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是老北京的傳統?別瞎說,涮羊肉業祖先明明是元祖忽必烈

火鍋,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川渝麻辣火鍋、潮汕牛肉火鍋,還有打著養生名頭的滋補清湯火鍋等,多種鍋多種味,今天,就單單來說說老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是老北京的傳統?別瞎說,涮羊肉業祖先明明是元祖忽必烈


老北京銅鍋涮羊肉始於元,興於清。傳說忽必烈行軍中,大敵當前,皰廚為滿足這位脾氣暴躁的英雄想吃羊肉的心情,一時創意而出。

七百多年前, 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忽必烈猛地想起家鄉的萊餚——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火夫宰羊割肉時,探馬突然氣喘吁吁地飛奔進帳稟告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離此僅有十里路。但飢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清燉羊肉當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來讓主帥吃,怎麼辦呢?這時只見主帥大步向火灶走來,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人碗中,撤上細鹽、蔥花和薑末,雙手捧給剛來到灶旁的大帥。


涮羊肉是老北京的傳統?別瞎說,涮羊肉業祖先明明是元祖忽必烈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進口中,接連幾碗之後,他揮手擲碗,翻身上馬,英勇地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生擒敵將。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後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廚師忙上前說道:“此萊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著羊肉片,一邊笑著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以為如何?”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餚。

涮羊肉是老北京的傳統?別瞎說,涮羊肉業祖先明明是元祖忽必烈

我們現在吃的不僅僅是歷史產物,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老北京涮肉與“麻辣鮮香”的川渝火鍋迥異之處,是在“鮮”字上做文章,紫銅鍋子注滿清水,只放些蔥段、薑片,用清水一涮,吃的就是食材純樸本味,這也是考良羊肉品質的絕佳方式。

既是涮羊肉,在老饕眼裡,此“肉”非羊肉莫屬。 一隻羊身上能涮著吃的不外這幾處:一頭沉、大片肥、大三叉、小三叉、上腦、磨襠和黃瓜條,加在一起只佔整隻羊分量的十分之一不到。大家圍爐而坐,看著旺旺的炭火竄出銅火鍋,周圍的湯底隨之翻滾起來,熱氣渲染著每個人的笑靨,這才是老北京火鍋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