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綸:新的一年,比保住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重身體!

最近我看了一些關於美國大蕭條的資料和圖片,印象最深的一個小孩舉著一個大大的紙牌,上面寫著“為什麼不給我爸爸一個工作”;還有一張照片是一位中年男士,背對著攝影師,背後的紙牌上寫著“我懂三種手藝,說三門語言,奮鬥了三年,有三個孩子,失業三個月了,但是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我是非常感慨的。

年前正好和幾位前同事吃飯,大家各有際遇:有人去了上市公司做管理層,看似風光,壓力山大;有人去了知名金融公司工作,不過,也是離家有千里之遙,總要飛來飛去;有人暫時賦閒,有點小鬱悶……總之,沒有一個人是特別放鬆和開心的。

豬年已經正式來臨了,各種圈層都開始低調和內斂起來。也許,對於某些事情而言,狗年只是前奏,豬年才是開始而已。

01

新的一年如何保住工作,找到工作,或者順利跳槽?

我的建議有四個方面:改變思維方式;提升能力;鍛鍊身體;調整心態。

為什麼把改變思維方式放在第一位?


今綸:新的一年,比保住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重身體!


稻盛和夫在《活法》裡面說過: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美好、更幸福?他用下面這個方程式來說明: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能力從0分到100分;熱情也就是努力程度,從0分到100分;思維方式從-100分到100分。如果你的思維方式錯誤的話,哪怕只有-1分,做的努力和能力都只會讓你更加失敗。

因此,思維方式的改變才是決定性的。你試著想想那些被裁員(主動辭職的除外)的同事、朋友,絕大部分是不是屬於“得過且過型”,或者“業務水平一般”?

是的,各個公司都有人事鬥爭導致的裁員,但是從總量上來看,能保住飯碗的多半是具有積極思維方式的骨幹或者馬屁精,因為這兩種人都是老闆需要的:前者給老闆賺錢,後者為老闆做精神按摩。

老闆不是傻子,業務精英的數量一定會超過馬屁精的數量。我們當然鼓勵諸位做業務精英,以能力求生存,而不是以跪舔保飯碗。

02

也許某些人暫時失去了工作,正好有點時間,有點積蓄,又沒有太大生活壓力,不如安心下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種人生中的短暫“間歇年”,有時候往往成為後來職場的輝煌起點。

能力無非是溝通能力、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幾個方面。


今綸:新的一年,比保住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重身體!


曾文正公的人生就是以其守孝為分界線,前幾十年是個憤青,情商低,後幾十年則因為某一時段反覆閱讀老莊著作,溝通能力大大提升。

同僚好友郭嵩燾說:“曾司馬再出,頗務委曲周全。龍翰臣方伯寓書少鶴,言司馬再至江西,人人愜望,而渠獨以為憂。憂其毀方瓦合,而任事之氣不如前此之堅也。”胡林翼則說他“漸趨圓熟之風,無復剛方之氣”。

正是有這個短暫的低潮時段,曾文正公才能有後面的大功業、大場面。

所以說,遭遇人生低潮既然不可避免,不如順勢而為,好好讀書,提升能力。而且我們處於瞬息萬變的年代,本來就需要養成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很多人在這些方面都很欠缺,與其在更大的年齡段遭遇挫折,不如早點迎接,將自己的整體能力系統來一次升級:養成自學能力,可以在業務上不斷攀登高峰;形成自我管理能力,該付出的時間、精力就付出,但是在無意義的娛樂、社交方面減少消耗;至於“問題解決能力”更是一個永遠都有提升空間的能力。

03

有個忠告請一定記住:保重身體。所以,請加強鍛鍊身體,一場疾病擊垮一箇中產家庭的悲劇實在太多了。

一個朋友一直在咳嗽,咳了幾個月沒好,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體重也超標。雖然朋友買了保險,我還是力勸其積極主動鍛鍊起來。有時候,我也會想辦法給朋友一些可以賺錢的機會,但是由於身體原因,他基本沒有辦法來學習和應付一個新的賺錢渠道。

所以,悲劇延續:一方面,房貸、身體健康、收入等諸方面挑戰極大;另一方面,卻又無力築起新的戰壕保護自己的健康和錢包。


今綸:新的一年,比保住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重身體!


未來的日子慢慢熬,要求我們在面對機會的時候能夠敏捷上車,駛出舒適區,這除了需要方向正確(思維方式),技巧嫻熟(工作能力),還需要你有超強的體力可以支持長途駕駛。

如果車開了一半,你支持不住了,表示要拋錨,可能餘生就不一定有翻身的機會了。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大蕭條延續了十年,日本的衰退時段是20年。多少的青春不在,多少的年華永逝,多少的夢其實已經無力重來。

04

心態好在一個可能隨時給人挫折感的時空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很善於溝通,工作能力也很強,身體也很棒,可是內心極度敏感脆弱,他們往往會以一種誇張的方式來擴大事件的負面效應,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比如某些創業者。

多年前,擅長情感寫作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寫過一本名為《鈍感力》的書,他告誡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他認為個人擁有“鈍感力”(遲鈍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時候人不妨厚臉皮一點,沒心沒肺也挺好,這其實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是: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複雜的環境之下,我們需要更多的“鈍感力”,它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活得更長,心理更健康。


今綸:新的一年,比保住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重身體!


萬科都喊出了“活下去”,李嘉誠也在退休後首發聲:“今年千萬別炒房,全球經濟複雜大家要小心”,蘋果的股東們已經損失了3000多億美金的市值,小米上市後的跌幅也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你看看自己銀行卡上五位數或者六位數的現金其實可以阿Q一下,至少比巴菲特損失要小,老巴重倉蘋果,已經虧了28億,而且是美金!老巴的鈍感力一定是超一流的。

前兩天在電臺做節目,我很有感慨地說:2019年是各種企業迅速拉開差距的一年,也是改變很多人一生命運的一年,無論是收入、工作以及生命的軌跡可能在2019年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如果個人持樂觀心態,盡最大努力,有積極思維,爆極大熱情,相信會有更強大的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未來。

林肯有兩句話多年來一直在我心中縈繞,今天我試圖再次輕誦,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與諸君共勉:

第一句話:我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來不會後退。

第二句話: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永遠不要做職場上那個怯懦的退縮的喪失學習能力的膽小鬼,因為那樣很可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