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2019劇集十問:擁抱訂閱時代,告別流量思維!

風口會出現在與目前所有的劇在題材、主創、調性都完全不同的短劇集,風口需要一個爆款產品的引爆,之前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過程。

苏晓2019剧集十问:拥抱订阅时代,告别流量思维!

冬日已去,萬物逢春。如同生命一樣,一個行業也會遇到它的寒來暑往,盛衰榮枯。

進入春天,作為國內行業最受關注的動態,檸萌影業創始人蘇曉的行業“十問”都會引起業界的廣泛討論和媒體的海量傳播。

媒介環境嬗變,行業監管趨嚴,如今的劇集行業,正在用心探索前行的最佳路徑。對於這樣的現狀和前景,蘇曉這次有什麼要說?

詳見下文———

冬去春來,我們在反思自身中希冀明天。今天的行業問題是過程不是結果,都是前幾年瘋狂付的代價。結果是,當手機已是“人體器官”形影不離時,當人人都能“15秒成名”時,用戶對娛樂內容的要求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主導劇集行業前行的究竟是手機時代、短視頻時代,還是“內容為王”時代?

思考,看未來;冬天,不辜負。

▍一問:5年前的市場,我們回得去嗎?

現在很多人懷念回到5年前:資本沒那麼瘋狂,平臺間和諧共處,創作者為成就作品勞作,各類題材百花齊放,擺脫瘋狂、尋求理性,可這樣的市場環境我們回得去嗎?

5年過去,資本的無限追捧一去不返,賭IP、賭小鮮肉的創作方式一去不返,網劇的寬鬆審查一去不返,大劇的超高毛利一去不返。舊的標準已經打破,新的標準還有待時日。價格體系、評判體系、平臺格局、審查標準都在摸索而行。市場並未見底,銷售價格還會下降,部分影視公司會關門。支撐從業者的唯一信念是熱愛,愛劇、愛創作,因熱愛而堅持,因堅持而見希望。

相信一條:觀眾要看好劇

▍二問:混亂的數據中,如何判斷一部劇播得如何?

觀眾並不關心數據,從業者和廣告主才需要數據。現在對一部劇的評判數據混雜,收視率被汙染,幾大視頻網站各說一套,豆瓣評分又過於小眾,從業者已無從準確判斷一部劇究竟觀眾愛不愛看。

從本源上看,收視率是電視時代反映有多少用戶觀看一個節目的權威指標。到了流媒體時代,也延續這樣的流量思維和廣告模式,視頻網站衡量節目的核心指標是播放次數(VV)和獨立觀看用戶數(UV)。

但隨著商業模式演進,今天對視頻網站來說,一部劇能帶來多少新會員已經是核心指標。再往後,隨著會員數接近飽和,一部劇能留存多少會員以及會吸引多少用戶單獨為產品付費會更加重要。所以數據衡量在產品方向上會從用戶觸達率轉向用戶滿意度。Netflix已經非常重視有多少用戶完整看完了一部劇,而且不快進。

未來最有價值的數據,是導向用戶滿意度的指標。

▍三問:流量時代會終結嗎?

流量一直是廣告投放的根本,但現在廣告主宣告:劇集的流量時代正在終結

傳統電視臺的線性收看模式,觀眾是完全被動不能選擇的;到了視頻網站的點播模式,用戶可選擇內容,但廣告還是貼片形式,賭大流量產品。

隨著大數據的運用,字節跳動系的產品率先改變廣告模式,變成精準推送模式,精準細分用戶、細分產品也帶動了精準細分廣告。

流量思維落後了,這幾年電視臺廣告下滑的幅度比收視下降的幅度大,而視頻網站2018年頭部產品的流量只有2017年的1/2。但廣告反而看漲,原因就是精準推送廣告的佔比越來越高,意味著看同一部劇不同用戶看到的廣告是完全不同的

流量時代終結會催生To C化時代的到來,廣告帶動產品尋找用戶,產品未必追求全民相,專注垂直人群也會受廣告主青睞,而廣告形式、播出形式也會更加靈活多樣,一切服務於用戶的購買行為。

▍四問:這麼多劇,用戶看得過來嗎?

2018年,全網上線劇集433部,衛視播出劇145部,用戶全年觀劇時長103小時,和前兩年相當,也就是每個用戶一年看劇不超過10部。

論貢獻,據騰訊視頻統計,前18%的劇集貢獻了

58%的流量、67%的會員拉新和65%的收入,頭部效應依然明顯。而有一半的劇貢獻很小,用戶很少問津。

論投入,國內幾大視頻網站一年投入約600億在自制內容上,打造劇集218部,單集投資不到1000萬元。2018年,Netflix投入130億美元在原創內容,打造影視劇82部,單集投入超過1000萬美元。供需關係決定了視頻網站對劇集投入的趨勢是做精頭部,產量需求逐漸減少一半。

前幾年視頻網站追求流量同質化的戰爭正走向精耕細分化的戰爭,深挖用戶、細分會員、精耕會員付費模式。

▍五問:爆款是如何煉成的?

超級內容有超級效應。這幾年很多企業都在追逐“賭爆款”,結果賭大IP的輸了,賭大明星的輸了,賭大投入的也輸了。瘋狂的事物不長久,2018也就少了許多爆款。

冷靜細想,爆款不能靠賭,而是靠千錘百煉、伺機爆發。爆款都是求新之作,題材和類型都有極大創新,也都要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風險,《琅琊榜》《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人民的名義》都是當時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爆款也都是共鳴之作,滿足民眾某種集體情緒的洶湧釋放,但也不能完全用藝術標準來度量。

因此,靜下心來追尋創作規律,不斷洞察時代情感的脈動,創作上求新求變,是所有業內人一直要做的功課

▍六問:短視頻會影響長視頻的生存嗎?

內容產業,一切競爭的本質其實是人們的時間。

2018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近飽和,用戶的視頻使用時長還在增長,短視頻在搶奪用戶時長上首次超越長視頻,抖音的日活用戶已突破

2.5億人次,之後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短視頻用戶體驗屬於耗時減壓型,沒門檻、不需思考。看短視頻兩小時,放下後可能不記得看了什麼。短視頻又更能發揮豎屏傳播、算法推送、用戶時間碎片化、開發交互功能和未來5G商用等優勢。

長視頻不斷受到擠壓,就像當年電視威脅報紙、廣播,這是媒體的迭代。劇集這類長視頻產品,全民爆款劇會越來越少,逐步走向垂直人群,劇集商業模式上逐步向電影靠攏,變成低流量、高單價產品。告別廣告,走向收費。

▍七問:短劇集的商業模式走得通嗎?

觀眾覺得如今平均40集一部劇太長、注水嚴重,希望瘦身到10~20集。但製作公司覺得短劇集的單集成本太高,入不敷出。而平臺覺得廣告客戶不支持一部劇只播10天,投放期太短,沒有效益。

在海外,電視臺播短劇集都是周播,1周1集能播3個月,廣告歡迎這個模式;但在國內,觀眾日播電視劇看慣了,無法接受在電視上1周看1集的形式。

短劇集的商業模式不能靠廣告,而是要靠會員收費。如今視頻網站已經積累了近2億人的會員基礎,用戶付費是希望看到更優質的內容。

未來,平臺會嘗試用戶為單劇額外付費,為某一類型劇的頻道付費,為一次性看完付費,這是短劇集的商業模式出路。就看內容夠不夠好。

▍八問:做內容的會掉進手機陷阱嗎?

大數據經常教育做內容的:現在80%以上的觀眾在用手機看劇集,而且“生死7分鐘,黃金前3集”,觀眾只用7分鐘判斷這是不是我要看的類型,看3集就判斷好不好看,然後果斷棄劇;大數據還教育我們:“2倍速”成為年輕人看劇的剛需。這些數據和算法給製作業套上了“緊箍咒”——劇的開頭太重要,要讓觀眾一見鍾情,觀眾越來越沒耐心,只能迎合需求,不要奢望與用戶的耐心搏鬥。

做內容的人快要掉進一個手機時代的陷阱:新聞、朋友圈、抖音都是用來“快刷”的,劇集一旦放在手機上看也必然如此。快速瀏覽的功能滿足了時間碎片化的需求,但也助長了現代生活的焦慮。我們塑造了工具,工具再反過來塑造我們。

做內容的人要避免手機陷阱,不要讓所有劇集拋棄電視臺,也不要做成簡單粗暴的爽感劇。

我們很快會懷念全家圍坐電視機前看劇集的日子,很難想象砸掉所有電影院,電影只能在手機上看會是一個怎樣的市場前景。

▍九問:內容公司上市為什麼?

影視股前兩年最高的時候市值1000億元,現在不到200億元,爆倉、易主、業績虧損、商譽減值的公告滿屏飛。事實證明,錢並不能幫你做出更多好的劇本,創作的想象力不是靠錢推動的;事實證明

,影視公司業績增長靠產能擴張是很快能見到瓶頸的;事實證明,有了錢,內容公司涉足其它行業並不靠譜,劇集和電影之間都很難跨越,更別說遊戲、房地產。

那內容公司要錢幹什麼?起步的時候需要資本介入幫助買IP、吸引人才、投入產品,可一旦做起規模完成積累後就得警惕資本。你算一算賬:靠每年生產幾部劇和電影,如何保證未來10年中每年利潤20%的持續增長?95%的影視公司不適合擴張和上市,美國內容公司的實力比我們強,但也沒幾家上市的。

內容公司如真有做平臺、做渠道的野心,就得掂量掂量自己內容夠不夠多、IP夠不夠厚、門檻夠不夠高,肯定了再去與資本對接。

▍十問:劇集行業還會有下一個風口嗎?

一定會有!迎接春天的信心只有一條:用戶需要好劇

上一個風口的出現與視頻網站的崛起有關

,視頻網站之所以能迅速勝出,就因大大提升了用戶看內容的體驗——可以隨時點播看、跨終端看、邊看邊互動發彈幕、跳過廣告看,同時,網絡上可看的劇集題材更豐富。所以,下一個風口一定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體驗有關

短視頻無法取代以故事性取勝的劇集,用戶的需求是更極致的劇情、更精良的製作、更短小,全劇一次性上線花錢看完。

風口會出現在與目前所有的劇在題材、主創、調性完全不同的短劇集。

風口需要一個爆款產品的引爆,之前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過程。

苏晓2019剧集十问:拥抱订阅时代,告别流量思维!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