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隨著中國人均GDP(地區生產總值)接近1萬美元,逐步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結婚率卻越來越低,並且越發達的地區結婚率越低。根據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結婚率為全國倒數前兩名,上海結婚率為4.4‰,全國最低。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結婚人數 /同期總人口數)為7.2‰,創2013年來的新低,而離婚率則連續15年上升。其中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如上海、浙江、廣東、北京,其結婚率越低(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絕多數人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們只是在與日俱增的不安全感裡,惶惑到底在發生些什麼?

而社會學家的概括則簡單直白得多:“中國婚姻或許在火速終結,中國家庭或許在快速崩潰。”

02

人類的生存與進化,一直遵循兩個基本的主線任務——“繁衍”+“生息”。

在制度經濟學眼裡,前者是人口再生產,後者是物質再生產。以繁衍和生息為中心,各自分化出兩套制度體系: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宗族組織,以及以物質生存與交換為紐帶的社會經濟組織。在家庭組織與經濟組織基礎上,為減少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才衍生出以稅收換取公共制度建設的國家機器。

換言之,家庭乃至國家,從來都不是天經地義的存在。

“日暮鄉關何處是”,有了婚姻,才衍生出愛人、家庭、宗族、故鄉與家國。多數人都能看到,家庭是所有個體最基本的生存屏障,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經濟單元,有“家”才有“國”,家庭若將崩潰,則“國”將如何?但多數人卻忽略了,如果沒有婚姻,家與國,都只是一個徒具其表,毫無意義的童話名詞。

以婚姻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家庭、宗族紐帶,數千年來一直都是我們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最大制度保障。但過去百年,發生了飛速的變化,我們經歷了土改以來宗族紐帶的徹底被打破,也在城市化大潮中經歷著家庭紐帶的日漸鬆弛,而現如今婚姻如果崩潰,將讓個體的存身的最小制度設計單元也消失無蹤。

這就是民政局最新數據公佈後,多數人說不清、道不明,卻又與日俱增的不安全感,所自何來!

數據顯示,婚姻的崩潰確實在加速。

撇開淺顯易懂但明顯粗糙的離婚率與結婚率,

我們從另一個更精緻的維度來審視一下這個危機:離結比。

所謂離結比,就是當年登記離婚的人數做分子,當年登記結婚的人數做分母得出的一個比值,是統計學上反映婚姻穩定程度最敏感的線性相關指標。之所以這個指標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是因為離婚率(結婚率)的分母,都是同期總人口數,而不是適婚人口數,這注定了離婚率(結婚率)是一個離主題相當遠的一個“隔靴搔癢”指標。而離結比的分子是離婚數,代表存量部分,分母是登記結婚數,代表增量部分,都屬於在(適)婚人口。兩者儘管不屬於同一個群體,但如果我們把20年前結婚的那批人的20年抽象為一天,則基本等同於同一批人在辦理結婚與離婚,其統計學意義與相關性是顯而易見的。

下圖為中國過去8年每年的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可以很清楚看出,結婚對數逐年下降,近年開始加速,6年時間大幅下降24.9%,而離婚對數則逐年攀升(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依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輕鬆計算出離結比。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萬對,2010年中國的離結比(離婚對數/結婚對數)為21%,2018年離結比已高達38%。短短8年,離結比以越來越陡峭的角度上攀,已經越來越接近50%(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這意味著,每兩對結婚者,就有一對選擇了離婚。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本應相對穩定的婚姻,實已脆弱不堪。

03

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這是上個世紀的1930年,一個叫沈從文的28歲青年教授寫給一個女學生的情詩。

那個女學生叫張兆和,那年19歲。在未來的日子裡,他確實等到了她,他們也相攜一生,無論是在沈從文五十年代不堪批鬥自殺的時候,還是以後其他更癲狂的歲月,一直到59年後,死亡把他們分開。但至少在那句情詩裡,張兆和與詩人,都從未老去。

所以,今天的我們會疑惑:如今的愛情與婚姻,為何會老去?

我們把婚姻與愛情分解一下。婚姻老去的核心罪魁,自然是人口

:適婚人口減少,結婚的人自然減少。而事實上,過去20年,中國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一路走低(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如果我們把20歲設為結婚門檻,同時把20年前出生的人口後推20年,會發現人口出生數與結婚率完美匹配(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中國在60年代是一個出生高峰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是另一個出生人口反升期,這兩個高峰期可以清晰解釋兩件事:

1、為何我們79年一實行改革開放,經濟就能迅速增長?一個長期打架惹事的學生,突然有一天想學習了,成績就能立即好起來?

2、以及2012年中國為何會進劉易斯拐點(勞動適齡人口開始絕對減少)?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一切,都在婚姻人口數據裡。

而愛情老去的核心原因,則與出生人口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中國離婚率幾乎不受人口出生率的任何影響,頑強上行(見下圖底部紅線):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社會倫理學中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自然也不能解釋愛情的老去。但經濟學可以。

婚姻的經濟學意義,在於可以降低人們生活及獲得諸多效用的交易成本,可是社會的現狀也許是相反。如果一個社會規則的制定,結果是離婚比結婚收益更大,整個社會終將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行走。

我們還是以更靠譜的離結比來尋找原因: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上圖近乎完美的數據,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愛情越容易老去。

經濟發達是表象。我們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其內裡:在中國,經濟越發達的地方,生活成本與壓力越大(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所以,有人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和拆婚藥。

很不幸,這句話,是對的。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歌手光良有句著名歌詞: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很不幸,光良,也是對的。

04

1918年11月7日,前清民政部小吏梁濟,突然向自己二十五歲的兒子梁漱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未來會好嗎?”

這個問題,拍腦袋是沒法回答的。有沒有地方安放婚姻與愛情,我們還是看數據: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從上圖,毫無疑問,未來的中國必須適應結婚的人數會越來越少,並加速減少的現實。

而生活壓力上,我們現在沒有辦法預測20年後的房價,但我們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未來20年後的年齡結構與撫養比

(見下圖):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3.5歲,我們粗略假設為75歲,上圖的數據非常清晰的告訴我們,20年後,我們的人口結構會是下圖所示:

全國結婚率創新低,不婚背後的真相是……

這意味著,你需要更努力,更小心地尋找地方,才能存放你的婚姻與愛情。

05

尾聲

婚姻的潰敗對個體、對族群、對社會意味著什麼?

原子化的家庭與個體。

人類是群居生物,在群體中,有群體的規矩。儒家的宗法社會,禮樂,就是規矩之一。孔子曰慎終懷遠,民德歸厚,孟子曰:“鄉人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這都是小群體為了存續而必須堅守的規範與道德。人在小群體中相互有預期,因此才能夠為小群體做出犧牲,為他人做出犧牲——自己為宗族而死,妻子孩子都不用操心,大家都會管。華夏文明未滅,跟這種由婚姻、血緣延伸出的家庭、宗族宗法制度關係極大。哪怕在五胡亂華的時候,北方豪族結堡自守,子弟兵戰鬥力爆表,也能護佑宗族和一方平安。

但這不是秦始皇要的,秦皇要的是編戶齊民,讓人成為原子化生存的生物,每個人都直接面對國家機器這個大怪獸,這樣他們就只能指望這個大朝廷為他們做主,保護他們,給他們平安。而且,幾乎是必然的,在這種原子化、散沙化下,每個人跟每個人都是敵人,告密、揭發、底層相殘會成為常態。當然,在帝國裡,每個人也是平等的,絕對平等,奴隸的平等。

在編戶齊民下,帝國才能完全徹底控制每一個人,汲取所有的力量。商鞅的變法,就是要把秦國宗族全部打散,把小群體拆解成原子,然後他們才能成為秦國軍國主義的一部分。這種體制在初期力量極強,因為官僚體系尚未形成,還算高效清廉,但墮落起來也極快,巨大的效率和力量,一旦失去目標,馬上就腐朽崩塌。

所以我們看到,秦皇統一14年後,天下無敵的秦軍就成了一團爛肉,居然被一群削木揭竿的戍卒打成狗。

無論如何,人類總在進化,我們會相信進化的力量,我們也會盡一切努力,為婚姻與愛情這些曾經那麼美好的東西,尋找到存放之地

,一如海子的那首詩: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而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