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文丨知味說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01


先來看一組人,牛頓,尼采,叔本華,笛卡爾,寫出《國富論》的亞當·斯密,韓國總統樸瑾惠,前國務院總理吳儀,胡歌,彭於宴,俞飛鴻,古天樂,陳喬恩。

這些人,有科學家,有哲學家,有政治家,也有娛樂界人士。這組人,有什麼共同點?都是名人嗎?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卓越貢獻?

這些在自己階層中的翹楚,都有一個共同身份--不婚者。

秉持不婚主義、保持單身狀態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從先前時候延續下來的“獨身主義”演變到後來的“試婚”、“同居”直到今天的“不愛”“不婚”“不育”。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或許你會覺得這些人是特意挑選出來的個例,乾巴巴的幾個數字,放在幾十億的基數里沒有實際的說服力,那麼請看下面的一組數據:

美國和法國的不婚率保持在相當大的比例,根據BBC的最新一期婚戀調查統計,2019年,美國選擇不婚的人高達49.8%,只是同居或者單身;法國只有19%的人進入婚姻,除了同居這種不婚形式,還可以各住各的,各有各的生活。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2018年,50歲仍未結婚的男性,高達23.37%,女性達14.06%。也就是說,50歲年齡段,日本男性每4人就有1人、女性每7人就有1人終生未婚,孤獨終老。

這樣的人,在未來的多年的處於這樣的狀態,抱有對外“寧可單身,寧可孤獨,”對內調整自己的需求模式,降低慾望。這樣的現象衍生了很多的社會狀態,比如:丁克,0慾望群體,佛性生存者。

一名社會學家炮轟過這樣的群體:年輕時候貪玩,不趕緊結婚生孩子,到了老了想讓國家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

任何社會狀態的誕生,都有其合理的存在,從一開始的通常夾雜有厭惡恐慌震驚等一系列反應,到進入冷處理階段,慢慢的進入正常的軌道,這樣的事物多不勝數,最明顯的例子是同性戀。

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也正為了這點和中存“異”。總要有人,走著與循規蹈矩不一樣的叛逆。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02


我身邊有一個閨蜜,過來年馬上三十歲,屬於被催婚大軍裡的骨灰級鬥士。


每當被家裡的親戚、熱心的同事朋友說教的時候,她從高喊“捍衛獨立的自己”到“只想過舒適的生活”,再到如今的撇撇嘴,面對各種“不結婚成老姑婆”、“女人再挑下去只能找個老頭”的恨鐵不成鋼中,她不置可否。

她還戲稱這是太監似的關心,當事人不急,旁人反而急瘋了眼,在一旁隔岸摩拳擦掌。當然,看熱鬧者大有人在,存心看笑話者肯定也不再少數。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我國的結婚率創十年新低,網絡輿論中的不婚盛行,實事是怎樣的呢?在社會心理學上,針對此類不婚人群,作了三種類型的劃分:


1. 為了發洩婚姻焦慮


首先,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不婚是暫時狀態,不等於將來或終身不婚。


現代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了焦慮,就是說,“不婚”的外衣是保護自己的利器。


對大多數人來講,這種焦慮還達不到讓其不婚的地步,但是總要有讓他們發洩出來的途徑。


網絡這種說了話不用負責的環境,自然就成了發洩焦慮的首選。


2.自我安慰,強調自身的心理防線


當代人對婚姻態度並不是很樂觀,而且結婚本身,也變成了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


遇不上合適的人怎麼辦?結不起婚又怎麼辦?婚後不幸又怎麼辦?被別人鄙視為大齡剩女/男又怎麼辦?更重要的是,不想努力怎麼辦?如果你把“必須結婚”當成信條,那在還沒結婚的時候很容易因為這個信條而有壓力。


“統統沒關係,因為勞資是一個高貴的不婚族!”


給自己一個“不婚族”的人設,不斷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在面對他人質疑的時候,能保持心理上的阿Q勝利法。


3.加入烏合之眾,尋求身份認同


事主本身心裡不想結婚,但迫於社會現實(包括輿論壓力、養老壓力等等)還是決定結婚。

但鑑於槍打出頭鳥,沒有人願意主動挑起事端反抗現實,但是眾人都希望影響輿論,增加不婚族的數量,看到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希望建立一個大家都不結婚的社會。


團體給人以盲目的力量前行,不用過多思考,產生的後果也人人均攤。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03

這裡有一個例子。

舒淇。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她遇到過兩個刻骨銘心的男人。黎明和張震。

1998年,舒淇和黎明合作電影《玻璃之城》,擦出愛情的火花。

當時,黎明32歲,舒淇22歲。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最美好的年紀。而且,一個那麼帥,另一個那麼美!


當時,年輕的舒淇對黎明情根深種。不過,黎明是四大天王之一,不想公佈戀情,對外只是說:“我和舒淇只是朋友”。舒淇當時還有兩個敵人:黎明的父親反對兩人交往;黎明的粉絲甚至罵舒淇不要臉。


對這些,舒淇只能選擇忍受,還要為黎明打掩護說:“我們不是情人。”


這段感情維持了7年,直到2005年,黎明和樂基兒戀情公開。

舒淇與張震曾被網友視為“最有夫妻相的明星情侶”,兩人十多年來多次合作,合拍侯孝賢導演的武俠片《聶隱娘》。

2005年,侯孝賢邀請舒淇與張震同演《最好的時光》,兩人在片中默契十足,還令媒體猜測他們在片中是真情流露。

2007年,在吳宇森監製的《天堂口》中,舒淇再次與張震“親密接觸”。


張震與舒淇還立下了出名的“35歲”之約,到了35歲,你未婚我未娶那麼,就相守一生。

“友情之上,戀人未滿”,真真假假。舒淇等到了35歲,卻沒等到娶她的良人。隔年,傳來了張震向女助理求婚的消息。

舒淇是典型的不婚代表嗎?恐怕不是的。

她是主動不婚的嗎?不,兩段婚姻都是被對方的長輩評價“她是一個好演員,卻不是一個合適的另一半”而終結,她在年少時被迫用軀體換生活的疤痕被人反覆的揭開來看。

命運就是反覆無常的愛捉弄人,當舒淇終於成了“不婚主義”者,帶著“脫星”這塊“硬傷”前行的她,在事業上披荊斬棘,在感情上雖然還是波折跌宕,但終於求仁得仁和愛,遇到了攜手一生的愛人馮德倫。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以往的沒有結婚前的時光呢?都不算做我們生命的歷程了嗎?一個人走過的路途就沒有增加我們生命的長度嗎?

侯孝賢拍過得這部《最好的時光》,舒淇和張震主演,有影評人說電影裡的三段感情映射了導演自己的愛情,要問裡裡面的三段感情最好的是哪一段,其實並無意義,因為侯自己說過,

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力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

04

著名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在他的大量的社會心理研究工作中,曾得出一個結論:有恐懼的人是否能解決自己的恐懼,有時取決於他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它。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正因為我們的自卑、渺小,面對現實的無力感,會害怕自己不能攻破婚姻的堡壘,反而落下滿身傷痛與遺憾。

我覺得婚姻是扼殺了我們自由和嚮往的墳地,婚姻是惡魔。婚姻裡面有背叛、爭吵、家暴、永遠堆積如山的鍋碗、藏在門背後的一堆髒衣服。

著名性學家,王小波的愛人,李銀河也說過這樣一段話:你儘管不結婚,自己過日子,但也要去經歷愛情、親情和友情。


愛情是世界上那麼美好的一個事情,如果你一輩子不經歷是非常遺憾的,你應該去談個戀愛什麼的,當然戀愛不一定以結婚為目的,戀愛本身就可以成為目的。


有的人的愛也許是精神戀愛,那就更加不以結婚為目的,也可能是因為違反婚姻規範、社會階層差異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你的愛情最終沒有辦法走進婚姻,但是對任何人來說,愛情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覺得我經濟上獨立,精神上也不覺得孤獨,獨身的生活是天堂。可以多讀一首詩,多攀一座山,多去看一眼天邊的雲。

選擇結婚還是打光棍,當“不婚”族前,你要知道這2種心態


以上兩種,都是可以選擇的。不婚,或者婚,都在一個“心”字,只管埋頭前行,其他的交給時間。不管選擇相擁取暖還是個人仗劍獨行,都應該是自己最好的時光。

假若後悔,也不打緊,就像《一代宗師》裡宮二所說的“

人生若是無悔,該多無趣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