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餘永定:中國未面臨資產價格急劇暴跌。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餘永定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49期)

在肯定我們現在基本的經濟形勢相當不錯的前提下,在市場上,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上有些不安的情緒。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安的情緒?這裡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二個問題,如何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守住一個基本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底線。

L型是否築底仍待觀察

首先看經濟增長,現在經濟增長的狀態確實比較好,明年情況如何?我們還不敢說得非常肯定。在2013年年初,大家預言經濟增長的時候非常樂觀,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反彈,大部分投行的預測都是8%多,甚至是8.6%,但結果2013年經濟增長不如人意。可以簡單回看一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V型反彈,非常有力。但是到了2010年之後,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急劇下跌,到2013年以後開始緩慢地下跌。在2016年下半年,大概是8月左右,中國經濟又開始企穩回暖。到今年第三季度情況還好,但是10月份一系列的統計數字讓我們感到有一些擔心,很多統計指標都趨軟。到明年中國經濟到底是否能夠企穩?這依然是一個需要問的問題。

《人民日報》有篇社論《開局首季問大勢》講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肯定不是V型,也不會是一下往下落的趨勢,而是L型的,L型是未來的走勢。現在的問題是,L型是否築底了?現在我們還不能完全肯定。

中國並未面臨明斯基時刻

現在一些外國的投行預言中國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明斯基時刻,有的外國投行甚至講中國馬上就要進入明斯基時刻了。明斯基時刻到底是怎麼回事?中國是否面臨著明斯基時刻?甚至進入了明斯基時刻呢?

我們追逐資產、買資產,認為資產價格會不斷上升,但是沒有想到資產價格暴跌了,簡單來講,明斯基時刻就是資產價格急劇暴跌。

資產價格為什麼會急劇暴跌?它不是一次性的,是輪番、螺旋式暴跌下去,必須有一系列的條件,它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什麼?由於資產價格已經很高了,這個時候由於某一種外部衝擊,可能出現下跌的趨勢或者跌了很多,或者跌了不太多但是顯出了疲軟的趨勢。資產價格出了問題本身還不一定能夠導致明斯基時刻,還有一個因素是什麼?就是貨幣市場流動性枯竭。你本來持有長期資產,現在大家不看好長期資產,本來你可以從貨幣市場融資,大家不借你錢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迫使你不得不出售一些好的資產,出現了惡性循環,資產價格又進一步下跌,大家就更不願意借你錢,這就是美國的一個經驗,開始是MBS(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DO(擔保債務憑證)下跌,然後是貨幣市場停頓,MBS、CDO進一步下跌,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由於資本金得不到補充,銀行資不抵債於是就破產了,三個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惡性循環,於是形成了所謂明斯基時刻。也就是資產價格急劇暴跌,相當多的系統性重要性的金融機構陷於破產,於是有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以這樣的經驗來看,中國會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中國並沒有面臨明斯基時刻,中國存在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但是並沒有面臨明斯基時刻,這個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資產方面來看,先看股市,股市在2015年大幅度下跌之後,沒有人認為股市會進一步下跌。

再看債市,債市的情況實際上也是在不斷好轉,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違約情況,但是從具體的數字來看,今年比去年還好,我們這麼龐大的債券市場真正違約的情況並不太多。

再看銀行,銀行是最關鍵的,大家擔心的是銀行房地產的貸款。銀行資產之中,房地產貸款的比重非常高,加上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比重就更高了。但是也要看到,中國並沒有美國式的次貸,中國並沒有MBS,也沒有CDO。而且在目前,雖然大家有不同意見,但是很少人認為中國會出現房地產價格暴跌。

我們再看銀行的不良債權,銀行的不良債權應該是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但是實際上我們的不良債權率相對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在今年一些銀行的不良債權率已經得到了改善。

一方面要看到潛在的危險,另外一方面也不必恐慌,不要把形勢看得太嚴重。和1990年底及2000年代初相比,我們不良債權的形勢比當初好得多。當時官方數字顯示不良債權率是20%至30%多,現在是1.75%,再乘3倍、4倍,也比當時的情況好得多。所以我們看資產、負債,看不出明斯基時刻到來的跡象。

當然有可能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還有一系列的辦法來遏制形勢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金融機構、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不會出現美國當時發生的,就是在負債方出現嚴重問題的狀況。美國當時出現問題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麼?你的資產不好了就借不到錢了,在一些國家比如英國還出現了銀行擠兌等現象,在另外一些國家還出現了資本外逃。但是在中國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低,第一,中國是高儲蓄國家,中國有充分的可借貸資金。第二,由於中國的制度安排,很難想象會出現銀行擠兌的現象。第三,我們最近加強了資本管制,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在海外那些預言中國會出現明斯基時刻的銀行家、金融機構,都強調中國可能出現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大規模的資本外逃是中國發生明斯基時刻的一個必要條件,如果我們把這點掐死了,那麼我們也可以相信我們不會出現明斯基時刻。

最後再看看所謂資本金問題,應該看到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比較高的,雖然有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講還是可以放心的。另外,其他指標也還都相當不錯,中國的財政狀況雖然確實有很多問題,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講還是比較好的。同時中國有大量的國有資產,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果出現問題,我們仍然有能力補足資本金,不至於發生資產價格暴跌、不能繼續融資/資金不進入資本市場、資本金資不抵債/資本金耗竭。既然這三個問題都沒有,就不能說中國現在面臨著明斯基時刻,更不能說中國已經進入了明斯基時刻。

中國不必急於降低經濟增長速度

但是我們應該防範明斯基時刻的出現,所以中央銀行的領導警告、提醒我們關注這個問題是完全正確的,我們確確實實應該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明斯基時刻的發生。如何防止明斯基時刻的發生呢?有四點是必須做的。

第一,到目前為止還是要堅持資本管制。要強調一點,資本管制是臨時性的措施,最終我們是要開放資本項目的,但是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資本管制。

第二,抑制企業槓桿率上升。事實上企業的槓桿率現在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是非常好的趨勢,但是會不會反彈?我們不知道,需要注意。

第三,要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失控。現在出現了一些“不借白不借”的傾向,一些地方政府認為反正是我借貸,最後國家會還,這種現象現在是存在的。

第四,要壓縮影子銀行套利空間。

相信做到了這些,我們是能防止明斯基時刻到來的。但是現在需要做一些判斷,中國到底離明斯基時刻多遠?我們還是要做出判斷。如果說我們離明斯基時刻近了,這個時候相應的政策是什麼呢?在這種情況下去槓桿要抓緊、貨幣政策要緊,可能還要適當地、適度地降低經濟增長速度。

如果認為還沒有面臨明斯基時刻,即便有這種威脅我們能夠處理它,那麼去槓桿就要溫和一些,不要一刀切。利息率要適當低一些,去年到今年利息率都出現了上升趨勢,比如10年期國債利率有上升趨勢,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的利息率也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如果明斯基時刻對我們來講不是現實威脅,我們還是要注意調整一下,適度在一定情況下讓利率低一些。

另外,增長速度可以比較放心地保持在6.5%左右,就是不必急於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很多外國投行建議,為了防止明斯基時刻應該讓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到底降多少?6.5%左右甚至高一些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經濟增長速度。

我們現在確實應該強調增長的質量,但是與此同時,一定的速度是必要的。比較一下日本,1990年日本的GDP和中國相比到底差多少?那個時候中國GDP只是日本的1/8,但是經過了十幾年、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GDP現在已經是日本的兩倍多了。所以經濟增長速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增長速度就沒有今天中國強大的經濟和中國的經濟地位,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現在確確實實要更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就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6.5%應該是合適的指標。

總之,中國目前確實面臨很多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十分重要。但是,穩定經濟增長,防止經濟增長速度再度下滑也十分重要。

最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重要環節就是防止資本外逃,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中國就可以避免發生明斯基時刻。

中國現在的形勢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我們也必須高度警惕,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守住底線和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只要我們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中國還有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或者是5%以上的前景。

(本文整理自餘永定在2017騰訊風雲演講暨原子智庫年會上發表的演講。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