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銀行不轉型,會不會消失?

江山傲雪


數字化風暴席捲全球,更嚴監管、新客戶行為、互聯網模式攻擊還在顛覆傳統銀行業的競爭格局。

來源/麥肯錫諮詢公司作者曲向軍、韓峰、石煒麟、王路、潘瀟航

銀行開展數字化創新轉型勢在必行

麥肯錫過去5年調研了全球近30家領先銀行的數字化創新實踐,提煉出銀行開展數字化金融創新的“3+1”策略(見圖1)。策略1,利用新技術手段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以此進入新細分市場或進一步提升現有市場的滲透率;策略2,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核心業務的端到端數字化流程改造,優化客戶體驗,降本提效;策略3,全面佈局金融科技及風險投資機會,利用戰略合作與風投企業合作的機會,投資關鍵技術手段,將其應用到銀行的場景和平臺上,以滲透周邊市場、進入新市場,甚至顛覆現有市場並創造新需求。與此同時,銀行還要著眼於打造包括雙速IT、大數據和高級分析能力、敏捷組織和創新文化在內的一整套基礎能力,以支撐上述三大策略。(見圖1)

策略1:建設全新商業模式

通過直銷銀行開拓新客群與新市場

直銷銀行能夠成為傳統銀行搶佔新市場的利器,但國內很多銀行推出的直銷銀行同質化高,客戶粘性差,往往成為“雞肋”產品。成功的直銷銀行需要具備以下要素:

  • 差異化品牌經驗與營銷手段

  • 線上、線下聯動經營客群

  • 切入生態圈平臺,場景化、規模化獲客

  • 儘早切入資產類盈利產品

  • 應用數據分析能力實現精準營銷和風控

  • 保持運營獨立性

  • 敏捷、持續迭代運營

例如,某國際領先銀行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打造直銷銀行,佈局新的客群市場。其推出了面向下一代消費者的全新零售銀行品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智能投顧服務,將自身營收多樣化,擴大傳統投資銀行業務以外的中產消費者客源。

建設生態圈銀行,全方位打造場景金融

打造或嵌入生態圈對銀行具有戰略價值。銀行的服務正在“隱形化”,通過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務提高客戶粘性,提升客戶體驗,提高錢包份額。

某澳洲銀行在房地產領域成功打造生態圈,整合房產交易過程和金融服務,打通產業鏈。其通過自建的網上銀行和App,提供分步購房的專業服務,包括價格比較和交易的地區分佈信息等,促成交易達成。這些創新的舉措整合大量房源客戶信息,撼動了原有買房價值鏈。

生態圈戰略能為銀行帶來海量的用戶數據,幫助銀行觸達更多客戶,完成更精準的用戶數據分析,從而更好地經營風險。我們預測該戰略的成功制定以及全面實施有望幫助銀行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間提升淨資產收益率(ROE)2到5個點。此外,由於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估值普遍較高、銀行業估值普遍較低,銀行向生態圈戰略進軍也有助於提振資本市場對它們的估值。

策略2:以客戶為中心的現有業務數字化轉型

領先銀行CEO已經把關注的重點轉向了對客戶旅程的評估,試圖以客戶的視角重新定義業務流程,率先將改善客戶體驗列為戰略重點,通過數字化流程改造提升體驗、降本增效。

重塑端到端客戶旅程

銀行正在從“產品驅動”轉向“客戶驅動”:從客戶視角出發,重新梳理和定義核心客戶旅程,並持續推動敏捷、快速、端到端的數字化流程再造。數據研究表明,銀行只要聚焦20-30 個核心客戶旅程改造,就可以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覆蓋40%-50% 的成本),並顯著提升客戶體驗(覆蓋80%-90% 的客戶活動)。2014 年,某全球領先銀行啟動了為期五年的改造項目,先後完成了近30 個客戶旅程數字化改造項目,推動銀行總體成本降低約20%。

數字化、場景化產品創新

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開發具有獨特的“場景化創新”、“快速上線”、“小步迭代”等特點,從產品創意到上線的週期極短。領先銀行正積極適應並追趕這種短平快的數字化產品開發模式,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借鑑互聯網產品開發思路,快速上線產品原型,並基於客戶反饋持續優化迭代。以某澳洲銀行為例,在數字化產品開發上,運用創新車庫模式加速產品創意的孵化,邀請客戶參與設計過程,產品從創意到原型上線只需十幾周時間。同時,越來越多的銀行借力金融科技技術快速實現數字化產品創新。例如,某美國領先銀行通過與某大數據貸款服務公司建立夥伴關係,提供完全數字化的小微企業貸款流程,點幾下鼠標,幾乎就可實時進行貸款審批,並可在24小時內發放資金。該銀行一躍成為美國第三大中小企業貸款機構。

全渠道體驗

銀行與客戶的接觸渠道日益多樣化,客戶線上線下海量信息零散割裂在各個渠道,信息和體驗不一致成為一大痛點。打通數據和信息在各個渠道的無縫交互,不僅能為客戶創造完美的服務體驗,且能利用高級數據分析進行深度數據挖掘,還能幫助銀行顯著增加交叉銷售的機會,做大客戶的錢包份額,提升跨渠道的協同效應。包括荷蘭ING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在內的國際領先銀行都在積極打造全渠道銀行,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例如,某國際領先銀行可以將一個客戶在網點開戶儲蓄的信息與移動端瀏覽基金產品的頻次和時間聯繫起來,識別出該客戶的理財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其推送基金產品,增強客戶粘性,將其培養為主辦客戶。主辦客戶的交叉銷售成功比例更高,其使用的平均產品數量比非主辦客戶高出60%。

策略3:全面佈局金融科技及全新風險投資機會

麥肯錫對全球百家領先銀行的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已經建立了合作關係,約有三分之一的銀行採用風投或者私募的形式佈局金融科技。花旗銀行(Citibank)、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等領先銀行均密切關注金融科技投資領域,意圖通過外延併購深入金融科技平臺,在第一時間掌握這些技術,從而應用到相應的業務平臺上,轉化為生產力,加速技術成熟,捕捉投資效益。(見圖2)


財資一家


我認為銀行不轉型的話,很可能過一段時間退出歷史舞臺

隨著經濟的發展,移動支付的普及。像支付寶,微信,快錢 等,他們越來越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這些支付方式都在蠶食著銀行生存空間,他們的目標是消滅現金。沒有了現金,也就沒有了傳統銀行存在的必要了。

首先要從銀行的誕生說起,中國古代是以錢莊,這是古代中國銀行的前身。現在銀行的事同西方引進,隨著貿易增加,傳統的金融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貿易的需要,每天需要大量的金錢,進行交易,有一些在發現金,我經營非常不方便,紙幣和一現在的銀行就這樣產生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支付的功能越來越多,而且使用方便 。再加上信用體系的建立,傳統的銀行作用越來越小,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沒有把錢存進銀行。銀行的儲蓄業務,越來越少,隨著儲蓄業務的減少,銀行的資本成本不斷提高,那麼他們的貸款業務必將受到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差,其他各項功能也會資本成本增帶來來的影響。銀行在想躺著賺錢,越來越難了 。

傳統銀行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支付的普及,盈利能力越來越差 ,那麼如果他們不轉型的話。銀行的待遇也會下降,最高待遇的下降,將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離開傳統的銀行。

移動支付的資金成本遠遠小於銀行,他們的運作成本也比銀行低,他們的競爭力不斷變強。當傳統的銀行盈利能力變差時,運作成本變高時,他們再不轉型,就算有央行的支持,也終將有一天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江山傲雪


感謝題主。

本人在銀行工作多年,瞭解一些,對此題看法如下:

1.銀行永遠不可能消失

銀行的職能不僅僅是為普通老百姓提供存取款服務,還包括貸款投放、商戶服務、代發工資以及更加重要的國家貨幣政策的落地。

2.但會以另外的面孔、另外的方式展現出來

由於金融科技、網絡技術、大數據應用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確實對傳統銀行提出了挑戰,但這隻會讓銀行不斷變革、創新,持續提高服務能力。隨著技術的應用,服務的方式肯定會改變,但銀行不會消失。

3.移動支付再怎麼發達,根還是在銀行

移動支付只是提供了一種支付的方式,以前你拿現金,現在拿手機。但你支付時你的錢來源於哪裡,還是來源於銀行賬戶,來源於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所以,銀行不可能消失。除非,數字貨幣法定化了。

你的關注和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和安慰,希望能幫到你


金融街新視角


目前,銀行正處於改革的大潮之中,雖然很多的制度,部門改革,業務條線等銀行內部的變革大家看不出來,但我們可以看看,上一年四大行分別跟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大鱷合作,所以不難看出,高姿態的銀行都在積極尋求出路,往日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積極擁抱社會新潮流,銳意改革才是銀行長久發展的新思路。

我們再來說說,如果銀行不轉型會怎樣,首先,服務硬軟件就會跟別的銀行拉開差距,失去了客戶基礎的銀行只能在風雨中飄搖了吧。其次,國家允許銀行破產了,生物法則告訴我們適者生存,在各個資產大行的夾縫中生存已經很不容易了,再不跟上時代的步伐,離跟這個金融街屆說拜拜的日子就不遠了。最後,銀行只存在不斷的破產重組兼併,永遠不可能消失,為什麼呢,銀行是國家的支柱,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可以促進國家有序發展,少了它,在培育其他機構?不太容易。

好了,就說這些,希望有所幫助~


凝安寧


其實我也是一個銀行人,但是我敢肯定,銀行不轉型肯定會消失。其實我們從歷史裡面去尋找答案,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錢莊如果沒有順應歷史進行轉型,就被歷史無情的消滅了。



從明朝錢莊誕生起來,各項業務蒸蒸日上,但是到了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清廷內憂外患,財政困難,而大部分錢莊依舊投機倒把,沒能順應當時時代的潮流,大量倒閉,而有一些錢莊積極轉型成洋行,被當時的外資銀行所扶持,學習了當時西方的現代銀行經驗,最終轉型成真正的銀行,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當今的銀行也面臨著轉型之殤,面對支付寶微信和各種P2P的衝擊,如果傳統的商業銀行不能向投資銀行智能銀行成功轉型,不能為儲戶創造最方便快捷服務和為他們帶來資產增值的話,那麼就算是壟斷行業,銀行依舊被歷史所無情的拋棄。事實上,澳洲剛剛宣佈銀行裁員兩萬人,而在國內,近五個月消失了八百多個銀行網點!


經濟史小達人


只要有經濟活動就離不開銀行,國家的金融安全靠微信支付寶嗎?企業間的往來都需要銀行!


盛唐遺風啊


銀行永遠不會消失,你會消失


七隻小公羊


十幾二十年內那是肯定不會的,就算網銀再發發達,但是前提還得先把錢存入銀行。還有很多人沒有很多偏遠山區沒有使用網銀,還有一些年紀較大的人不會使用網銀,也有一些人不願意使用網銀。別說網銀太方便了,那些專門在網絡上賺錢的不法分子也是這麼想的。如果把全部存款放在網銀上,相信很多人都會睡不好覺。相信一般人都是放少數錢在網銀上,真正存錢的卡不會用開通網銀的卡。


海豐暖男哥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我認為它會消亡,生產力改變一切,銀行不是從古就有的,它是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行業,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它也會消失,成為歷史,這是它的宿命。

更不用說現在的科技發展這麼迅速,今年也看不到明年的趨勢,瞬息萬變,到了該銀行淘汰的時候,就會消失……,早晚的事


易烊千璽紅海猖狂


若銀行轉型,中華民族騰飛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