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我自然是没有资格写王尔德的,就好像人们不会轻易去谈论莎士比亚。

王尔德,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语言大师,唯美主义在世间行走的代言人。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只留下九个童话,他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18到80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本书是谈瀛洲译本,收录了《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人和他的灵魂》等9篇童话,《艺术家》等6篇散文诗。我推荐大家要看谈瀛洲翻译的王尔德。

谈瀛洲,被称为“复旦第一美男子”,二十多年来,王尔德一直是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之一,谈瀛洲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王尔德,他读了王尔德已出版的全部作品。后来他又读了莎士比亚研究方向的博士,兴趣也从王尔德扩展到整个唯美主义运动和颓废派,著有文集《诗意的微醺》和《那充满魅惑力的舞蹈》。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是林徽因与巴金的译本。

林徽因在19岁时就翻译了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这是唯一确切的信息,所以坊间的“林译”《王尔德童话集》里,除了《夜莺与玫瑰》,其他是否是林译,尚需打个问号。

巴金先生在1946年至1947年间翻译了《王尔德童话》,很有自己的风格,但60多年过去,现在看来,难免有些拗口之处,加之巴老深入了解的是无政府主义,而非唯美主义,也会出现偶然的错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谈瀛洲修正了一些错误,同时唯美主义的研究经验也融入译本中,算是这一译本的长处。

王尔德的生活是极致唯美的,他的辞藻是华丽的,但他故事的感情却是质朴的。

王尔德曾说,我把所有天才放进了生活,只把才能放进了作品。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他用《快乐王子》讲述善良;用《夜莺与玫瑰》讲述金钱与爱情的关系;用《渔人和他的灵魂》讲述灵魂与心的关系;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探讨外形的丑陋与内心的丑陋……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西班牙公主》和《渔人和他的灵魂》,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都写出了王尔德对某些所谓社会价值观的痛恨与不解。

01

《西班牙公主的生日》

西班牙公主十二岁生日宴台上,大臣们找来了为公主表演舞蹈的小矮人。

小公主是皇宫中最美的人,她有死去皇后“动人的傲慢态度”、“任性的摆头的样子”、“骄傲的美丽的弯弯的嘴”以及“非常漂亮的微笑”。小矮人生于树林、长于树林,树林里没有等级,没有制度,小矮人相貌丑陋不堪,但是由于森林里面没有镜子,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很快乐。

他最可笑的地方,也许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丑怪的相貌。确实,他看上去很满足,兴致很高。孩子们笑的时候他也笑,而且笑得就像他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爽朗、快乐。每跳完一支舞,他都要给他们鞠一个最滑稽的躬,还对他们点头微笑就好像他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一时兴起,怀着恶作剧的心思造出来供他人取笑的一个畸形的小玩意儿。

公主每次看到他跳舞都高兴极了,小矮人甚至天真地以为小公主爱上了自己。可是,由于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丑陋,小矮人才意识到,公主原来是在拿他的丑陋取乐,他不堪打击,心碎而死。

知道小矮人已经死了的小公主,只是冷漠的说了一句,

“以后,要让没心的人来跟我玩才好。”

02

《渔人和他的灵魂》

渔人为了美丽的小美人鱼,放弃了自己的灵魂,灵魂独自游走世间,用极尽华丽、离奇的经历,一次次回来引诱渔人:

我们跟马佳迪人打了仗,这种人出生时是老人,却每年变得更年轻,等到他们变成小孩时就会死去;我们又跟拉克特洛伊人打了仗,他们说自己是虎的传人,还在自己身上涂了黑色和黄色的条纹;还跟奥兰蒂斯人打了仗,他们把死者葬在树顶,自己住在黑暗的洞穴里,因为害怕崇拜为神的太阳会杀死他们;又跟克里姆尼安人打了仗,他们崇拜一条鳄鱼,给它戴上绿草耳环,给它吃奶油和新鲜的家禽;还跟阿加宗比人打了仗,他们长着跟狗一样的脸;还跟西班人打了仗,他们长着马的脚,跑得比马还快。

这地方太奇妙了,你简直不能相信。那里有一个个大乌龟壳,里面装满了珍珠还有大块的空心月长石,堆满了红宝石。金子储存在象皮制的箱子里,金粉装在皮制的瓶子里那里还有蛋白石和蓝宝石,前者装在水晶的杯子里,后着装在玉石的杯子里。圆形的祖母绿整整齐齐地排放在薄薄的象牙盘上。在一个角落里堆着些丝绸口袋,有些装满了绿松石有些装满了绿柱石。象牙的角形杯中装满了紫水晶,黄铜的角形杯中装满了玉髓和肉红玉髓。柏木的柱子上挂着成串的黄猞猁石。椭圆形的平盾牌上镶着红榴石,有的像葡萄酒的颜色,有的像草的颜色。我跟你描述的,还不过是那里的东西的十分之一。

渔人一直不为所动,直到灵魂向主人描述了一个佩戴面纱、赤足跳舞的美丽少女,年轻的渔人想到小美人鱼没有脚,不能跟他跳舞,心里有些失落,于是答应去看一下,然后再回到爱人身边。

欣喜若狂的灵魂赶紧进入渔夫的体内。当“灵魂”再次成功的与“渔夫”合二为一之后,他诱导纯真的渔夫去堕落,走进肮脏的社会生活中去。他们走过珠宝商街的时候,灵魂便让渔夫拿起那个银杯藏起来;看见一个小孩,灵魂就让他打那个小孩;一个商人出于好心留宿并招待了他们,在半夜十分,灵魂却让他杀死商人并拿走他的金子。

然而当年轻的渔人重新回到海边的时候,美人鱼早已消失不见了。

两年过去了,住在海边的渔夫听见海洋中传来的哀号,他向岸边冲去,看见了小美人鱼,小美人鱼却躺在他的脚下死去了。痛不欲生的渔夫抱着小美人鱼,不顾灵魂的苦苦恳求,任凭黑色的巨浪一点点逼近,最后被海水吞没了。

灵魂在那光怪陆离的社会中,为何会堕落腐朽至此?王尔德用这个童话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堕落腐朽社会的无奈与唾弃,也通过灵魂给出了一个回答:

“你把我赶到世界上去的时候,没有给我一颗心,所以我学会了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且喜欢做。”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在这个公众号,我写过歌德的“少年维特”,写过日本NHK的”无缘社会”,现在是王尔德的童话。所有伟大的作家、优秀的电视工作者,都是不断在用自己的良知去发声,突破某种冰冷的社会价值观,唤醒大众的同情心和悲悯之心。

前阵子民众都被宣师一附小的事气愤不已,但也不乏有一些事不关己的人,发表自己的冷漠言论。我只想用一首约翰·多恩的诗来回应这些,只因没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冷漠处之的人们,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失去一角

也如同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永远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