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致富,你得認清這幾點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很多讀者想讓良叔聊聊理財,我知道他們也許覺得依靠理財就可以發家。

但是,在這裡,我不得不說個實話:很少有人單靠理財就能發家的

這句話想當然的會引起爭議,所以我必須解釋幾點:

1. 這件事要放在足夠長的時間段去看

良叔倒是見過在某個階段靠理財賺過錢的,而且還不少:靠炒期貨、炒股、甚至放小貸的。

他們確實發過家,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他們便會將吃的都吐了出來,甚至是膽汁。

2. 所謂理財發家的人,很多本來已經很有錢了,只不過能靠理財變得更有錢

我家鄰居,兩口子都不上班,有兩個娃。老公天天打高爾夫,老婆天天吃吃吃,買買買。

他們很有理財頭腦和理財知識,很多朋友都會找他們請教。

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是靠理財發家致富的,那就完全錯了。

我所知道的是,老公之前是做報關公司的,十幾年前,每年都能賺個100多萬,當時就拿錢投資房地產。

7年前把報關公司賣掉,得到的錢買了一個門面房。前年有個大房地產商,把那一帶門面房都收走了,包括他的門面,這下他們兩口子算是財務自由了。

他們有如此多的現金,所以才會非常看重理財收益,瞭解各個渠道的風險狀況和收益水平。

有次一起下場打球,他老公向我透露,他們的理財收益水平也就在8%左右。

按說這收益不算很高,但是考慮到他們的資金量和安全性,這種收益已經是很不錯了。以他們的本金量來計算每年的收益,也是筆不小的數字。

因此,你可明白理財只是為財富增值,如果你壓根沒有什麼財富,理財不就是無本之木嗎?

如果你只有1萬元的本金,就算每年給你15%的收益,你也富不到哪裡。

關於理財致富,你得認清這幾點

3. 穿過複利的假象

你一定聽過“複利”這個概念,據說是巴菲特發明的,簡單的意思就是錢滾錢,指數級增長。

這個概念讓人很著迷,也是很多理財課都會講的內容。

但是,大家都容易忽略了兩點:

一是本金規模的影響;

二是負複利的影響。

先說第一點,本金規模的影響。也就是說,你的啟動資金夠大,才會有意義。

比如,你的啟動資金只有1萬,假設每年有15%的回報,短期內根本沒什麼意思,5年後你才能再賺1萬。

只有把時間線拉長,才會有意義,比如30年的收益,差不多是65萬左右。

可是,別忘了30年後的通脹,你很難說那筆錢的實際價值還有多少。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可能在想如果有10萬,每年15%的收益,30年後就是650萬。即使存在通貨膨脹,看起來也很誘人,對嗎?

關於理財致富,你得認清這幾點

那我們來說說第二點,負複利的影響。

我們在思考複利時,總會想當然地認為它一定是正的,可你有沒有想過,它也有可能是負的?讓你的錢越變越少?

就好比,你用100萬買了一支股票,一下子漲了50%,你有了150萬。

可是,還有一種情況,那隻股票跌了50%,只剩下50萬,這時需要再漲100%才能回到原來的本金100萬。

而且很多時候,剩下的這50萬,還會讓你再虧,只剩下25萬,這時就要翻四倍才能回本。

所以,回答上面的那個問題,10萬連續30年15%的收益,看起來很不錯,然而你忽略了一點:

連續30年穩定15%收益的渠道可能根本不存在。

而你在追求高收益的時候,必然也要承擔一項成本:風險

但凡高收益的,必然要承擔風險,只要在30年中,有一次負收益,那個所謂的“複利鏈條”就會斷掉。

因此,你可能覺得在股票市場每年賺15%甚至更高,很簡單,只要這樣持續30年,在複利效應下,你就會變得富有。

但還是勸你醒醒,高收益必然有高波動,只有源源不斷地追加本金,才能對沖高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所以,我們總說巴菲特的複利概念,卻不知道,他旗下的保險公司,就彷彿是鈔票印刷機,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子彈,波段底端層層買入,在中線上端層層賣出,這樣的成本才會被攤薄,才會有所謂的收益穩定性。

關於理財致富,你得認清這幾點

說這麼多,其實還是那句話,你想要的財富,必須是掙出來的,這是偷不了懶的

你必須掙到足夠多的本金,理財才會讓你更富足。

當你收入不夠多時,學習理財可以培養好的習慣,讓自己有些計算思維,這些益處毋庸置疑。

但是,從一些讀者的留言來看,他們對理財抱有太高的希望,這讓良叔有點擔心。

這會導致自己的孤注一擲,最後反而連本金都虧空了。

尤其是最近股市開始回暖,根據種種跡象來看,應該會有波行情,肯定又會有不少人一頭扎入。

良叔也想在此提個醒,如果有閒錢,當是個投資,倒也無妨。

但是,如果想借此大發一筆,還是勸你小心為妙。

中國第一代股票操盤手,也是唯一一個倖存者花榮,寫過幾本自傳體小說,我記得他講過:

他這一輩子,只見過一個人在中國股市中全身而退。

那是一個溫州老闆,買了一棟辦公樓,請花榮幫他操盤。

正趕上一個大牛市,那老闆賺了十幾個億,然後,那老闆將股票全部賣出,將資金取出,把賬戶註銷,把辦公樓賣掉。

從此退隱江湖,再沒踏入股市。

這故事能讓很多人激情澎湃,但是花榮卻說,自己這麼多年,見了形形色色那麼多人,只有這麼一個人。

而且,他還說,根據對人性的理解,也不會再有第二個人了。

-END-

關於理財致富,你得認清這幾點

潮汕吃法 ——攝於2019年3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