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常委曾志權赴昭開展扶貧協作調研

昭通新聞網訊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單虹/文 張捷/圖) 帶著對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的關心和牽掛,11月16日,廣東省委常委曾志權到我市職教中心、巧家縣馬樹鎮,就教育扶貧協作、勞務輸出、易地扶貧搬遷示範點建設等工作開展實地調研,推動廣東東莞、中山和昭通兩地三市對口幫扶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广东省委常委曾志权赴昭开展扶贫协作调研

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梁健,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黃雲波,市委副書記王忠,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東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鄧浩全等隨同調研。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而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目前已成為昭通市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育扶貧、勞務協作也是廣東東莞、中山與昭通對口幫扶的重要內容之一。據介紹,自兩地開展勞務輸出對口協作以來,通過採取“健全機制抓輸出”、“精準對接促輸出”、“強化服務穩輸出”三大舉措,強力推進勞務輸出協作。此外,兩地之間還積極推進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和聯合辦學對口幫扶協作,著力推進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從2017年開始,東莞、中山每年至少為昭通培養2070名中職學生、技校學生。

當日一早,曾志權一行首先來到市職教中心,詳細聽取了職教中心辦學情況、東西對口幫扶教育協作、勞務協作工作情況。“現在抓精準脫貧,幾條措施當中,其中就是就業脫貧,來得快、也穩,只要勞動力素質上來了,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兩個穩定的就業,那脫貧就快了。”曾志權指出,就業脫貧見效快、較為平穩。昭通、東莞、中山要進一步加強對接,加大勞務輸出協作力度,將解決貧困地區就業與解決珠三角地區缺工問題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拓展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收入,助推脫貧攻堅。

巧家縣馬樹鎮老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示範點屬廣東東莞市幫扶援建項目。項目自啟動以來,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與我市各級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協同推進。目前,示範點房屋主體建設已完工,一個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初具雛形。據悉,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將進一步引導廣東,特別是東莞、中山的市場、資金、勞務、公益等需求和資源向示範點集聚,深化幫扶,在示範村落實“廣東資源+當地龍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黨建+基建、產業+就業、扶貧+協作”的幫扶措施,打造“內生長效幫扶模式”,促進農民組織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內生化,實現幫扶實效和發展長效,輻射帶動更多的村脫貧致富。安置點建成後,除有效改善老街居民小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外,還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馬鈴薯、養殖業等產業發展,輔以鄉村旅遊、勞務輸出產業,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

广东省委常委曾志权赴昭开展扶贫协作调研
广东省委常委曾志权赴昭开展扶贫协作调研

在易地扶貧搬遷示範點建設現場,曾志權一行聽取了示範點建設、未來發展思路等情況介紹;走進村子,查看房屋建設及配套集貿市場建設等方面情況。曾志權對示範點的選址、規劃設計、未來謀劃及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現在農村最主要的問題是汙水、垃圾,這整個規劃當中每戶20平方的畜圈,整個汙水處理就好了,這個規劃挺好的。不光是(讓貧困戶)搬進來,還有個商鋪給他,靠近集市旁邊,最起碼貧困戶搬進來以後,相對有穩定收入,就能留得住。”曾志權說,示範點建設從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具有典型示範意義。新農村建設最主要的問題是汙水、垃圾的處理,在示範點規劃建設中,做到人畜分離,很好解決了汙水處理問題,同時還立足長遠,就下步產業幫扶、增加群眾收入做了謀劃,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