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如何養壺?

1.擇壺——含泥量高、含砂量低的紫砂壺是養不出來的。

2.查殘——有殘缺的壼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品。

3.除土——新壺初用前,先用水洗去內外塵灰、泥屑,然後置冷水中小火煮沸,沸後不久熄火,稍涼後再煮沸,如此再三,土味盡去。

4.外養—每次泡茶後必把茶葉掏空,用熱水把茶壺沖洗乾淨,擦拭後晾乾。

5.內修——壺不事二茶。儘管古文獻中未見古人一把壺只泡一種茶的表述,也有論者認為紫砂壺對更換茶葉後的香味影響不大。但今天綠茶,明天紅茶,後天黑茶,相互混雜,壺養出來也品性不佳。

6.適茶——紫砂壺大致有高、矮兩類,高壺宣泡發酵茶,發酵茶不避深悶;矮壼宣泡不發酵茶,不發酵茶不宜深悶。

7.擇水——泡茶的水最好用山泉水或礦泉水。

8.平心——急性子養不出好壺。心平氣和,順其自然,養到千度以上燒成的壺沒了火氣它的色澤才會漂亮。

9.兔磕——輕拿輕放,若不慎磕破一角,遺憾至極。

10.忌油——茶壺要放在沒有油煙的地方,最忌汗漬油汙之手摩挲把玩,“若膩滓爛斑,油光斯樂,是日”和尚光,最為賤相”

11.裸存——如果壺暫時不用,應將壺身內外擦乾爽,不積溼氣,貯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切忌將溼壺包裹密封。溼氣封閉易生黴斑。

12清黴——因疏忽未及時將茶渣傾出,茶壺又長期不用就會發生黴變,產生異味。可注滿沸水晃數下傾出,即沒入涼水,反覆幾次,黴味即無。“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水瀉之,元氣復矣。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養壺三不”是什麼意思?

一把好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開始和擁有者結緣了。養壺者各有心得,基本原則為:

1.不急——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不要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

2.不吝——茶葉的等級要高,越是精品壼越要用上等茶葉,用山泉水或礦泉水

3.不躁——泡茶的程序要對:用沸水澆壺身外壁,謂之“潤壺”;用溼毛巾擦拭壺身謂之“褒壺”;多壺輪番使用,謂之“歇壼”;異荼異壼,謂之“祀壺”

“褒壺”的擦與刷要適度。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刷去,用沸水衝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不應反覆推搓。洗刷時不要使用清洗劑,以免“色漿”破壞。勿讓壺沽油煙,否則結構不通透,難浸茶汁。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養壺有什麼特別注意事項?

1.紫砂壺的燒成溫度多在1000℃以上,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難以存身。新壺到手,用水煮並不是消毒,目的是適水和清潔。只要清洗一下壺的內外,把燒製時留下的石英砂洗掉,再用開水注入壺中,再倒出,再注入,清洗幾次,無土腥味後即可沏茶。

2.紫砂壼吸附性較高,直接用手擦抹壺體,手上的汗汁油汁會結痂於壺表,滲入於壺體。沏茶後壺體溫度較高,宜用溼毛巾擦抹壺體。一定不要把紫砂放在有油煙的地方。

3.紫砂壺燒成後為雙重氣孔結構,氣體經壺體可微弱外逸,水分子不會經壺體外滲。當壺體受熱時,用軟刷蘸茶汁刷壺、用茶汁直接淋壺,茶汁中的脂體會順勢進入壺體,但凝脂留在壺表就會阻塞氣孔,損害通透,應儘快用熱水衝淨。

4.喝完茶後應把茶葉、茶湯全部倒出,用清水把壺內清洗乾淨。將茶湯留在壼內隨壺陰乾,意欲累積“茶山”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明代周高起在《陽茗壺系》中就說紫砂壺“直傾渴即滌,去渟滓”。他把“壺質地堅潔,注茶越宿,暑月不餿”的說法稱作是“俗夫強作解事”,

指出:“越數刻而茶敗矣,安俟越宿哉!”

5.紫砂泥料做的壺,在泡養前並不顯眼,用手撫摩很相糙。經過約一個月的泡養,必然由於包漿的原因,會有如玉一般溫潤的光澤,用手撫摩會感覺細膩爽滑。隨著泡養時間的推移效果會越來越好。養壺要有耐心,“先養心後養壺。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下列養壺法為何不科學?

1.包漿法。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上,以為壺多淋幾下就能多吸收一些“營養”,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壺被一層茶垢包起來,壺表面變得膩黑而無美感。

2.乾擦法。泡茶時,趁壺身尚熱將茶汁淋在壺身上,等茶汁傾倒後,用幹茶巾往返擦拭。這種方式養的壺,變亮較快,但養成後,最怕人的手氣、水氣,一旦沾到了壺面,則養成的光澤極易消褪,導致壺面光澤不勻。

3.溼擦法。壺身熱時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推搓。這種方法就像擦皮鞋,將茶汁層一層擦在上面。假如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4.勤刷法。泡茶時淋茶水在壺上,趁壺熱吸收之際,用羊毫或小刷子,勤加刷拭,使茶汁平均刷在壺上,似乎是刷皮鞋形成的是一種虛光。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二)

注:本文圖片為《秋水》,秋水也好,春水也罷,盈盈不足一壺。這款壺型飽滿,圓潤,全美品,做工精良,泥料優秀,性價比高,是一把不錯的紫砂壺。作者:王俊飛 實力派藝人;泥料:原礦綠泥;容量:325c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