書店的時候,我留下了一把傘

希望拿了它回家的人是你

2000年零時零分

電視直播紐約時代廣場的慶祝人潮

我有無見過你?

愈夜愈看愈美麗 但誰會來電

當我凝視我的臉 幾億人在愛戀

畫面在腦內乍現 波斯灣最南面

燈塔中 誰人在約會我 不必真正遇見

是誰在對岸 露臺上對望

互傳著渴望 你熄燈我點菸

隔住塊玻璃 隔住個都市

自言自語地 共你在熱戀

在池袋碰面 在南極碰面

或其實根本在這大樓裡面

但是每一天 當我在左轉

你便行向右 終不會遇見

獨白(張)

如果你認識我的話

我今年會收到什麼聖誕禮物?

這間餐廳,這隻水杯,你有沒有用過?

命運就放在桌上 地球儀正旋動

找個點 憑直覺按下去 可不可按住你?

是誰在對岸 露臺上對望

互傳著渴望 你熄燈我點菸

隔住塊玻璃 隔住個都市

自言自語地 共你在熱戀

在池袋碰面 在南極碰面

或其實根本在這大樓裡面

但是每一天 當我在左轉

你便行向右 終不會遇見

獨白(張):

我由布魯塞爾坐火車去阿姆斯特丹

望住窗外面飛過既幾十個小鎮

幾千裡土地 幾千萬個人

我懷疑我們人生裡面

唯一可以相遇的機會 已經錯過了

喜歡的歌 差不多吧

(李泰祥的新唱片你買了沒有?)

對你會否 曾打錯號碼

(我懷疑那次,聲音好沙的那個是你)

我坐這裡 你坐過嗎?

(我認得你的字跡)

偶爾看著 同一片落霞

(我由亞洲一直飄到南美洲)

是誰在對岸 露臺上對望

互傳著渴望 你熄燈 我點菸

隔住塊玻璃 隔住個都市

自言自語地 共你在熱戀

月臺上碰面 月球上碰面

或其實根本 在這道牆背面

或是有一天 當你在左轉

我便行向右 都不會遇見

獨白(張):

我買了兩本幾米的漫畫

另一本將它送給你吧

01

2003年4月1日晚上18點43分,因抑鬱症病情失控,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樓健身中心一躍而下,終年46歲。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十六年後的今天,並不想與很多自媒體一樣,圍繞張國榮的生平做文章。我只想推薦他與黃耀明合作的《這麼遠,那麼近》。在我心中,在新世紀初的那幾年,香港樂壇唯獨這首歌最為唯美。

在《這麼遠,那麼近》問世之前,黃偉文曾為張學友創作了一首《這麼近,那麼遠》。據黃耀明爆料,確定歌名的時候,他率先提議將張學友這首作品的歌名倒過來,因為這樣更為貼切歌曲主題的表達。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黃耀明與張國榮的合影

黃耀明的提議得到張國榮的認可,我們所在的世界也因此出現了兩首格外容易被混淆的歌曲,如果你對它不是很熟悉的話,KTV點歌很有可能錯誤的點到另一首完全不同的《這麼近,那麼遠》。

不過,這首2002年問世的歌曲,絕對不是因為蹭張學友人氣而出名。歌曲由張國榮作曲並配獨白、黃偉文填詞、黃耀明主唱,從開篇第一句張國榮的獨白開始,《這麼遠,那麼近》就展現出它獨特的迷離氛圍。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2000年零時零分,電視直播紐約時代廣場的慶祝人潮,我有無見過你?”當張國榮的聲音淡去之後,黃耀明冷豔的聲音馬上響起。隨著他“愈夜愈看愈美麗/但誰會來電/當我凝視我的臉/幾億人在愛戀”的哼唱,歌曲輕而易舉地把聽者帶來一個唯美的想象空間。

私以為,這首歌最為迷人的地方也正是在於這裡。張國榮飄忽不定的磁性獨白飽含深情,黃耀明的歌聲看似冰冷疏遠,實則同樣情感濃烈。

在他倆的聲音交錯中,我們彷彿看到一個人寂寞地穿行在都市,而在地球的另一端,那個與他靈魂有著交集的人,卻永遠慢他一步,彷彿兩條平行線在錯過最初的相交之後,就永遠沒有交集。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歌曲發行之後,面對記者的採訪,黃耀明說:“我和哥哥(張國榮)好像是很應該會合作,但又好像不會合作似的。很應該合作的原因是我們都是屬於同一類人,在某些地方上其實很相似;很應該不會合作的原因是,在歌曲的風格上,我們又好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人。

由於當時對黃耀明瞭解並不多,最初看到這段報道的時候,並不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直到12年之後,在達明一派慶祝出道25年的“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上,當黃耀明說出“我是一個同性戀者,我是一個gay佬”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並不帶有任何異樣的眼光,只是想到那時某位女性朋友的吐槽。

這位丫頭略帶誇張地向天起訴:為什麼好男人偏偏都喜歡男人呢?

02

在環球唱片香港總裁陳少寶的推薦下,2002年7月20日,張國榮與黃耀明攜手推出EP唱片《Crossover》。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由於這張EP屬於張國榮與黃耀明的一次概念性合作,專輯封面也頗有後現代主義特色。兩人的頭部被合在一起,好像是一張臉的兩個側面,讓樂迷們還未聽歌,已經能大致把握到專輯歌曲的定位。

也正是因為唱片定性為概念性音樂專輯,雖然這張EP僅收錄五首歌曲,可卻彙集了“人山人海”的頂級製作力量,每首歌都是經典。

具體而言,四首歌曲來自他倆互相翻唱對方的作品,一首來自兩人合唱。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翻唱歌曲分別是:張國榮翻唱黃耀明創作的《春光乍洩》與《十號風球》,黃耀明翻唱張國榮為周慧敏創作的《如果你知我苦衷》和本文所推薦的《這麼遠,那麼近》。合唱作品則是一曲《夜有所夢》。而在《十號風球》與《這麼遠,那麼近》當中,兩人也互為合唱或配上獨白。

EP發行之後,自然得到歌迷乃至業界的一致認可,《這麼遠,那麼近》更是在第二年榮獲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十大華語歌曲”獎和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另類作品獎 。

但是,在很多張國榮歌迷的心中,EP專輯當中最為動人的歌曲是張國榮版本的《春光乍洩》。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1997年5月30日,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在香港上映,這位墨鏡王也憑藉該片獲得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張國榮雖然是影片的雙主角之一,但是電影走紅之後,他並沒有演唱過與《春光乍洩》相關的歌曲,反倒是黃耀明與林夕合作的《春光乍洩》成為某種非主流情感的代言。

黃耀明說,這次特意把這首歌交給張國榮,就是覺得他能唱這首歌的話,一切都會變得完美,好像對電影《春光乍洩》畫上一個很清楚的記號一樣。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早在這次改編之前,《春光乍洩》已經有多個版本,這也為改編帶來了不少難度。例如黃耀明過往的唱片中就已經收錄了四個不同的版本, 而在live 演出中,他也唱過五到六個不同的version。

但是在蔡德才重新編曲與張國榮的完美演繹之下,張國榮版本的《春光乍洩》絲毫不遜色黃耀明的初版。要不然如今提到《春光乍洩》,大家也不會只想到張國榮,而完全忽視了黃耀明。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當然,有關部門在對黃耀明的禁令也“功不可沒”。因為黃耀明那些“作死”的敏感原因,如今國內網上已經很難找到他的歌曲。

必須承認,這一切都是黃耀明咎由自取。可對於那些年輕歌迷來說,這絕對是一種難以彌補的遺憾。

03

最後吐槽,張國榮與黃耀明合作的《這麼遠,那麼近》並不算他們最出名的歌曲,鮮有其他歌手改編。

最近一次比較出名的改編,來自張信哲。這位情歌王子在《我是歌手》第四季的第十一期淘汰賽當中,讓人意外地選擇演唱《這麼遠,那麼近》。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之前已經說過,《這麼遠,那麼近》的迷人之處在於張國榮與黃耀明的默契配合,更是在於他倆與生俱來的特有藝術表現力。

與他倆的原版相比,張信哲的改編雖然唱的很深情,也有那麼一副文藝範,可當他把自己固有的風格融入這首歌之後,反而很容易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記得那時張信哲剛唱完這首歌,我就覺得他這次玩大了。

觀眾的投票數也證明了我的判斷,在《我是歌手》的淘汰賽當中,張信哲僅獲得第六名。如果不是一週後的突圍賽中,他果斷選擇演唱《致光陰》,沒準我們心中的這位奪冠熱門都無法進入最終的歌王之戰。

所以,也提醒各位想在KTV點唱這首歌的朋友,黃耀明的歌曲並不是不能去翻唱,只是要想完美駕馭他的歌曲,沒有金剛鑽,就別攬這個瓷器活了!

黃耀明與張國榮合作的這首歌,張信哲不過是東施效顰

明日預告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校園民謠盛行的年度,明天是4月2日,為大家推薦一首1994年4月2日發行的作品。歌手來自哇哈哈礦泉水的第一個形象代言人,略微吐槽:那些年但凡看到這位歌手的名字,就總想到革命根據地,並始終覺得這個名字不是他真名而是藝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