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揭祕趙匡胤家世:太爺爺正處級,爺爺正廳級,父親軍隊高幹

小說:揭秘趙匡胤家世:太爺爺正處級,爺爺正廳級,父親軍隊高幹

傳奇,從一聲啼哭開始。

後唐天成二年 (927年) 二月十六日,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靜謐的夜空,一名男嬰在洛陽夾馬營的一處宅院呱呱墜地。

喜得貴子的男主人叫趙弘殷,他給自己的孩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趙匡胤。

匡,匡扶社稷;胤,子孫相承。

從“趙匡胤”這個名字,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孩子寄予的期望,可這個時候的趙弘殷一定不會想到,這個新生的嬰孩和他偉大的名字將被寫入歷史,被後人仰望。

正式介紹第一男主角前,先來認識一下他的父輩們。

趙朓,趙匡胤的高祖父,娶妻崔氏。趙朓“以儒學顯”,唐朝時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縣令,國家正式公務員,縣處級幹部,奠定趙氏官宦世家之基。

趙珽,趙匡胤的曾祖父,娶妻桑氏,同樣投身仕途,“歷藩鎮從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按唐後期官制,藩鎮從事是藩鎮的幕職僚屬,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最高長官,但如果據此認為趙珽老爺子從低級幕職一直幹到了國家高級幹部,那就錯了。唐末官制十分混亂,藩鎮的一般幕僚、軍隊中的小頭目都可以兼領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之名(術語“兼憲銜”),所以趙珽仍是低級幕僚,沒能改變趙家的前途命運。

趙敬,趙匡胤的祖父,娶妻劉氏,“慷慨有大志”,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刺史。

在唐朝,刺史是一州行政長官,相當於一市之長,堂堂正廳級幹部,這個級別足以光耀趙家門楣。趙氏歷經三代百餘年的奮鬥,終於成為當地較有聲望的家族。

趙氏世居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與幽州(今北京)毗鄰。史料記載,趙氏從趙朓開始“以儒學為業”,祖孫三代“累代仕宦”,乾的都是文職,但他們的成功靠的不是科舉入仕,而是依附“河朔三鎮”之一的盧龍節度使(又稱范陽節度使、幽州節度使,駐地幽州),這可從趙氏三代任職地都在盧龍鎮下,趙朓更是出任幽都令推斷出來。

這種攀附藩鎮軍閥的途徑十分務實,因為在當時的形勢下,朝廷沒有權威,藩鎮才是歷史舞臺的真正主角,一個人無論是要安身立命,還是要建功立業,都離不開藩鎮這個平臺。

趙氏家族的成功之路到趙敬這一代,遇到一個重要轉折點。

唐光化二年(899年),盧龍節度使劉仁恭跟強大的朱溫火併慘敗,自此一蹶不振。作為劉仁恭下屬的趙敬認清形勢,為避覆巢之禍,舉家搬遷到了保州(今河北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他的兒子趙弘殷就出生在這裡。

失去盧龍節度使這棵大樹的庇護,再加上舉家遷徙,趙氏到保州時已經家道中落,淪為庶民。趙弘殷無法沿襲父輩的入仕之路,必須從零開始,打拼自己的事業。

在那個紛亂混戰的年代,從軍是一份危險的工作,卻也是成功的捷徑。

前提是足夠勇敢,足夠命大,能在無數的戰鬥中倖存下來,並且跟對了有眼光、有前途的領導。

幸運的是,趙弘殷基本具備了這些條件。

憑藉擅長騎射的優勢,趙弘殷投入鎮州王鎔(原成德軍節度使,被朱溫封為趙王)麾下,由於作戰驍勇,屢立戰功,他頗受王鎔賞識,不但衣食無憂,事業有了保障,還順便解決了老婆問題,娶了定州人杜氏(即後來的昭憲太后)為妻。

王鎔祖上累世皆為藩鎮節度使,自其父王景崇以上四世五人先後襲任成德軍節度使,盤踞河北中部百餘年,是一個不受中央和任何藩鎮控制的獨立王國。但王鎔繼任時,卻正處於藩鎮兼併的高峰期,佔據河北中部的成德軍成為朱溫等各方勢力垂涎的肥肉。

王鎔此人沒有政治遠見,反而貪圖享樂,愛好煉丹,僅能靠著小聰明跟朱溫等大佬周旋,時戰時和,勉強維持生存,絕不是一個有前途的老闆。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鎔派趙弘殷率五百騎兵援助正與後梁作戰的李存勖。趙弘殷因勇猛善戰的表現得到李存勖賞識,便追隨這位後唐莊宗在禁軍任職,他也因此舉家遷到洛陽,又迎來了第三個孩子趙匡胤的出生。趙弘殷的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可惜命運實在捉弄人,寵幸宦官伶人的李存勖沒幾年就垮了臺。而後來的老闆都對趙弘殷不欣賞,中原形勢也在隨後二十餘年再度陷入混亂。

九二六年,李存勖被殺,李嗣源繼位;九三三年,李嗣源駕崩,李從厚繼位;九三四年,李從厚被殺,李從珂繼位;九三六年,李從珂自焚,石敬瑭建晉;九四二年,石敬瑭駕崩,石重貴繼位;九四六年,遼滅後晉,石重貴被俘;九四七年,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

短短二十年內,中原王朝三易其號,七位皇帝輪番登臺,上演了一幕幕君臣反目、兄弟相殘的慘劇。多少將帥重臣,前一日還大權在握,不可一世,後一天便人頭落地,性命不保,甚至坐擁天下的九五之尊,也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以致身首異處,江山易主。

對這些天下興亡的大事,小人物趙弘殷根本無力干預,他能做的只是用自己偉岸的身軀盡力支撐這個家庭,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

趙氏在保州時已經中落,趙弘殷先是搬到洛陽,後來又到汴京,家庭境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拮据。因為吃飯的人數增加了,掙錢的人卻只有一個。

正直的趙弘殷顯然不擅生財之道,一家人生活十分窘迫。這段經歷也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致趙匡胤當了皇帝后還經常回憶兒時的艱苦時光。

雖然形勢嚴峻,但趙弘殷和妻子一直感情融洽,兩人齊心協力,盡最大努力去呵護和教養孩子,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和諧的家庭環境 — —雖沒有錦衣玉食的豪奢,卻也不致流落街頭。正是這種環境造就了趙匡胤自信寬厚的人格和克勤克儉的生活方式。

在父母的呵護下,生逢亂世的趙匡胤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他熱衷於與小夥伴們玩打仗遊戲,尤其鍾愛一匹小石馬,經常扮作騎著駿馬、威風凜凜的將軍,指揮士兵作戰。

馳騁疆場,勇冠三軍,這或許就是少年趙匡胤的理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