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粤剧的‘魂’要保留,同时也要用新的手法和观众沟通,和时代接轨,这样戏才会好看”。

近日,香港导演毛俊辉在深圳文化馆作公益性艺术讲座。期间,他向到场观众介绍了粤剧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同深圳粤剧“发烧友们”分享了他在香港和美国的多年艺术创作经历。

毛俊辉出生于上海,成长在香港,从小受中国传统戏曲熏陶,多年来致力于从事香港戏曲艺术教育和推广香港本地原创粤剧作品。他曾担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和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曾获赠“桂冠导演“名衔。

此次,毛俊辉带着他执导的全新粤剧经典《百花亭赠剑》赴深参加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活动。深圳是新版《百花亭赠剑》的内地首发站,于3月29日及30日19:30亮相深圳保利剧院。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新瓶装旧酒:用新的手法“活化经典”

若将戏曲内容比作”酒”,形式比作“瓶”,那么,这部“更新版”《百花亭赠剑》则是一次对粤剧经典的创新改编。和旧版相比,新版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进一步深耕细作,表演形式上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比如,其唱段采用了更简单直接的对白,节奏更为紧凑明快,配乐中加入了不同的乐器元素来丰富每一个唱段,以增强戏剧气氛和表演张力。

新版《百花亭赠剑》是香港资深艺术家和年轻一代粤剧演员共同创作的成果。毛俊辉导演带领原班创作团队重新调整剧本,并首次启用了年轻的演员班底,由青年粤剧演员担任主创,希望吸引新的年轻观众。在粤剧观众呈现“老龄化”趋势的当下,年轻粤剧演员的加入为传统粤剧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毛俊辉表示,舞台上年轻面孔的出现让新版作品获赠了一个有朝气的名字——“青春版”《百花亭赠剑》。

粤剧推广:好作品才是粤剧的生命

深圳作为一座外来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市民来说,在对粤剧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语言关成了粤剧推广的一大难处。在被问及如何在深圳向更多人普及粤剧时,毛俊辉一直坚信,艺术创作应该做好的本质工作就是——“拿作品说话”,粤剧的推广也是基于作品获得受众认可的前提之上, “观众对一种艺术形式感到如何陌生都没关系”,关键是艺术创作人要舍得投入时间和心思去打磨出精品粤剧。只有当观众看过戏之后获得了良好的直观感受,为此艺术文化所吸引,才会愿意对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和愿望。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我们希望做出一个人人都能欣赏的粤剧,受新老观众喜爱的粤剧,为传统粤剧找出新的方向,推动广东粤剧继续向前走”,毛俊辉表达了这样的希冀。

艺术要有“现代性”,做到“因时而变”

“现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艺术,我们也要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毛俊辉表示,传统戏剧创作应与快速变化的时代同步,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以丰富、改良粤剧传统的表演形式,秉持开放的心态,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近粤剧。

在戏曲创作加快步伐求新求变的同时,毛俊辉也强调了要对粤剧粤曲的本质的理解不能“偏”, “一台戏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做很多花样去讨好新的观众,是不可取的,也是不长久的,观众看完之后也许很快就忘记了”。

视频|粤剧如何因时而变,香港戏剧“桂冠导演“毛俊辉如是说

据了解,公益性艺术讲座是深圳市文化馆常设的三大“文化惠民”活动之一,全年有将近20场公益性艺术讲座在这里举办,其讲课主题包括有,佛学、美学、国学、插花、声乐等等。“我们会邀请国内和省内的知名艺术专家来做‘接地气’的讲座,增强市民们的‘收获感’和‘幸福感’,提升艺术修养,彰显深圳人的文化自信”,深圳市文化馆培训辅导部部长常虹说到。

除此之外,深圳市文化馆全年还为市民提供公益性艺术培训和26场公益展览(包括有摄影展、书法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展览等),均免费向市民开放,旨在为市民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撰文】刘越亚 郭悦

【图片】刘越亚

【视频】刘越亚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