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準1功

七、準一功(記作1功,依此類推)

1、贊一人善【釋】讚揚別人的善行善事,這是隨喜功德,其功德等於同於行善之人,不可嫉妒障礙。

2、掩一人惡【釋】隱惡揚善,是人之美德,見人惡應當反躬自省,我是否有這樣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此人即是我之善知識,感激都來不及,又怎麼可以宣揚他的過惡呢?

3、勸息一人爭【釋】以理相勸,息滅爭端。

4、見殺不食【釋】看到殺動物的情景,即不食此肉

5、聞殺不食【釋】聽到被殺動物的慘叫聲,即不食此肉。

6、為己殺不食【釋】常懷慈悲心,不遲專為自己而殺的肉食品。

7、阻人一非事【釋】阻止別人做一件錯事,並能勸領改正。

8、葬一自死禽類【釋】凡事見到已經死的飛禽走獸,暴屍於荒野或者道路旁,應當埋葬,令其安息。

9、濟一人飢【釋】救濟一飢餓之人。

10、留無歸人一宿【釋】留無家可歸之刃,住一晚上(今人慎重)

11、救一人寒【釋】北方冬天,天寒地凍,常有人收到嚴寒的逼迫,漁人遇人有此危險,應施於救助,令其免受寒冷。

12、救一細微溼化之屬命【釋】救以微弱細小的溼化類的生命,如蚯蚓等。

13、作功果薦沉魂(注:以下俱以百錢為一功。百錢約至人民幣60-70元)【釋】請僧人做超讀法事,或者自己修持,讀經唸佛,以此功德,超薦沉淪的孤魂野鬼。

14、放一生【釋】凡是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皆應愛護,放一生記一功。

15、散錢慄衣帛濟人【釋】若遇地震、澇旱、災荒、戰爭等天災人禍,應廣施錢財、食物、衣服等,賙濟災民,使災難中的人民獲得安穩。及時無災無難,若遇貧窮飢餓者,亦應施行救濟。

16、施藥一服【釋】凡佈施醫藥一服,記為一功。

17、饒人負債【釋】若借人財物,而人無力償還,不逼債,且能銷燬字據,饒益別人。

18、施行勸濟人文書【釋】凡是印刷勸人向善,戒殺護生、慈悲濟世之文章,其功德等同自己書寫。

19、還人遺物【釋】若是有人不小心將財物遺失,拾得之後,應歸還物主,不得佔為己有。

20、誦經一卷【釋】佛經是修正我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務必要讀誦正法經典,方能正其心誠其意,蒙受佛菩薩的教誨之意!

21、不義之財不取【釋】不仁不義、不是自己的金錢物品,不取不受。

22、禮懺百拜【釋】以真誠心禮拜懺悔,能消除一切惡業及災難,解除累世怨節,增益福慧,功德巍巍不可思議。

23、代完納債負【釋】代無力償還債務的人,償還債務。

24、誦佛號千聲【釋】以清淨心念誦佛的目的在於制心一處,將一切的妄念,歸於一句阿彌陀佛取代無量的妄念。唸佛時,若有妄念,不要理會妄念,只管提起正念,將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楚,聽得明白,記得清楚,出乎口,入乎耳,心乎印,心口耳一致,妄念自然就少了。

25、讓地讓產【釋】如安徽桐城六尺巷之由來,即是讓地之之結果。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城做官,他桐城的老家與吳姓鄰居,發生了地皮的蒸制,於是家人將書信送往京城,請他出面處理。這位大學士看後立即回信說:“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後,主動讓出三尺。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就成了“六尺巷”。張英有這樣的胸懷氣度,不僅他本人管至宰相,其兒子張廷玉,亦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宰相,可謂積陰德厚矣!

26、講演善法諭及十人【釋】凡是講演善法,勸人斷惡修繕,明達因果事理,勸諭十人,算作一功。

27、勸人出財作種種功德【釋】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應隨分隨力,勸導再記得親朋好友同事,明白正確的理財觀念,廣行佈施,如印經、放生、救濟等,皆是積陰德的善行。果能行大布施,可保財富不失。

28、興事利及十人【釋】凡是興建利人利己,富國強民的事,其利益能達到十個人,算作一功。

29、拾得遺字一千【釋】凡是在路上,或是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看到有字的紙,應把它撿起來,送往回收廠處理,或是送至焚化爐。這皆是愛惜字紙的善心善行。因為字是智慧的符號,人藉助於文字,才得以學習文化、智慧,故對字紙應當尊重。

30、飯一僧【釋】以飲食供養一位出家僧人

31、護持僧眾一人【釋】護持一位出家人,令其身心安頓,無四事匱乏之虞,而能安心修道!

32、不拒乞人【釋】若遇貧窮乞丐,隨自己所有,以宮頸心施與,不可拒絕。貧窮者是悲田,能以靜心佈施,就是以他的悲田,成就我的大悲拔苦,大慈與樂之心!

33、接濟人畜一時疲頓【釋】凡遇到人,或是畜生,因一時的疲勞困頓,應該予接濟幫助。如有人外出謀生或是求學,因不慎遺落錢財,或是受傷,又無人照料,遇此類狀況,應給予幫助。若遇受傷的動物,應盡心救治,待其恢復健康,然後放歸大自然!

34、見人有憂,善為解慰【釋】凡見別人有憂心之事,應善巧方便,解開勸慰,令其釋憂生喜。

35、不負託財物【釋】所謂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即此意也。對於朋友親族的託付,應嚴守承諾,不可見財而忘義。

36、建倉平糶【釋】建倉屯糧,平息饑荒時有人暴漲糧價。

37、修造路橋【釋】修橋鋪路,方便行走。

38、疏河掘井【釋】疏導河流,不致因河道不通而淹大水,掘井視為方便一方人士的飲水。

39、修置三寶寺院,造三寶尊像及施香燭燈油等物。【釋】建造修復三寶寺院,塑造、彩繪、鑄造、描畫佛菩薩像,用香、燭、燈、油物供養三寶。

40、施茶,施棺等一切方便事【釋】佈施茶水,我們在歷史書籍上常讀到,賣身葬父、賣身葬母。賣身葬夫之事蹟,現今社會雖然比過去富裕,然亦有貧窮之人,若自己的鄰里,或是偶爾路遇此等窘事,應伸出援手,助人度過難關,不計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