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你相信命吗?”

“我相信命。我的命运都是无数个跌跌撞撞的现在堆积出来的。”

这段对话来自我和闺蜜聊天的片段,我内心一直坚信着这句话。

刚毕业时,我做着一份薪资水平都很一般的网络编辑的工作,写不出广告帖的时候还会跑到阳台上默默流泪,难受了一阵以后擦擦眼泪又跑下去坐在电脑前瞎编乱造。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有一天,好朋友来我家玩。我们在阳台上喝着啤酒,诉说着彼此的心酸,然后在房里发泄着那些委屈/无助和难过。突然,家里来了个电话。我尽量平复自己的情绪和语气。电话那头“实在不行你就回来吧!其实哪里都一样。”

这句话在毕业前,我也听到过一次。当时我不信邪,认为年轻就是要奋斗,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怎么能轻易回到那个工作种类不多的小县城过着那样悠闲的生活呢?

刹那间,我意识到:我必须要为自己勇敢一次,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我再也不想在这该死的工作面前委屈自己,不想每天都愁眉苦脸地面对同事,不想下班回到家摊在床上双眼无神盯着某处发愣。我一定要找到那个令我不顾一切往前冲的那条路。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我投了一家小影视工作室。我告诉老板:“我喜欢这工作,我一定要做这工作。我可以不要工资干一个月。”老板看中了我豁出一切的精神愿意给我个机会,让我去做一个采访。我抛却一切害羞胆小内向的性格弱点,那一天我面对人来人往毫不畏惧,我如愿入职了。但在半年以后,我突然发现这个地方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起初的热情经过时间的蹉跎消磨至只剩厌恶。

我陷入了迷茫,每天都看书试图弥补内心的空缺。实在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我就秉着“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的想法出去旅行了。回来以后,我的大脑开始胡思乱想,内心焦灼不已。经历了这件事,我再也不敢轻易和面试官说“我喜欢这工作,我一定要做这工作”这句话,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当面试官问我:“你喜欢这个工作吗?”我纠结地说不出话来。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我遵循着心里的想法找到了工作,结果还是遗憾收场。到底该怎么办呢?

去做!

蒋方舟称自己不知道特想干嘛,她用大学四年尝试了各种事情。她觉得30岁以前,要把所有错都试完,其实也算收获,一切都来得及。

蒋方舟所说的就是试错法:追求目标的通过不断试验和消除误差,探索具有黑箱性质的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动物的行为中是不自觉地应用的,在人的行为中则是自觉的。试错法是纯粹经验的学习方法。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这种方法与“桑代克试误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做过许多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其中之一就是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他将一只饿猫放进一个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箱子里有个能开门的脚踏板。猫要是逃出了箱子就能够得到一条鱼。饿猫在箱子中毫无目的地横冲直撞,偶然踩到踏板打开了箱门逃出箱子并得到了鱼。第二次,桑代克再次把这只饿猫关进箱子中。多次重复操作后,猫一进入箱中就能打开箱门。

于是桑代克提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会最终形成。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虽然试误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我们把每一个行业都尝试一遍时,我们已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那些尝试很有可能对你将来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

当然,如果在试错过程中,你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懂得享受,性格特征以及爱好随之改变。也许,那就会成为你理想的工作。试误不应该和饿猫一样毫无目的横冲直撞,而是脑海中有了一些想法后,不拘泥于现实,现在去实践,那这就将会决定你的将来。

从前的你决定了现在的你的将来!该不该勇敢试错呢?


从前的你让你处于现在的境地;现在的你决定了你将来的处境。当将来再次成为过去时,你又会是怎样的呢?是更好还是更糟了呢?

就像好妹妹乐队《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里的写到过的那样:昨天的你可曾想到昨天的未来如现在,现在的你可会想到现在的未来,未来的你可能想到未来的未来,像昨天已不在。我们可能忘了,无论昨天还是未来,都由无数个瞬间无数个现在形成。认真对待现在,有选择性地进行试错,跌跌撞撞往前走,用心走出来的路从来不是白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