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百姓來說,最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理財方式呢?

小車說理財


回顧2018年,無論是股市行情還是基金行情都處於低迷狀態,連世界第一大的貨幣基金餘額寶收益率都持續走低,可見理財市場行情如何。那麼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老百姓該如何理財呢?



2019年尤其是百姓還是應該選擇一些風險低的產品,雖跑不過通脹但至少可以有一定的收益,最主要的是本金不會虧損,這幾年,許多人都感覺賺錢難,本來是抱著理財的想法,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賠了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銀行定期存款都是老百姓應該考慮的一種理財方式,目前一些當地銀行和小型銀行在央行利率基礎上更有一定的上浮。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都能達到3%已經超過了餘額寶。三年定期存款利率能達到4.25%,五年有些銀行雙息複利更能達到5.5%以上。雖然流動性較差,但有閒置資金的百姓可以將一部分資金選擇存放銀行定期,安全、省心。



當然,考慮流動性,分散投資的原則,其餘的資金可以考慮購買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支付寶旗下的定期理財封閉期從7天~365天不等,收益率也不盡相同,基本在3.5%~5.2%之間。老年人可以選擇銀行推了的正規理財產品,選擇中低風險以下的短期產品,封閉期不要超過半年,這樣的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收益適中。


坤鵬論


要說適合老百姓購買的理財產品,那就肯定是安全性第一的,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專業的理財人員,肯定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在理財產品這樣一方面。所以如果老百姓要買的理財產品的,按肯定要是安全性高,風險低,收益穩定。

第一種就是銀行理財了,這個不用多說,風險性是最小的,安全可靠有保障,但是銀行儲蓄收益太低了,如果跑不贏通脹,錢放在銀行裡,就是相當於貶值。當然選擇這個方式的人,大部分並沒有抱著理財的心態,一般都是將銀行當做一個安全存錢的地方而已。但是銀行也有自己的理財產品,這個就不同於儲蓄了,收益率要比儲蓄高得多,當然起投門檻也隨之增高。

基金又分為很多種,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而基金收益也是根據不同類型的基金而產生不同的變化。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性是比較低的,股票型基金在行情好的時候收益高,風險也隨之增高。

國債屬於債券中的一種,風險低、收益也不算高,所以另一種角度來說就相當於是銀行儲蓄,也適合大眾老百姓購買。

互聯網金融中最安全的是餘額寶了吧,收益不算是低的,隨取隨用又很方便。適合剛接觸理財的小白。近一年P2P一直在暴雷,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建議還是不要去碰它。


環球老虎財經


最適合自己的理財就是最應該選擇的理財方式。

過往幾年老百姓理財踩了N多個雷,好多人出現了一些印象“凡是給自己推銷理財產品的都是要騙我錢的”。

做為一個正在備考19年CFA的理財師,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看自己目前在哪個生命週期。是自己剛出來工作,還是出來工作有一段時間有穩定的收入和盈餘,還是有了自己的家庭,還是上有老下有小,還是自己到了職業高峰收入高峰,還是退休了只有退休金。

1、剛出來工作,剛解決溫飽,剩餘的小錢買點貨幣基金(餘額寶)就可以了

2、出來工作一段時間且有穩定的收入,可以給自己著手一份長期的保險保障和一份長期的投資規劃(定投等),短期的配置一些短期的固守產品(一年期之內的銀行理財等)。

3、有自己家庭的的時候,兩個人的收入可以拿出一份出來做一些風險偏高收益偏高的投資,比如買點股票,買點基金

4、上有老下有小,這個時候需要儲備孩子的教育金,大部分的投資流動性要好,以備不時之需

5、自己的收入最高的時候,可以配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比如股權,影視基金,房產投資,海外的外幣配置

6、退休了,這個時候開始收縮風險,投一些穩健的產品,買一些基金產品,銀行理財,自己出去旅旅遊,安享晚年

最後,都是站在理財師的角度,看的是大部分人的理財生命週期。如果你是富二代可以更激進或者忽略,如果你是慢半拍也要量力而行


魏恩濤


“普通人理財”?

謝謝讓我回答!




普通老百姓如何理財,試著回答一下,分不同種情況,如下:

一,風險承受能力很大,也就是你用來投資理財的這些錢,即使投資失誤,全部打了水漂,對正常生活沒有任何影響,這種情況下進行理財可以有以下幾種情況

1.投資理財知識比較熟悉,那麼按照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選擇,可以買股票,基金,銀行理財

(1)股票可以買50%

(2)基金20%(貨幣基金或者指數基金)

(3)銀行理財產品30%

2.投資理財知識知道一些,但是不很熟悉,特別是股票,那麼這時,可以配置如下

(1)股票20%



(2)基金50%(指數基金,股票型基金)

(3)銀行理財產品30%

3.不熟悉投資理財產品,特別是不懂股票知識,這時可以配置如下

(1)基金~股票型基金10%,指數基金20%,貨幣基金30%

(2)銀行理財40%



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用於投資理財的錢,如果投資失敗,會對生活有一定影響,那麼,建議如下

1.投資理財知識熟悉,可配置如下

(1)股票20%

(2)貨幣基金20%,指數基金20%

(3)銀行理財40%

2.學習了一些投資理財知識,但是還是不熟悉 ,可配置如下

(1)股票10%

(2)貨幣基金30%,指數基金20%

(3) 銀行理財40%

3.投資理財知識很少,可以配置如下



(1)貨幣基金30%,指數基金30%

(2)銀行理財40%

三,風險承受能力很小,如果失誤對生活影響較大,那麼建議如下

1.熟悉投資理財知識,可配置如下

(1)股票20%

(2)貨幣基金30%,指數基金20%

(3)銀行理財30%

2.投資理財知識一般 ,可配置如下

(1)股票10%

(2)貨幣基金40%,指數基金20%

(3)銀行理財30%

3.投資理財知識不熟悉,可以配置如下

(1)貨幣基金30%,指數基金20%,國債10%

(2)銀行理財40%

當然了,買一份大病保險還是很必要的!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除了以上投資理財方式外,投資理財還有不少方式,像投入實體生意,期貨,入股,房產,收藏,P2P,銀行定期存款等等,以上的建議也是根據目前比較常用且比較方便的投資理財方面來說的!

以上只是個人之言!


Acb666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實在一點理財知識都沒有,就選擇銀行的定期理財,收益其實還不錯4%-5%。一定的鎖定期。

但如果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基礎,或者懂得上網玩電腦的話。可以嘗試更多的理財方式:1可以購買基金,很多基金公司都會有自己的APP。很方便,直接在上面購買。在這裡說幾個購買基金的小技巧,我個人一直在堅持,用定投的方式去購買基金,就是分多次買入,不要一次性全部買入;我只買一些好的指數型基金,因為巴菲特說過如果你一直定投一直指數型基金,你會戰勝市場大多數選手,顯然從實踐過程中,巴老是對的。還有一點要注意學會止盈,這一點很重要。在達到你的收益率過後就應該止盈,切勿貪婪,這是投資紀律,一定要遵守。

第二就是債券,股票投資,這方式就需要學習知識的基礎。個人建議你如果是一個普通投資者,做個價值投資者,和我一樣就買銀行股,其他不買,也不動。我個人就一直在購買興業銀行的股票。不管現在怎樣就是一個月買一手,相信牛市來了就可以不錯收益而結算。

投資是自己的事,切勿貪婪,看市場那麼多神話,自己也耐不住。這個道理雖然容易懂,卻難做。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AI財說


在不考慮風險性的前提下,理財收益肯定是越高越好,所以拋開風險性談收益性,和耍流氓並沒有實質區別。看著因年終獎而鼓起來的荷包,大家要做的第一步是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腦子一熱被各式各樣的高利貸、類高利貸產品的高息所吸引。

說到風險評估,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穩健的投資人,這使得風險評估某種意義上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舉個例子,牛市來臨時,很多人一邊拿著高槓杆融入的資金衝進去,看上去像個賭徒;一邊在選股上耗費心神,讓人感覺非常穩健嚴謹。正因為選股上的謹慎小心,在自我認知上,這些人統統都否認自己是賭徒,雖然從行為上看他們的確是。說明了什麼問題?策略上的穩健通常會帶來很大的矇蔽性,而問題在於,當你選擇高槓杆炒股時,在理財的戰略層面,就決定你是一個冒險的人。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正確辨識戰略與策略,先從理財資金分配的戰略層面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風格,比如股票(含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互聯網理財、銀行理財、活期型寶寶理財、存款等(風險遞減)大致是怎樣的比例,其次才是各個細分領域的投資策略問題。

如果你是資深理財人,相信在破除穩健投資假象後,剩下的工作就可自行完成了。

如果你對各種複雜的金融理財產品缺乏興趣或精力去研究,只是追求一個穩健的收益,那麼大致給出這樣一個比例建議:

股票型理財產品,配置30%左右的資金,可在比例內選擇指數基金定投的方式進一步控制收益波動;債券型基金,門檻較高,酌情配置,建議不超過10%;互聯網理財,配置30%−40%左右的資金,選擇靠譜平臺+分散投資;銀行理財,配置20%的資金;寶寶理財配置10%-20%的理財資金;銀行存款,留幾千元錢的活期以備不時之需就可以了。


薛洪言


百姓理財方式

我們的理財方式很多,但其實也是很單調。常用是

1,金融類:存款、國債、銀行理財、基金、餘額寶、P2P。

2,不動產:商品房、商鋪等商業地產、林地、養殖水面等農業地產。

3,交易類:炒股、炒金、炒期貨、炒匯、炒比特幣

4,收藏品:古董字畫、玉石珠寶、老相機、老爺車。

5,投資生意:做或與人合夥做小生意、直接做風險投資。

多數人做不了這麼全,一般也就能做2類左右:

買房子+買股票基金,或者買銀行理財+買黃金。

風險和收益

一個具體的生意,可能風險不大,收益很高;也可能收益不大,風險很高。但總體來說,各類型的理財方式裡,收益大的,風險也大。比如,股票基金收益比國債高多了,但風險也大多了。再比如,風險投資可能一夜暴富,但風險很大,多數是血本無歸,不如做小生意安穩。


筆者認為,應該用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作為衡量收益的比較基礎,記為A。這個無風險利率,就是國債和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我覺得當下A=3.6%、3.7%左右。

然後,某種理財或投資的年化收益率與A比較,一般百姓儘量選擇2A~4A的理財渠道。

2A=7.2%,大概是某些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比如信託、公司債、偏債類基金、商鋪出租、穩定常規生意入股分紅等等。2A類的還是有風險的,但總體風險不大,也就是收益不達預期,甚至微虧。

4A=15%,大概是股票基金、收藏品、生意入股。這種渠道的年化收益要高不少,但風險也高不少,波動很大。可能某年收益能超過50%,但第二年也會虧50%,但總體來說,不會破產,不會倒貼。

完全不冒險,就是買國債、貨幣基金,但是收益很難跑贏通脹。所以是需要冒點險的。2A的收益率,一般能跑贏通脹,而且儘管有風險,但風險不大。對於多數家庭來說,是比較好的理財方式。

4A的收益率,儘管有風險,但是對於有承擔風險能力的家庭來說,還是可以做的。做好了,生活能改善不少;但是沒做好,大不了就緊緊褲腰帶嘛。一般來說,退休後就不能做這類理財了,因為沒有風險承擔能力。

真正能發財的方式,都是超過4A的方式。所以,普通百姓不要夢想發財,用普通手段還想發財,很可能會走向超高的風險。

超過4A的理財方式,其實也可以嘗試,只是要有風險概念,要有專業能力。比如,風險投資。很多新興的創業公司缺錢,如果你能投資100w,也許就是買下了未來騰訊10%的股份。但創業公司成功率很低,不會超過10%,有人說僅3%。所以風險投資的,都是同時投資很多家創業公司,其中只要有1、2家創業成功,投資人就不會虧本。就是說,做風險投資,是通過概率,來降低收益,也降低風險的。王思聰就是做風險投資,很成功。

資產配置: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理財界總是有人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但也能聽到另一句話:“投資要集中,放到一個籃子裡,然後緊緊盯住它。”

這種語錄,其實都有前後背景,需要聽全了。只有自己有足夠專業知識,且自己能掌控的,才能“緊緊盯住它”,否則就是自欺欺人。比如,孩子病了,我們緊緊盯住他,有屁用。同樣,把錢投資給一個高科技公司,對於我們一般外行來說,能盯住它什麼?

所以,絕大多數家庭需要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的基本思想,就是:

1,一類資產貶值時,恰好另一類資產增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己炒股,再買股票基金就是不對的,而應該換成債券基金、石油基金等。如果資產配置根據經濟週期做一定比例的動態調整,也許能大幅超越市場平均收益。

2,調整資產配置比例,可以將總體風險控制住。比如,即使炒股、炒匯,其實也可以將整體家庭資產風險控制在2A左右。

3,資產配置要和自己家庭的發展階段相適應。比如孩子要上大學了,或者自己快退休了等等。


海螺008


理財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1、理財需要學習。不同的人實際上適合不同的理財方式,有的人適合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有的人或許就適合銀行定期存款,跑不贏通脹也沒辦法。那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首先我們需要學習,學習不同的理財產品知識,並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我覺得不能過於依賴別人,還是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時間去學習。

2、理財需要實踐。掌握了一定的理財知識之後,還要不斷的實踐,對於高風險的理財方式,建議可以先期投入少量資金,摸索嘗試。在有效的試錯之後,找到合適自己的正確路徑。

3、理財還需要善用自己的資源,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職業優勢、人脈優勢,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比如有的人有穩妥的民間借貸資源,這個一向是比較好的渠道。

4、如果實在不想去投入精力的話,又不想放銀行,又沒其他渠道,那麼這些年最適合的方式其實是買大額存單或者是貨幣基金。

5、個人有足夠耐心的話,也可以佈局或者定投指數型基金。


遁逃者


其實回顧整個去年一年,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拋掉所有的股票,存在銀行,不理財。

打開支付寶,今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2.86%,低的可怕,也就是說整個餘額寶團隊都不太看好目前的經濟,何況是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呢?而且現在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會再有保本的字樣,所以就目前來說,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不買就是賺到,這句話基本適用整個2018年。

2019年,我覺得還是以國債,存定期,買點分紅型保險最穩定,不想搞這些直接存餘額寶也行。稍微激進一點的,有點閒錢的,選點2-3塊錢優質的股票,低位建倉也行。


酸奶豆子


2019年,理財方案感覺關心的人都不少

一般來說,穩健型的朋友,儘量尋找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大平臺搭售類,比如理財通,支付寶等

稍微激進些的朋友,可以進行選擇穩健的銀行發行的資管類產品

如果是純投資,並且對自己的實力和情況比較樂觀的話,進行房產投資。

當然,標的物一定要是省會級別以上二線城市。忽略普通地級市和十八線縣城,持有即可,時間會證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