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曾經六出祁山進行北伐。那麼,祁山究竟在哪裡呢?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祁山究竟在哪裡

據臧勵龢《中國今地名大辭典》“祁山”條說,在今“甘肅西和縣西北,蜀漢時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引《水經注》說“漢水北連山秀舉,羅峰競峙,是為祁山。山上有城,極為嚴固。昔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因此,祁山在今甘肅省東南部,大體上位於天水與武都之間。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六出祁山僅是大概說法

但所謂六出祁山僅僅是大概說法,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記住罷了。就好像“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水淹七軍”等一樣,這也是通俗演義小說為了便於記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慣用手法。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諸葛亮北伐實際僅5次

根據《三國志》陳壽的記述,實際上諸葛亮北伐只有5次。所謂第四次從漢中出兵,實際上是魏軍主動伐蜀。《晉書》記載“帝(司馬懿)自西城(今陝西省安康縣)鑿山開道,水陸並進”等記載來看,其主攻方向是漢中,與祁山直線距離約2百公里,因此蜀軍也是從漢中方向迎戰。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六出祁山有兩次在斜谷

所謂“六出祁山”嚴格意義上說,只有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是主攻祁山附近。第二次和第六次實際上是出斜谷道。斜谷,據臧勵龢《中國今地名大辭典》“斜谷”條說:“在陝西眉縣西南…《三國志・蜀書》:出谷,抵褒城,長四百七十里。谷口有關日斜谷關。”這個褒城在今陝西省漢中市西北。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諸葛亮北伐關中只有兩條路線

蜀軍要佔領長安,奪取富庶的關中平原,進而多取中原。只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條是出祁山由西向東大體上沿渭水南岸進攻,雖然路線較長,不過相對比較好走;另外一條就是從漢中出斜谷道,這條路雖然要穿越十分艱險的秦嶺,有些地方只能走棧道,但是近得多。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最成功和最精彩的兩次北伐

在六出祁山中,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就是最後一次,這次蜀軍準備極其充分,堅持時間最長,打得最遠。如果不是諸葛亮中途病逝,說不定就能夠佔領長安,在關中立足。不過最為人熟知的還是第一次,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大意失街亭”、“揮淚斬馬謖”、“空車計”等一連串精彩故事都發生在這一次,把諸葛亮的神奇智慧和超凡膽略都發揮到極致。

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實際上兩次走斜谷,一次出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