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10歲兒子舉報爸爸: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真的好嗎?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中國人口與經濟調研和預測報告》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全國登記結婚的夫婦有558萬對,比前一年少了近50萬,而離婚的卻有185萬,多了近20萬。

由此可以看出,許多人已經不再選擇死守婚姻,而有了更多的選擇。

如果離婚不可避免,那麼儘量保持體面地分開,更不要讓孩子參與到硝煙瀰漫的感情大戰中,因為那樣做除了讓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增長外,對事情的解決幾乎毫無幫助。

1、不以孩子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

近日,有一個“孩子舉報親生父親”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關注。

在視頻中,這名10歲的男孩說道:“我正式宣佈退學、退群,這已經是我爸爸使我第三次不能正常上學了......爸爸婚內出軌,父母離婚。這可惡的“人渣”(稱自己的父親)既不放棄撫養權,又不管我,把我扔給媽媽!”

除此之外,男孩還舉報父親違法、違規,開了2家皮包公司,並稱其:“招搖撞騙,違規經營,偷稅漏稅!

媽媽教10歲兒子舉報爸爸: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真的好嗎?

而母親承認,孩子讀的文稿是自己寫的,但是屬於事實,此舉是希望拿回自己該拿的東西。孩子的爸爸則聲稱兒子被人教唆,自己已經報警了。

曾經的恩愛夫妻,如今卸下臉面,甚至不惜以孩子為武器,開啟互相傷害模式。

羅蘭·米勒/丹尼爾·珀爾曼在《親密關係》中有一個觀點,在某些情況下,父母關係破裂但又不離婚時,對孩子的傷害,將比他經歷父母離婚更加糟糕。

媽媽教10歲兒子舉報爸爸: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真的好嗎?

所以如果婚姻確實維持不下去了,與其糾纏不清,不如彼此放手,反而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在離婚本身,而是對待離婚的處理方式,以及離婚以後的生活方式,才決定了對孩子的傷害程度會有多深。

是一次性傷害,還是持續性傷害。

在這件事情中,媽媽讓孩子錄視頻舉報父親,或許背後有許多隱情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是讓孩子參與到父母的感情大戰中,真的合適嗎?

如果對方的行為確實違反了道德和法律,你可以選擇反抗、報警,用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最大的可能或許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2、不讓孩子受到持續的傷害

離婚是夫妻對一段感情的絕望,而孩子通常只能無奈地蜷縮在這份絕望的陰影之下。

孩子和大人的區別在於,父母有選擇權,而孩子往往沒有。

夫妻兩人如果過不下去了,可以選擇離婚,回到單身狀態,但是孩子無法選擇讓自己沒有出生過。他只能在壞和更壞之間做一個選擇。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霍布森選擇效應。

英國劍橋有一個做馬匹生意的商人霍布森,他曾給顧客承諾,凡是買或租他的馬的,只要開個價,就可以在馬圈中任意挑選,但必須是能牽出圈門的馬,牽不出去的不行。

看起來很誘人,但其實這是一個圈套。因為他的馬圈門很小,大馬、肥馬、好馬根本就出不去,只有那些小馬、瘦馬、弱馬才出得去。

你能挑選的只能是差的馬,所以霍布森選擇效應其實就是一個陷阱,讓人們自以為做了選擇,而實際上卻只能在壞的結果中選擇。

離婚的時候,父母常會讓孩子選擇跟誰,或者要什麼,看似給了孩子選擇權,但已經自然地把最好的排除了,孩子只能勉強接受壞或者更壞的選擇。

就像霍布森選擇效應一樣,不管怎麼選,都只能得到一個不滿意的結果。

離婚的家庭,孩子其實已經沒有選擇了,那麼最起碼的底線是,不要讓孩子介入到長期的痛苦中,不要讓他受到重複、持續的傷害。

3、不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

如果最終離婚不可避免,那麼儘量不要讓孩子直接介入到兩個人的感情糾葛中,更不要強行讓孩子站隊,去攻擊另一方。

托馬斯·林奇在《酗酒、貓與讚美詩》中說:“在孩子聽得見的地方,對前任、配偶的惡習批評得口無遮攔,是很糟糕的。父母都已經因離婚而分居了,他們小小的自我還得被言語的戰火撕裂,那些話讓他們的心沒辦法和自己的愛與身份站在同一邊。他們要是提出異議,那就是背叛;要是贊同,那也是背叛;要是靜靜地默認,便成了一道傷口在心裡慢慢化膿潰爛。”

媽媽教10歲兒子舉報爸爸: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真的好嗎?

演藝圈裡,明星離婚的事情也不鮮見,有的開撕到底,有的平和分手。

毫無疑問,那些分開後仍能平靜以對,不出惡言的夫妻,對於孩子的影響更正面。(朵媽聊育兒)

當初李亞鵬和王菲離婚後,媒體曾一度擔心李嫣的成長。

但他們兩人即使分手後,從來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或指使孩子去攻擊另一方。共同組成的家庭雖然破碎了,可對孩子的愛並沒有變少。

所以李嫣與爸爸、媽媽的感情都很好,仍然活得陽光自在。

2018年7月,李嫣參加在巴黎舉行某童裝品牌春夏系列大秀,8月參加綜藝節目《幻樂之城》第三期,都以優異的表現,吸粉無數。

媽媽教10歲兒子舉報爸爸:把孩子扯入離婚大戰中真的好嗎?

▲李嫣在2018巴黎春夏時裝秀亮相

電視劇《離婚律師》中羅驪說:我相信愛情,但也相信愛情會死。

愛情死去的時刻,往往就是婚姻終結的預告。

可是婚姻的終結,卻並不是生活的句號。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應該背上那麼沉重的枷鎖和仇恨上路,那樣太累了。心靈一旦種下陰暗的種子,眼睛裡能看到的陽光就會變少。

4、婚姻結束了,但對孩子的愛不應結束

心理學家提出,不良的婚姻關係對孩子的社會交往影響非常大,因為兒童會觀察父母起衝突時所採取的解決方式,並模仿運用到自己將來的人際關係模型中。

如果父母不斷地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通常會激起孩子的仇視之心,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不管是被罵的一方,還是灌輸的一方,最後得到的結果都不會是好的。

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會因此大幅度降低,很難相信世間有美好的東西,畢竟父母已經做出了醜陋的示範。

我們希望,婚姻或許有終結的一天,但留給孩子更多的還應該是愛,而不是敵視與仇恨。

把陽光播在孩子心靈,遠比讓陰暗在其中滋生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