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鹿鼎記》講修行問題

說道:“你剛才用手指彈了幾彈,那妞兒便服服帖帖,這是什麼功夫?”

澄觀道:“這是‘一指禪’功夫,師叔不會嗎?”韋小寶道:“我不會。不如你教了我罷。”澄觀道:“師叔有命,自當遵從。這‘一指禪’功夫,也不難學,只要認穴準確,指上勁透對方穴道,也就成了。”

韋小寶大喜,忙道:“那好極了,你快快教我。”心想學會了這門功夫,手指這麼彈得幾彈,那綠衣姑娘便即動彈不得,那時要她做老婆,還不容易?而“也不難學”四字,更是關鍵所在。天下功夫之妙,無過於此,霎時間眉花眼笑,心癢難搔。

澄觀道:“師叔的易筋經內功,不知已練到了第幾層,請你彈一指試試。”韋小寶道:“怎樣彈法?”澄觀屈指彈出,嗤的一聲,一股勁氣激射出去,地下一張落葉飄了起來。

韋小寶笑道:“那倒好玩。”學著他樣,也是右手拇指扣住中指,中指彈了出去,這一下自然無聲無息,連灰塵也不濺起一星半點。

澄觀道:“原來師叔沒練過易筋經內功,要練這門內功,須得先練般若掌。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師叔掌力深淺,再傳授易筋經。”韋小寶道:“般若掌我也不會。”澄觀道:“那也不妨,咱們來拆拈花擒拿手。”韋小寶道:“什麼拈花擒拿手,可沒聽見過。”

澄觀臉上微有難色,道:“那麼咱們試拆再淺一些的,試金剛神掌好了。這個也不會?就從波羅蜜手試起好了。也不會?那要試散花掌。是了,師叔年紀小,還沒學到這路掌法,韋陀掌?伏虎拳?羅漢拳?少林長拳?”他說一路拳法,韋小寶便搖一搖頭。

澄觀見韋小寶什麼拳法都不會,也不生氣,說道:“咱們少林派武功循序漸進,入門之後先學少林長拳,熟習之後,再學羅漢拳,然後學伏虎拳,內功外功有相當根柢了,可以學韋陀掌。如果不學韋陀掌,那麼學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韋小寶口唇一動,便想說:“這大慈大悲千手式我倒會。”

隨即忍住,知道海老公所教這些什麼大慈大悲千手式,十招中只怕有丸招半是假的,這個“會”字,無論如何說不上。只聽澄觀續道:“不論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聰明勤力的,學七八年也差不多了。如果悟性高,可以跟著學散花掌。學到散花掌,武林中別派子弟,就不大敵得過了。是否能學波羅蜜手,要看各人性子近不近。像淨濟、淨清那幾個師侄,都在練伏虎拳,他們的性子不近於練武,進境慢些。再過十年,淨清或許可以練韋陀掌。淨濟學武不大專心,我看還是專門念金剛經參禪的為是。”

韋小寶倒抽了口涼氣,說道:“你說那一指禪並不難學,可是從少林長拳練起,一路路拳法掌法練將下來,練成這一指禪,要幾年功夫?”

澄觀道:“這在般若堂的典籍中是有得記載的。五代後晉年間,本寺有一位法慧禪師,生有宿慧,入寺不過三十六年,就練成了一指禪,進展神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料想他前生一定是一位武學大宗師,許多功夫是前生帶來的。其次是南宋建炎年間,有一位靈興禪師,也不過花了三十九年時光。那都是天縱聰明、百年難遇的奇才,令人好生佩服。前輩典型,後人也只有神馳想像了。”

韋小寶道:“你開始學武,到練成一指禪,花了多少時候?”

澄觀微笑道:“師侄從十一歲上起始練少林長拳,總算運氣極好,拜在恩師晦智禪師座下,學得比同門師兄弟們快得多,到五十三歲時,於這指法已略窺門徑。”

韋小寶道:“你從十一歲練起,到了五十三歲時略跪什麼門閂(他不知“略窺門徑”的成語,說成了“略跪門閂”),那麼一共練了四十二年才練成?”澄觀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練成一指禪,本派千餘年來,老衲名列第三。”頓了一頓,又道:“不過老衲的內力修為平平,若以指力而論,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說到這裡,又不禁沮喪。

韋小寶心想:“管你排名第三也好,第七十三也好,老子前世不修,似乎沒從孃胎裡帶來什麼武功,要花四十二年時光來練這指法,我和那小妞兒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婆啦。老子還練個屁!”

當年,看小說讓人覺得又神奇,又好笑。可是最近遇到的事情,和這段故事情節真的很像。現在佛教密宗盛行,甚至在頭條這樣熱絡的網頁上,不時有雨寶咒黃財神咒綠度母法,這些殊勝密法,公開給大眾。唸了就能發財,唸了醜女就能變成美女。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就和韋小寶學習一指禪類似。看著簡單,沒有基礎的人,學這些密法,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因為你基礎沒有打好。像學習密法,這是屬於大乘佛法的,大乘佛法是要發菩提心的。修個財神咒,起心動念,為了求財滿足私慾,那麼這個法是修不成的,沒有菩提心,也就是沒有利益眾生的心。當然,這只是一個條件,還有其他。也就是說,沒有深入大乘佛教的理論,沒有這個基礎,修密法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大乘佛法就那麼好學?我們漢地好稱大乘佛法,沒有很多人經得起問難的,因為連小乘的法意沒領悟,大乘法是以小乘法為基礎的。同理,小乘法的善惡有報,也不是誰開始都能明白,因為儒家的理論,現在破壞的也很嚴重。公眾們對於儒家道家都比較陌生,甚至有學佛人,認為善惡有報未必是真的。這就是不通達歷史的原因,把歷史經驗總結出規律,就是諸子百家。可現代的歷史,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去偽存真。可是古文不過關,歷史也不好通。舉例:有人說漢高祖劉邦是無賴出身,書上有。但事實不是這樣:劉邦做了皇帝,寫文章自責:說我以前不努力工作種地賺錢,讓父親老無所依,無所依賴,無賴。這裡的無賴,是無所依的意識,不是地痞無賴。這就是不懂古文的結果。

學古文從哪裡下手?從《說文解字》開始,然後讀歷史,學諸子百家,再學小乘,大乘,最後修密。沒有這個次序,法不容易成,容易退轉,進而謗法,就斷了慧根。所以末法時代,最穩妥的,還是修唸佛法門,求生極樂淨土。

用《鹿鼎記》講修行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