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研發創新高地,未來朝陽“高精尖”看這裡

1999年,酒仙橋電子城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五園”之一。2007年,電子城科技園融合了東區、西區、北區、健翔園,成為中關村朝陽園的前身。2012年,中關村朝陽園正式建立。

經過近二十年的砥礪奮進,如今的朝陽園,依託豐富的創新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四維交通、完備的配套服務以及成熟的產業集群,吸引了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家跨國公司投資入駐,已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集先進製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進入新常態,新模式、新業態一路高歌猛進,新經濟在中關村朝陽園異軍突起。立足中關村朝陽園,蘋果公司佈局中國市場,安東石油走向國際。綠地中心、昆泰嘉瑞、保利國際廣場、望京SOHO等一批甲級寫字樓在大望京迅速崛起;阿里健康、阿里軟件等十餘家阿里巴巴旗下企業進入大望京;58同城率趕集網、安居客、同程藝龍等多家知名企業入駐IT產業園;美團網攜手大眾點評,依託三快雲計算,入駐望京國際研發園,成為朝陽區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創新中心。

作為構築北京發展新高地、推進更具活力的世界級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空間載體,未來,中關村朝陽園將著力建設中關村國際研發創新集聚區、朝陽區自主創新的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區和輻射帶動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向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精尖”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邁進。

打造国际研发创新高地,未来朝阳“高精尖”看这里

大望京中央公園

千龍網發

//

“一區多園”統籌發展

築巢引鳳名企雲集

//

中關村朝陽園規劃面積為26.1平方公里,其中,電子城東區、西區、健翔園、望京地區(含大望京)為基本建成區,北區及垡頭中心區為集中新建區。

電子城東區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區,目前,這裡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區,實現了“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再次輝煌,聚集了ABB、斯倫貝謝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同時還有360、京東方、超圖集團等具備國際水準的民族企業,798、751兩大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坐落其中。

電子城西區是國際電子通訊總部及研發中心的聚集地,聚集了施耐德、愛立信、安捷倫科技等世界500強企業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以及愛慕公司、葉氏集團、東方國信等一批高科技民營企業總部。

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注重創新驅動、特色發展,堅持產業為本、生態為基,構築協同發展的新高地,將重點支持“互聯網+”、科技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努力打造一個高精尖企業雲集、科技商務活動繁榮、配套商業齊全的高科技商務創新區。

電子城北區作為朝陽園未來最重要的產業承載空間,正在深化區域規劃研究,將對標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研發創新集聚區、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重要節點及產城融合、和諧宜居的國際人才社區。

健翔園內分佈著中科院14個科研院所和10個重點實驗室,主要定位在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搭建科技成果轉化等平臺,為國際科技活動和產業發展提供服務。

垡頭中心區曾集中了焦化廠等一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圍繞垡頭區域的產業定位和更新改造,中關村朝陽園下一步將整合現有空間,打造以新興產業創新總部集聚、科技商務服務、應用創新示範、創意展示體驗為主的核心功能,加快新興融合產業體系的構建。

依託“一園多區”的功能定位,中關村朝陽園全面推進規劃建設和產業提升,園區發展的集約化程度和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在“互聯網+”等新經濟的帶動下,園區發展態勢良好,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400餘家,2018年預計實現總收入64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近15%,位於中關村各園區前列。

//

創新資源集聚

新經濟異軍突起

//

近年來,中關村朝陽園依託老電子工業基地的產業優勢,以移動通信、電子信息為主的信息產業基礎雄厚,西門子、梅賽德斯-奔馳、卡特彼勒等跨國先進製造業龍頭企業聚集。目前,園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為主導,以新能源、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為支撐的四大產業集群,園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向著更加均衡的方向轉變。

同時,藉助朝陽區國際化優勢,園區內現有ABB、施耐德、惠普、諾和諾德、安捷倫、默沙東等世界500強企業的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30餘家,蘋果、大疆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正待入駐,區域的國際研發創新特色十分凸顯。隨著IT產業園、大望京等重點地塊項目開發建設,新經濟在園區異軍突起,阿里巴巴、58同城、美團網、每日優鮮等一批創新型企業相繼入駐,“互聯網+”產業集聚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國際研發創新與國內自主創新呈現協同發展態勢。

據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底,中關村朝陽園共有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123家,實現總收入2261.7億元,佔園區總收入的近一半,被認定為北京市總部經濟集聚區。與此同時,國際化創新人才加速聚集,一大批外籍專家、歸國留學人才在園區落地創業,截至2018年11月底,園區共有港澳臺及外籍從業人員978名,其中,聘請的外籍專家86名,佔外籍從業人員總數的8.8%。

隨著創新資源不斷聚集,中關村朝陽園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

作為新建區,北區佔地3.38平方公里,將重點建設“三中心一基地”,即科技創新金融中心、知識產權與技術交易併購中心、科創人才交流中心和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並加快推進國際人才公寓、國際醫院、國際學校、未來論壇永久會址“三國際一未來”四大功能性項目,進一步強化北區公共服務中心職能,全方位營造適合國際高質量人才創新發展、生態宜居的類海外環境,在全球範圍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和企業家等高精尖技術創新人才及團隊到園區創新創業。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朝陽區創新基因的重要體現,未來論壇將成為集國際科學交流、高精尖科技論壇、前沿科技成果展示於一體的國際會議論壇場所。以深化與未來論壇合作為依託,中關村朝陽園將發揮未來論壇在前沿基礎研究、產學研合作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營造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

//

小村莊“化繭成蝶”

大望京變身科技商務創新區

//

由首都國際機場沿機場高速西南而下,在進入五環後,一片青翠的綠色映入眼簾。這片綠色,屬於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的大望京公園,從五環路上望去,有著“國門第一科技商務創新區”美譽的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就掩映在這片綠色裡。

十多年前,大望京村還是個“城中村”,位置偏遠、道路狹窄、房屋破舊。2009年4月,大望京村作為北京市兩個城鄉一體化試點村之一,正式啟動舊村改造工程,並創造了53天完成舊村民房騰退的奇蹟。此後,在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朝陽區制定了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規劃。

“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被列為朝陽區“十二五”時期十大發展基地之一,並經國務院批准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重大的發展機遇為這片熱土提供了國家、北京市、中關村以及朝陽區最優惠的政策資源,使其成為有實力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作為重點打造的首都“第二CBD”,高精尖產業在這裡得到跨越式發展,阿里巴巴、中航資本、現代汽車金融、北控光伏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入駐,“互聯網+”產業集聚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以保利國際廣場、綠地中心、浦項中心等商務樓宇為依託,瞄準國際高精尖創新要素和產業價值鏈,著力發展國際研發、國際科技中介、國際風險投資等科技服務業,積極承載首都國際科技商務活動功能區的重要作用。目前,阿里達摩院、工程院等研發機構陸續入駐。

為此,作為園區的重要環境空間,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城市中央公園佔地7公頃,呈帶狀延伸、貫穿整個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將“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理念融入到設計當中;同時把現代景觀設計與科技、商務、藝術活動及居民需求有效結合,為區域提供良好的生態休閒環境,

形成朝陽區乃至北京市的“新城市客廳”。

如今的大望京,昔日忙碌的工程車已對腳下這片土地進行了顛覆性的重造,曾經的小村莊實現了“化繭成蝶”的華麗變身,逐漸成為具有創新活力的國際一流城市地標建築群,為國際知名企業構築最具影響力的商務平臺。預計全部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後,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年總收入將達到千億規模、稅收近百億元。

//

以研發中心為龍頭

構築國際化高精尖產業鏈

//

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人才為第一資源,2019年,中關村朝陽園將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為重點,抓好轉變發展動力、創新發展方式和提升發展水平這三項重要任務,下大力氣發展“白菜心”,堅決補足發展“短板”,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中關村朝陽園將抓住當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聚集一批新動能企業,為朝陽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重點發展網絡安全、安全軟件,聲文圖生成、識別與處理系統,專家系統、決策系統等智能軟件;重點發展能源互聯網、電力智能調度系統,智能樓宇安全系統,新型功率直線電機、變頻調速裝置,智能精密儀器儀表,智能醫療裝備,讓電子信息業、先進製造業成為園區經濟平穩發展的“中流砥柱”。

以世界的眼光、國際的視野,通過聚集以“研發中心”為龍頭、由高精尖產業鏈帶動的、功能不斷完善的跨國企業、研發總部,形成打造跨國公司研發設計、系統架構及解決方案企業高度聚集的國際化的研發經濟形態,為中關村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以園區良好的國際研發氛圍為依託,加強與國際組織、著名院校、著名園區的合作,大力吸引世界500強和全球科技創新1000強企業在朝陽園設立研發中心、研究院、總部或結算中心。

中關村朝陽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朝陽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在推動首都創新發展上肩負著重要責任。在新的發展階段,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各項要求,

中關村朝陽園加快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努力為推動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