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唯有睡覺和死亡才能將我與手機分開”,有網友這樣說。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條短視頻,7位青少年挑戰20分鐘不玩手機。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在不看手機的短短20分鐘內,有的人目光呆滯,像丟了魂;

有的人聽著手機不斷髮出的提示音,坐立難安;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有的人為了緩解焦慮,開始自言自語;

……

直到20分鐘結束,每個人迅速拿起手機,臉上才恢復了笑容。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如今這個時代,手機似乎變成人的器官,成為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機沒網沒電的時候,我都會感到煩躁,要是沒帶手機,整個人都不好了”,這是手機依賴症的前兆,也是現代人的通病。

01

現實世界的生活

才是正在發生的事

手機依賴成了現代生活中不可輕視的健康殺手,它在不知不覺間偷走了時間,拿走了健康,甚至還要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去年,肖女士4歲的兒子在泳池溺亡。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孩子在泳池中掙扎時,肖女士在三四米外的地方,背對著孩子玩手機,至始至終,沒發現任何異常。

性命與手機孰輕孰重不言而喻,現實中仍有不少人因沉迷手機而殞命。

“27歲女子通宵玩手機猝死”、“女子因低頭玩手機墜河身亡”、“男子走路低頭玩手機慘被撞死”……

類似的新聞看起來讓人心驚,也讓人痛惜。

德勤發佈的《2017年全球移動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每個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47次,年齡在18到24歲之間的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86次。

並且,89%的人會在醒來後一個小時內查看手機,81%的人會在上床睡覺前一個小時查看手機。

2017年,德國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平均每天看手機3小時,沉迷手機程度,全球排名第二。

去年,日本刊登了一篇題為《為什麼中國人患上了智能手機依賴症》的文章,“誇張一點說,中國人已經開始出現‘手機重要性僅次於性命’,‘手機與身體一心同體’的情況。”

去年10月,動畫短片《低頭人生》獲得國際動畫片金獎,它的創作者是一名中國學生,這部短片描述了一個“人人低著頭成為手機俘虜”的世界。

玩手機的醫生給病人扎錯針;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消防員沒救下跳樓的人;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孩子被撞倒在地,父親一無所覺;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女孩在車禍現場自拍合影。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一幅幅怪誕的畫面組合成被手機支配的世界。

看起來諷刺,但現實生活確實如此。

前些天,河南公交車一工作人員撿到一個被乘客遺忘的紙箱,紙箱裡裝滿了小學生的手寫信。

這些信中不約而同提到,希望在假期裡爸爸媽媽不要玩手機了,多陪陪自己。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記得去年看過的一個廣告,講的媽媽和女兒的故事。

看似媽媽每天都和女兒生活在一起,但不論是在做家務、吃飯、還是公交車上,媽媽總是在看手機。

最後女兒說句戳心的話,“媽媽,在我身邊請放下手機,我才是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啊”。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被手機“綁架”的人們,看似與世界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事實上卻和身邊的人越來越遠。

02

別讓手機成為

逃避問題的工具

年輕人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社交恐懼症”。

他們一旦在人群中發現有人注意自己,便會感到不安,緊張。

於是最好辦法是,掏出手機,戴上耳機,以“掩耳盜鈴”式的行為,得到“這世界與我無關了”的心理安慰。

心理學家 king 曾做了社交恐懼症與依賴手機之間關係的研究,通過觀察社交恐懼症的患者發現,他們在想與人交流時,如果越是依賴手機,他們的焦慮程度便會越低。

當然,這也不是中國年輕人獨有,至於類似“為什麼英國人、美國人在地鐵裡看書,中國人卻都在看手機?”的疑問,答案也非常明顯,不過是他們的地鐵裡沒信號罷了。

網絡上流行著一個段子:“我每天舒服地玩著手機,隨著deadline的到來,變成緊張地玩手機。”

這聽起來十分有趣。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高功能性焦慮。

這樣的人每天活在焦慮中,可能會注意到焦慮在推動著生活前進,從表面上看,這些人是很成功的。

他們有外向型的人格,樂於與人交往,喜歡提前制定周密計劃,注重細節,而且在生活中充滿激情……

但在成功的面紗下,會出現被焦慮趨動著的其他情況:

交談容易緊張,頻繁檢查做過的事情,儘量避免目光接觸,容易失眠,經常與他人比較。

當然,還會控制不住地做重複性動作,也就是所謂的“焦慮地玩手機”。

“金髮女郎效應”理論來源於童話故事《金髮姑娘和三隻熊》,其中所表達的觀點:凡事都需有個度,不能超越極限。

這一效應現在多用於經濟學領域,但放在對手機的重度依賴的形容上,也十分合適。

無論是何原因,對手機的過度依賴都不是件好事。

世界那麼大,你不出去看看,起碼抬頭瞅瞅。

03

別讓手機

奪走你的人生

現代人的生活被稱為是,"被手機支配的生活” 。

醫生指出,隨著現代人對手機依賴程度的增加,患有頸椎病的人日漸增多。

這與低頭玩手機的姿勢和時間密不可分。

當你習慣性的低頭,習慣性的在黑暗中看著一方小小的屏幕……這些小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奪走了健康。

不僅如此,手機還有可能奪走你的伴侶。

2016年《大眾傳媒文化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結果,70%的女性表示,手機嚴重影響了和伴侶的關係。

本想靠技術和人們取得聯繫,現在卻因技術,人和人產生了隔閡。

有一個熱評微博,博主發文說,“告訴你一個杜絕熬夜的好方法,讓手機單獨一個屋睡。它也到了,和大人分開的年齡了。”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放下手機,遠離手機,顯然是避免被手機支配最好的辦法,但網友們也紛紛吐槽“有心無力”

沒有手機,我二十分鐘都活不了

人們無可自拔地陷入手機焦慮,但慶幸的是,人們也在思考如何改變這一狀態。

比如,買一個鬧鐘代替手機鬧鈴,避免把手機帶上床;

不把手機帶上餐桌,把看手機的精力,變成對食物的專注;

設定手機有一段固定時間自動關機。

在持續發亮的屏幕中,人們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圍,如同溫水煮青蛙,漸漸丟失了與人溝通的快樂,是健康規律的作息,以及,承受孤獨的能力。

這種很難改變的慢性病,不可能一下子戒除。

跨出第一步是很難的,但請相信,更美好的生活,可以從這一秒,放下手機開始。

給文章點個贊吧,躺在床上玩小遊戲刷微博固然愜意,但與人交流、與自己獨處,身心經受的,是另一種美好的體驗。

我們終究要知道,手機不是一切,生活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