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二次公投“脫還是不脫”都有後遺症

劉和平:二次公投“脫還是不脫”都有後遺症

當地時間週五(29日)下午,英國下院議長伯考宣佈投票結果,英國下議院以344票對286票的結果,一週內第三次否決了首相特蕾莎·梅賭上政治生涯的脫歐協議。

QUESTION

直新聞:對於英國議會再度否決了首相特蕾莎·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一事,你怎麼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這樣一個投票結果,對於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來說,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同時也意味著特蕾莎·梅在脫歐問題上已經是進退兩難黔驢技窮。

大家知道,早在此前,英國議會已經兩次否決了特蕾莎·梅提出的脫歐方案。而在第三次表決前,歐盟已經給英國下了最後通牒,假如表決通過,則可把英國正式脫歐的日期國從3月29號推遲至5月22號,假如再度表決失敗,則有可能會在4月12號採取“強脫”措施,也就是無協議脫歐。因此,這次表決對於特蕾莎·梅來說,可謂是她能否打破脫歐僵局的關鍵性一戰,甚至可以說是背水一戰。

而為了讓國會通過這次協議,特蕾莎·梅還做出了兩個重大的讓步,一是將原有的脫歐協議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退出協議”,另一部分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未來英歐關係“政治宣言”,而且這次只是對“退出協議”進行表決;二是押上了自己的首相烏紗帽,承諾只要協議獲得通過,她就立即辭去首相職位。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脫歐協議第三次闖關仍然是以失敗而告終。這對於特蕾莎·梅來說,可謂是辛辛苦苦兩三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個人看來,脫歐協議第三度被否決,實際上是英國社會已經從上到下被撕裂成兩半的必然結果。在英國議會內,無論是脫歐派還是留歐派,都具有相當多的票數,但都無法壓倒對方。而這,又跟當前英國的民意是保持基本一致的,2016年舉行的英國脫歐公投,支持和反對票數就非常的接近。

劉和平:二次公投“脫還是不脫”都有後遺症

QUESTION

直新聞:那在脫歐協議第三度被否決之後,未來英國脫歐問題將何去何從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在第三度遭到否決之後,未來英國脫歐的前景將會變得玄而又玄,也就是一切似乎皆有可能,一切似乎又都不太可能。

因為前一段時間,鑑於脫歐問題遲遲無法獲得實質性的進展,不久前英國下議院發動了一場小小的“奪權政變”,也就是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把脫歐進程的主導權從首相特蕾莎·梅手上,強行轉移到了議會手上。為此,英國下議院專門就脫歐問題列出了八種可能的方案,包括無協議脫歐、有協議脫歐、大幅延期脫歐、留在關稅同盟、取消脫歐、第二次脫歐公投等等。

然而,最終讓英國人感到絕望的是,在英國下議院就此進行的指向性投票中,居然沒有一個方案獲得了過半數的支持。也就是說,有關解決這一問題的所有八個可能的方案,都被否決了,未來英國將不知道應該往哪裡走了。

不過,雖然英國迷茫了,但是歐盟可是等不起了。歐盟不僅給出了時間上的底線,而且放話說,此前跟英國談成的脫歐協議不能更改。這也就意味著,按照歐盟的要求,英國只能在4月12號硬脫也就是無協議脫歐了。但是,這一代價,既是英國承擔不起的,也是歐盟承擔不起的。因此,接下來特蕾莎·梅還得繼續厚著臉皮請求歐盟高抬貴手,再給一些寬限日期,而無可奈何的歐盟也只能一聲嘆息自認倒黴。

當然,同樣陷入茫然狀態的,還有特蕾莎·梅個人的政治前途。按理來說,脫歐協議第三度被否決之後,對於特蕾莎·梅個人的政治前途來說,應該是一個“利好”——她不用兌現辭職下臺的承諾了,但是我相信特蕾莎·梅肯定高興不起來,因為接下來她的工作根本就沒有辦法開展。

除此之外,我相信,那些曾經覬覦她首相位置的保守黨政治人物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就算是特蕾莎·梅辭職了,他們也沒有人敢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同時,反對派工黨領導人也應該高興不起來,因為當前英國面臨的困境,並不是換人換黨就可以解決的,即使重新舉行大選他們贏得了執政權也是白搭。

劉和平:二次公投“脫還是不脫”都有後遺症

QUESTION

直新聞:那英國脫歐陷入到持續的僵局狀態,又會對英國自身以及歐盟產生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這種負面影響不僅非常大,而且是深層次與全方位的。

首當其衝而且是已經看得見的,就是對英國的經濟影響。脫歐問題無解所帶來的是經濟預期的長期不確定性,當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依賴歐洲地區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產業與企業,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本田公司、法國的空中客車,甚至包括英國的本土企業,都已經或正在撤離英國。

其次帶來的就是英國政局上的混亂。當前圍繞著脫歐問題,英國政壇已經分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大派系,其一是軟脫歐派,其二是反脫歐派,其三是硬脫歐派,而且三大派系都是振振有詞絕不肯向對方做出妥協與退讓。同時,三大派系都在以路線之爭為名進行著權力和利益的你爭我奪,使得英國執政黨內部和不同黨派之間屢屢上演“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遊戲,整個政壇因此而變得烏煙瘴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脫歐導致的英國國內政治經濟危機,不僅削弱了首相和執政黨的權威,也使得英國的憲政制度開始遭受到了質疑。大家知道,英國曾經被號稱為西方憲政制度尤其是代議制度的開創者與先行者,但是,現在已經開始有人懷疑英國的憲政制度與代議制度,不足以應對脫歐這種程序複雜、利益多元、博弈激烈的重大事件了。

另外,對於歐盟來說,英國脫歐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也是一個重大的危機。按理來說,假如脫歐協議獲得了英國議會的通過,那對於歐盟來說,雖然是一個劇烈的陣痛,但那畢竟是短痛,歐盟還可以擺脫英國脫歐這個不確定性,重新做長遠的打算。然而,沒有想到的是,英國脫歐最終變成了“拖歐”,這就得讓歐盟跟著一起“陪葬”了。

劉和平:二次公投“脫還是不脫”都有後遺症

QUESTION

直新聞:那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舉行第二次公投,是不是英國走出脫歐危機的一個辦法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至少從理論上來說,重新舉行第二次公投,既是一條無可奈何的路,也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甚至也是多數人樂於見到的最好的一條路。

因為當前脫歐協議在英國議會不僅得不到通過,而且引起了議會內部、黨派內部的劇烈紛爭,這些都說明,通過議會民主制也就是代議制這種間接民主的方式,已經解決不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回到大民主的方式,也就是重新訴諸於直接的民意,把這一難題再度交給全民做決定,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尤其是,歐洲法院去年十二月已經就此做出了判決,允許英國可以在不徵求歐盟其他成員國意見的情況下,單方面撤銷脫歐決定。這一判決結果,無疑為英國舉行第二次公投推翻脫歐決定掃清了法律與制度上的障礙。

除此之外,假如英國能夠通過再度公投放棄脫歐,那對於穩定英國政治和經濟、穩定歐盟,甚至是世界政經形勢的穩定,也應該是一件好事情。

不過,願望是美好的,現實與未來仍然是不確定的。假如贊成脫歐的民意仍然佔據了多數,或者是贊成留歐派只是以微弱的優勢戰勝脫歐派。從而導致脫歐派要求重新舉行公投。如果出現這些情況,英國政府又應該如何來應對呢?

英國在脫歐問題上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正好就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在脫歐公投舉行前,歐盟相關國家領導人、相關專家學者甚至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曾經嚴厲地警告,說脫歐將會給英國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

然而,專家與好心人士的苦口婆心,卻敵不過英國政客們巧舌如簧的煽動與操弄,說脫歐之後將有利於英國甩脫包袱輕裝前進。然而,事到如今,那些善於操弄民粹政治的政客們一個個都不見了,留下的苦果卻要全體英國人來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