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孫大文院士團隊這項技術位居世界前沿

廣東科技創新大會今天舉行。“六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孫大文教授團隊領銜的“果蔬冷鏈控制關鍵技術與裝備創制及應用”項目,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項技術,不僅有效提升冷卻效果,還實現設備的通用性,一臺設備可以用於多種果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設備已出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孫大文團隊的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部分技術在國際也處於絕對前沿。

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大文院士团队这项技术位居世界前沿

冷卻技術設備實現通用

“果蔬冷鏈控制關鍵技術與裝備創制及應用”項目,將科研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孫大文介紹,利用真空冷卻這一核心技術,能實現果蔬田間快速預冷、解決大量果蔬的“田間熱”問題。項目團隊創制的高效低價新型真空預冷設備,實現了設備的通用性,降低企業成本,已出口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不是通用性設備,只能在某一地區使用,或只能處理某一類型的果蔬。”

果蔬是複雜的生物體,採摘後還在呼吸,果蔬質量衰減就與呼吸有關。如果呼吸強度很高,溫度又高,貨架期就很短。如能降低呼吸強度,貨架期就會延長。南方人熟悉的草莓,呼吸強度高,貨架期短,而橙子、蘋果呼吸強度低,可以存放較長時間。“通過新型真空冷卻技術,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貨架期短的果蔬能延長一星期甚至更久。”孫大文說。

記者瞭解到,孫大文團隊也在不斷向全國各地推廣該技術,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引進該技術,投資千萬經費,希望能使用鐵路運輸替代現在的空運,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有更長的保鮮期,這樣的話,寧夏的菜心、枸杞等可以更低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

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大文院士团队这项技术位居世界前沿

冷凍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前沿

1998年,在愛爾蘭做食品工程研究的孫大文,率先將計算機視覺系統應用於食品行業,在不需要拆除外包裝的情況下,獲取顏色、大小、尺寸、形狀等食品外觀數據。

2008年,孫大文團隊將這種技術運用到肉品的檢測上,團隊成功開發出高光譜成像技術在食品檢測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檢測食物的外觀特點,還可分析出食品成分、質量及安全性。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可以用在果蔬、肉品、穀物、水產品等多種食品的檢測上。

2011年到華南理工大學後,他帶領團隊在多項技術上獲得突破,開創國內現代食品工程研究先河。其中一項“超聲波輔助冷凍”技術,可以控制冰晶的形成、增長及其分佈,使得食物在冷凍後,細胞不會被冰晶刺破,食物的質構不受破壞,口感、韌性等能儘量保持原來水準,大大促進了食品冷凍行業的發展。這一技術的開發,背後也有不少故事:超聲波會產生熱量,但冷凍技術是將熱量取走,為了達到兩個矛盾因素的平衡,研究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實驗探索仍不得要領。最後,在孫大文的啟發下,學生將論文查找的重點放在物理等學科方面,最終找到了可實現這一目標的“脈衝超聲波”。

在冷凍技術領域,孫大文團隊的工作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在物理場冷凍技術等領域,處於國際前沿地位。

此外,孫大文團隊不斷研究的真空冷卻與氣調技術相結合也處於國際前沿。“食品氣調包裝最原始的就是真空包裝,再進一步就是充氮氣,我們在真空預冷過程同步氣調,與包裝的食品需要相匹配,該技術已經申請了國際PCT專利。”

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大文院士团队这项技术位居世界前沿

研究領域多次切換“軌道”

與許多科學家一輩子只研究一個領域不同,孫大文在科研歷程中,曾頻繁切換“軌道”。他從本科塑料機械及加工專業到碩士的輕工機械專業,再轉到博士的化學工程專業,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後,孫大文前往德國工作。出國前,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但在德國的項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其工作環境要求他使用德語。孫大文很快發現,專注德語後,自己花了大力氣才學來的英語退步很快,因此他決定到英語國家去做研究。不久後,他又到了愛爾蘭,在那裡從事農業與食品工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這一次人生中的重要選擇,最終讓他成為世界著名的食品工程專家。

回顧這些經歷,孫大文說,這是自己的多學科背景,能跳出大部分人的已有思路,從新視角觀察問題,並找到不同的解決思路、技術方法。“如果僅僅是食品專業知識面,可能我對機械領域的知識就難以瞭解,也就無法對其加以運用。” 孫大文說,社會上對冷凍食品存在誤解。“不是冷凍食品不好,而是冷凍技術不過關的冷凍食品不好。”使用好的冷凍技術,冷凍食品在營養價值、口感、新鮮度等可能比超市裡見到的所謂新鮮的果蔬還要好。“在-18℃以下,新鮮的肉品和魚等凍一年,一點問題都沒有,國外很多超市,都有很多冷凍食品,口感不差而且便宜。”

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大文院士团队这项技术位居世界前沿

建議廣東更好實現“柔性引才”

2011年底,孫大文以“廣東省領軍人才”的身份回到華南理工大學,在大學城籌建了“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此次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他坦言,自己和團隊成員都非常開心,這是對團隊在廣東這些年工作的認可,也要感謝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政府多年來的大力支持。“團隊取得的成績與廣東良好的人才政策密不可分。我到廣東時就有500萬元的配套經費,能購買設備、建立團隊。”

孫大文希望以後廣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不僅要吸引過來,還要讓他們願意留下來。“柔性引才是很好的方向,現代辦公和交流的方法方式很多,不一定要全職來廣東,關鍵要看對廣東有沒有貢獻,要看有沒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和效益。廣東應該把真正願意做事的人以靈活方式引進來,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才智,為廣東做貢獻。”

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大文院士团队这项技术位居世界前沿

▌孫大文簡介: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科學院院士,國際製冷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期刊《食品與生物加工技術》(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創刊者和主編。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導,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徐靜 通訊員盧慶雷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