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對一份魚料理而言,它味道的起點不在烹飪的時刻,而在死掉的瞬間。

日本人對鯛魚(在日本,一般“鯛”就指紅色的真鯛)的迷戀,開始於很早很早以前,也就是武家社會開啟的時代。武士們看這魚鱗片整齊,顏色喜慶,口感不錯,就常在凱旋時候吃它,圖個吉祥如意。

其中,德川家康就是鯛魚的頭號粉絲,甚至老有野史認為,他的傳奇人生,就結束在了鯛魚天婦羅中毒上。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當然,後來史學上認為是胃癌啦

而對我們而言,最集中一次接觸鯛魚,當然是在《中華小當家》第31集:小當家與雷恩神前刀功大對決,決勝菜品就是一道“真鯛大陸圖”。他使了黑暗料理中的百穴菜刀,把北京、四川、上海、廣東這四種風味做進了一條鯛魚裡,可是說是厲害至極了!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真鯛大陸圖!

然而,對於一道鯛魚料理而言,決定它味道的起點,並不是廚師烹飪的瞬間,而是它死掉的瞬間——因此,為了讓鯛魚完美的去世,日本人發明了“斷筋活殺”。

究竟什麼是斷筋活殺?

日本鯛魚中,最為貴重的品種是明石鯛,產地自然是明石市。上世紀70年代,這裡的廚師研究出了斷筋活殺——用這種方法被殺掉的魚,肉質緊實,新鮮度高,保存期長,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魚肉本身的口感,因此迅速傳遍了日本,甚至一手拉動了日本漁業的發展。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日本切繪大師久保修筆下的明石鯛

斷筋活殺,又叫“活締”(活け締め、活〆),“締”在日語中就是“完結”的意思。這種殺魚方法常用於處理銀身魚、紅肉魚、白肉魚(比如鯛魚)。

相對於傳統一悶棍打暈的殺魚方法,斷筋活殺被認為更加“人道”的結束了魚的生命。同時,它儘早的破壞了魚的神經,延緩了“屍僵”,進而提高了魚肉品質、加長了肉質新鮮的時間——通常而言可在10-24小時。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斷筋活殺的魚會被標註出來

手把手斷筋活殺七步走!

斷筋活殺掉一隻魚,主要可以分為這麼以下七步。開始前,除了普通的殺魚刀之外,你還需要準備的工具是手鉤一個(如果你的殺魚刀足夠尖銳則不需要),竹刺一根,細、直、長、硬的鐵絲一根。

第一步:刺破魚鰾。用一根細長的竹刺從魚肛門處刺入魚鰾,在不傷害魚內部的情況下弄破氣囊,這樣限制了魚的活動,但又可以讓魚繼續存活很久。

第二步:放鬆。在魚被釣上來的過程中,它不停的垂死掙扎積累了很多死前的驚恐和乳酸在肉中,會讓肉的味道變得不甜美。想要消解壓力,常用的辦法是把魚放入深色的水箱中(海魚就要用海水),休息一天(時間視魚的大小而定),讓它以為自己又活過來了。

第三步:刺入腦子。等魚休息得差不多了,就用手鉤(類似於小小的鐮刀)刺入魚的大腦(如果是第一次做,可以先解剖一隻魚,找找腦子在哪),讓魚腦死亡,但它的身體此時還沒意識到自己死了,因此魚肉還保持著好的口感。

如果刺對了位置,魚鰭會先開始抽搐,然後無力的攤開,最後完全不動。魚嘴會大大張開,身體完全僵直。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或者是別的尖銳物刺入腦子,也可以

第四步:切斷脊椎(放血)。沿著骨頭的縫隙切斷魚的脊椎,它會立刻大出血,並且馬上失去呼吸。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以這隻魚為例,中間那塊方形骨頭就是脊椎

第五步:切掉尾巴(放血)。在距離尾端5cm左右的位置,一刀切下去直接切到脊柱裡(如果骨頭比較硬,可能需要用錘子幫忙),不要完全斬斷,讓另一側的魚皮連著魚身子和尾巴。

第六步:破壞神經(神経抜き)。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用一根又細又硬的鐵絲,直接從尾巴切口處露出的神經管穿入(也有從頭部直接穿入,從尾巴放血處穿出的),直穿到深處(也就是神經所在的位置),可以反覆幾次,一舉破壞魚的屍僵,讓肉保持嫩滑。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圖片來自飲食籽

第七步:解僵。破壞了神經後,把魚扔到海水+碎冰塊裡,讓它慢慢放血、降溫,這樣肉質會變得鮮亮有透明感。

斷筋活殺的魚一般要等到8-10小時才會解僵,類似於一個熟成的過程。解僵之後便可分解卸魚做成各種魚料理,如果你夠厲害做成真鯛大陸圖也沒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殺法不適合殺太大的魚,會讓魚肉的口感過於結實,同時,魚的體型越大,解僵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因此日本壽司店的魚通常不做斷筋活殺,因為魚肉太緊實的話,便無法與飯融為一體。

不要小看簡單殺一條魚,如果不好好對待,菜品便會報復回你。另外不得不說,日本的技藝真是精細、有趣極了,如果想了解更多與日本漁業有關的內容,有一本日本漫畫相當不錯:《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