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游览过天坑地缝,我们准备去苗心仪的古街磁器口。感受过地面交通的曲折,我们决定坐地铁去,上百度地图一查,真让人惊喜,坐一号线可以直达磁器口。

在重庆坐地铁确实是种特别的体验。从地下上车,一会在地面,一会在半空两山之间飞度,一会又钻入隧道。想到在跨江索道上,与江岸边依山而建的高楼巨厦群擦肩而过,通到街道和地底的电梯,地铁二号线更是直接穿楼而过,就不足为奇了。在重庆,没有最奇妙,只有更奇妙。

各地的古街一般游客都很多,是最有红尘味道的地方。磁器口也不例外。好在天气阴沉,细雨飘洒,正值早晨,游人还不太多。只见窄窄的街道,湿漉漉的青石的路,两边是密密匝匝、拥挤的商铺,因为地势不平,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古旧的房屋低矮,有的是两三层阁楼,头顶和屋檐下是蛛网似的电线和空调,木质的窄小的门和楼梯,黑魆魆暗沉的色彩,无处不在的绿色植物,藤蔓缠绕,点染野草闲花,倒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店铺很多是售卖重庆特产的老字号,像卖辣椒的,铺面就是火红的辣椒帘,还未走近就闻到浓郁的辣味。卖头饰的,店名叫“一顾倾城”“寻簪阁”,店如其名,古典秀美,端淑娴雅。各种特色小吃店,香味诱人食指大动,每家前面都排着人。最多的是藤蔓掩映下的小酒吧、咖啡屋、茶馆、书吧、画廊、休闲民宿,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他们都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如“岁月”“从前”“阳台时光”“转角”,很有韵味,让人不由得驻足。街道两旁还有高高的台阶通向小巷,有独特的吊脚楼,有一条一人宽的,里面竟然是翰林院。还有一间围起来的旧居,门牌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这地方果然很有来头,藏龙卧虎。再往前走看到“宝轮寺”的高大门牌,在物质里流连之后,又在此抚慰灵魂,中国的宗教,总是充满了烟火味。街道的尽头已到江边码头,可以想见,古时候这里江船如梭,商旅云集,达官贵人,商贾脚夫,熙来攘往,一幅浮世绘。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正午时候,天气放晴,游人增多,街道人头攒动。我们品尝了重庆的特色小吃,满足了口腹之欲,准备离开。反观古街,就像万花筒,既古典又现代,既陈旧又时尚,既破落又充满生机,在商品的湮没中又露出一点点人文的气息,就像中国人的精神,既享受喧闹又寻求安宁,追逐于名利场,又渴望相忘于江湖。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在滚滚人流中抽身出来,一番休息,想着到了山城,自然该爬爬山,于是决定去渣滓洞和白公馆。途径红岩魂广场和歌乐山烈士陵园,广场宽阔,一级级台阶通向山顶,两侧青松翠柏,庄严肃穆。广场是开放的,入口处矗立一块黑色石碑,上书“狱中八条”,仔细读下来,甚为震动,烈士们在严酷的环境下,仍坚持信仰,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殷殷嘱托,条条切中要害,与现在的时弊高度锲合,我们不由得深深敬服先烈们的赤忱和远见。在石阶小坐歇息,看老人们带着小孩嬉戏玩耍,长天垂阴,松柏无语,孩子的笑声格外清脆,先烈的英灵,应该含笑了吧。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从歌乐山往渣滓洞,一路领略了重庆作为山城的特点。我们走在弯曲盘旋的公路上,满眼是遮天蔽日的绿色,沉郁幽暗。走进一条林中捷径,在绿草丛林中,一块块巨石散立其中,石头上绿色的文字,是一首首诗,原来这是烈士诗碑林。那一个个文字,穿越岁月,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的情怀。距此不远,看到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大门,若不是山石上镌刻的大学名字,我们不会知道有大学在此,苍山叠翠,重重绿嶂之中,看不到大学的建筑群,环境如此幽静,真是读书的好去处。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我们在绿树的穹拱之下,走走停停,感受着那种岁月积淀的浓重的绿,路两旁密不透风的藤蔓、灌木,半空中野蛮生长的树冠,树干上厚重的苔藓、飘垂的蔓丝,硕大的鸟巢。离渣滓洞越近,山峰沟壑越是林深树密,人不能入。只一条黝黑干净的公路,像一条黑色的挽带飘在山间。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到渣滓洞的人挺多,在四围翠峰环视下,山间一块平地,一个不大的院落,十几间房子,就是当时关押共产党人的渣滓洞。一个充满血腥和罪恶的地方。人们默默注视着里边的陈设刑具,想象着两种意志和力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魔窟的较量。只是场院墙壁上的标语,传导劝化之余,很有中国古文化味道,看不出你死我活的残酷。如今时过境迁,党争已成过去,国家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烈士们的斗争和牺牲,值得永远铭记。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渣滓洞永远定格在1949年,隐藏在崇山峻岭下,镌刻在国家的历史记忆中。

神奇的重庆 第三天

到白公馆时,天色已经有点晚,不能进馆里去了,只好遗憾的离开,下午这一趟纪念之旅就结束了,天气一直阴沉,景色很是沉郁,心情有点沉重,赶快找一家火锅店,上上火,去去郁吧。(松月雅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