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第十位:孫道臨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孫道臨(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孫以亮,出生於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畢業於燕京大學哲學系。

1948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大團圓》。1949年,憑藉主演的劇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 。1954年,主演戰爭電影《渡江偵察記》。1959年,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萬紫千紅總是春》上映 。1963年,在劇情電影《早春二月》中飾演肖澗秋 。1979年,主演人物傳記電影《李四光》。1984年,自編自導自演劇情電影《雷雨》。1986年,自導自演劇情電影《非常大總統》。1988年,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1995年,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0年,與姚壽康聯合執導的傳記電影《詹天佑》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2007年12月28日,孫道臨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第九位:葛優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葛優,1957年4月19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1979年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198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從而正式出道 。1992年,因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飾演李冬寶一角獲得第1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1993年,憑藉電影《大撒把》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1994年,憑藉電影《活著》獲得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演員。1997年,在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甲方乙方》中飾演姚遠一角。1998年、2002年、2004年三度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6年,主演電影《夜宴》。2008年,在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非誠勿擾》中飾演秦奮。2011年8月,憑藉《趙氏孤兒》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 ,12月簽約英皇娛樂。2013年12月19日,葛優主演的賀歲喜劇電影《私人定製》在全國上映。2016年12月16日,主演的劇情片《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 。

第八位:王心剛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

1956年,參加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開始電影演藝生涯 。196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鍔的形象,榮獲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1990年,與菲利浦·博薩斯合作導演影片《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該片榮獲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1991年,王心剛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1995年12月,獲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週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同年當選為“中華影星”。2005年,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同年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6年,與翟俊傑導演合作,出演了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而拍攝的獻禮電影《我的長征》。2009年,獲第十二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第七位:姜文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4歲即憑藉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也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包括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紅高粱》、獲得1994年中國電視金鷹獎的《北京人在紐約》等。

作為導演的姜文亦獲得較多肯定,他擅長在電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風格,並以此反映某些時代現實。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週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抗戰題材影片《鬼子來了》在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評審團大獎;2010年末上映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刷新了國產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並斬獲國內大小獎項二十餘個。2018年7月13日,自導自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公映 。

2017年,主演電視劇《曹操》;6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佈姜文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 。2018年3月,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主席 。

第六位:成龍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成龍,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

1971年以武師身份進入電影圈 。1976年在動作片《新精武門》中擔任男主角。1978年主演的動作片《蛇形刁手》、《醉拳》標誌著功夫喜劇片的開端 。1980年自編自導的動作片《師弟出馬》獲得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1985年主演的喜劇動作片《夏日福星》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 。1986年自導自演的動作片《警察故事》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1991年擔任劇情片《阮玲玉》的製作人。1992年發行個人首張國語專輯《第一次》。1993年憑藉警匪片《重案組》獲得第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

1995年通過動作片《紅番區》打入美國好萊塢 。1998年憑藉動作片《尖峰時刻》奠定其在好萊塢的地位 。2001年主演的喜劇動作片《尖峰時刻2》創下華人演員主演好萊塢電影的票房紀錄 。2010年獲得第54屆亞太影展傑出電影成就獎。2012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第一位” 。2013年憑藉動作片《十二生肖》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2016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成龍與周潤發、周星馳並稱為雙週一成。他擅長諧趣風格的動作喜劇片;截至2017年,其主演電影在全球的總票房超過200億元。

演藝事業外,成龍熱心公益事業。2004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2006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十大慈善之星”。 2018年1月入選“2017中國慈善名人TOP30”。

第五位:張國榮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1977年正式出道。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1986年、1987年獲勁歌金曲金獎;之後憑藉專輯《愛慕》、《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 ,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 。1988年、1989年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9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2000年獲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過去50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樂團”。他擅長詞曲創作,擔任過MV導演、唱片監製、演唱會藝術總監等。

1978年開始參演電視劇。80年代中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成功塑造了寧採臣、旭仔、程蝶衣、歐陽鋒、何寶榮等角色。1991年憑藉《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 ,並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他憑此片受到國際影壇的關注 ,獲得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男主角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同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1998年成為首位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的亞洲男演員。2000年入選《日本電影旬報》20世紀百大外國男演員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10年入選美國CNN“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第四位:李小龍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遊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週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第三位:趙丹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趙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趙鳳翱,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趙丹在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一共拍攝了35部故事片,塑造了一系列的光輝藝術形象。1930年代到1940年代,他主演的《十字街頭》《馬路天使》《遙遠的愛》《關不住的春光》《烏鴉與麻雀》是最能表現出他藝術才華的優秀作品。趙丹的藝術青春在五六十年代依然熠熠生輝,他在《李時珍》《林則徐》《聶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中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達到當時我國表演藝術的高峰。1932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琵琶春怨》,從而開始了電影生涯。1937年,主演劇情電影《十字街頭》 。1939年,主演劇情電影《中華兒女》 。1945年,執導了茅盾的話劇《清明前後》。1949年,憑藉劇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海魂》。1958年,由其主演的傳記電影《林則徐》上映 。1965年,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這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 。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趙丹塑造的人物,以鮮明的個性、豐富的色彩、深邃的意蘊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大都成為中國電影畫廊中不朽的藝術形象。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

第二位:石揮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石揮(1915—1957)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有“話劇皇帝”的美稱。石揮1941年開始在《亂世風光》中飾演主角,充分顯示了他在電影表演上的才華。1947—1951年,共參與《世界兒女》、《假鳳虛凰》、《夜店》、《豔陽天》、《母親》、《哀樂中年》、《腐蝕》、《姐姐妹妹站起來》、《關連長》等22部影片的創作,主演了12部影片。石揮主演了12部影片,並導演了3部影片,在藝術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如《假鳳虛凰》中的理髮師、《太太萬歲》中的守財奴、《夜店》中的店主、《豔陽天》中的律師、《哀樂中年》中的老校長和《腐蝕》中的革命青年等,無不躍然於銀幕,熠熠生輝。1950年他自導、自演的影片《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石揮多才多藝,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一位難得的表演藝術家。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第一位:金焰

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男明星

金焰(김염),原名金德麟,(1910—1983),朝鮮人,1910年4月8日生於韓國首爾。父親因參加朝鮮民族獨立運動而受通緝,於1921年舉家遷至中國,定居通化並加入中國國籍。中國第一代影帝!1929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記錄員時,被導演孫瑜看中,在影片《風流劍客》中扮演角色。 1930年,入聯華影業公司當演員,主演影片《野草閒花》,始受關注。之後,主演《戀愛與義務》《桃花泣血記》《三個摩登女性》《黃金時代》《母性之光》《野玫瑰》《大路》《浪淘沙》《壯志凌雲》等影片。其富有青春活力的氣質與樸實自然的純真表演交織一體,清新迷人,很快擁有大批觀眾,特別是成為青年學生的偶像。1934年在一家電影刊物組織的觀眾評選中,獲“電影皇帝”殊榮。抗日戰爭時期,僅參加少數影片的拍攝和舞臺劇的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大地重光》《偉大的起點》《母親》《暴風雨中的雄鷹》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他以活潑淳樸的自然風度,健美勻稱的體格和蓬勃的朝氣,塑造了一個與當時充斥影壇那些“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的英俊青年形象錢少爺而受到廣泛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