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三年,混個畢業證!讀二流大學研究生,我的收穫和損耗


“坐牢”三年,混個畢業證!讀二流大學研究生,我的收穫和損耗

這兩天總是在聊選擇這個話題,確實,很多同學都在面對各種選擇問題,有些是有的選,而有些確實是被逼無奈。。。

“坐牢”三年,混個畢業證!讀二流大學研究生,我的收穫和損耗

確認只給5分鐘的事件,有研友哭笑說:“本來覺得兩個小時就夠短的了,現在看來是我的見識短了,好歹也喊個預備不是!”,看來真是不缺生源啊!就像前幾天聊的,很多同學覺得211,985是好學校,現在覺得有學上就可以了!但是倉倉也建議大家,做好選擇,對的起的初心~


下面再分享一則來自一位研三“老前輩”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

先做一個背景介紹,我研究生就讀的大學是211非985,專業是工科院校的非優勢專業,總的來說是二流學校的二流專業。現在是研三在讀,最近一直在做實驗,整理大論文,在做專業上的總結的同時,也對自己這幾年的研究生生活有了一個回顧和總結。

近些年,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去年已經達到290萬,大眾輿論和很多考生都自嘲,考研是隨大溜,或是不想進入社會,逃避工作等等,把讀研究生當做是一個冠冕堂皇的退路,但其實不是的,最起碼研究生這兩年對我有很大的影響,不只只是一個學位證這麼簡單。



這兩年多,我的收穫

不要寄希望於別人會幫你想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問題出現時大家都是第一次遇見,作為事件的主導,你的決定,就是最優方案,實驗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實驗效率和實驗結果一樣重要;做事同理。

讀研和讀大學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上課考試修學分,吃飽喝足不掛科。而是要做出一些成果,在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時候,需要做前期的準備,開工後進程的把控,最後結論的分析以及中間經費要怎麼花能用到最好,和老師、加工廠師傅的溝通,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做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行動力,邏輯縝密程度,自制力都有更清楚地認識。但我體會最深的,是情緒的把控:在面對一個新出現的問題時,沉靜的語氣和神態,會增加你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如果漏怯、崩盤、赤裸裸的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完不成,旁人對你的質疑就會增多,解決的週期隨之加長。

在校期間,學習效率還是很高的,建議考些證書:教師資格證、二建證、計算機方面的各種證書,還有英語四六級是一定要過的,有能力的話再去考一下雅思託福,工科生能有很好的英語水平傍身,找工作的時候會很吃香。

有些朋友讀研期間跟的老師項目少,自己也就想要個畢業證(有些是調劑到一般院校和不喜歡的專業),那就儘可能的去做一些感興趣的實習,千萬別以為是學生就可以在宿舍裡隨意消遣,不然等到畢業的時候,只能抱怨白讀了三年!當然不用一定強調專業相關,興趣也很重要,總之要行動。

這兩年多,我的損耗

每做一個選擇前,總會猶疑,會恐懼自己的選擇是錯的,但真正走過了往回看,決定對錯的,從來不是選擇了哪條路,而是在路上,願意走多遠。我這兩年,最大的遺憾,就是不夠努力。

1、磨損對科研的尊敬

我研究生就讀的是工程類的專碩,是學院裡的一個小學科,研究生時期,導師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的導師之前從事了多年行政方面的工作,有心思搞學術的老師,心一定是靜的,能沉得住,坐得穩。

說句有點兒不敬的話,一名老師一旦動做行政的念頭,基本就被學術拋棄了,電話不斷,會議常開,中間商或者聯絡員這個身份可能更符合他們所做的工作,即使退下來不做行政,也失去了曾經對於科研的熱情,很難再踏實的看一篇最新的論文。

對於所帶研究生的要求就是:保畢業,實驗量做足;至於所研究的內容是否有實際作用,小論文的發表量多少和質量高低這些就都不在考慮的範圍了。這種略帶敷衍的狀態會傳染給學生,造成不積極的影響。所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學,選導師時一定要慎重,多去院校諮詢他的學生(已畢業的研究生可信度更高)。

2、雜事多,被困於經費

就我這一屆,有見過男學生幫忙洗車修車,搬家拿快遞;女學生幫著報賬,接導師的孩子下幼兒園。多多少少,大家都要幫忙乾點兒事,但都力所能及,也還能說的過去(相信每個學校都有這類現象)。

說不過去的是正經實驗舉步維艱,大量的實驗數據是大論文的基礎,而實驗的基礎是燒錢,導師的經費多少,以及願意為你投入多少,這決定了你的畢業進度以及這個過程的心態好壞。在讀書的時候,有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用來比較性價比,儘量不新建試驗檯;少買設備,多去刷臉借。

曾經設想的研究生生活和實際之間的差距,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來到這樣二流的院校二流的學科,你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因為,沒錢!因此朋友們,心態很重要。做好了選擇,就一定要把未來的計劃也定好!


“坐牢”三年,混個畢業證!讀二流大學研究生,我的收穫和損耗

“這世界上能給人選的多數是假象,其中最假的就是讓人以為自己有的選。”所以啊,想要讀研的同學們,不要去聽那些所謂的:女孩子年紀大了,不要一直讀書;書讀多了都是書呆子,高學歷低能力;學歷沒有用的,之類的言論。

旁人對你看似體貼的擔憂,給你一個聽起來是社會人過來人的說法作為選擇,這些是攪屎棍,他們不會真的來為你的人生負責。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真理,只要你想讀,就去努力爭取,你的信念才是唯一的指望,選擇只是看似重要。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19、20小夥伴有所啟示,最後倉倉想對大家說,加油吧,別放棄,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