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一提起国产青春片,很多人第一联想到的关键词是“逃课、恋爱、劈腿、堕胎”。

国产青春片中没有现实里堆成山的试题试卷,没有令人头痛的月考期中期末考排名册,只有狗血矫情的俗套桥段和无病呻吟的多角恋爱……

3月22日,一部由于谦主演并监制,张栾执导的电影《老师·好》上映了。

“没有流量小生、没有知名导演、没有明星大咖”,主演是一帮艺术类院校在读或毕业的本科生演员,加上人称“口碑毒药”的相声演员于谦赶上了一年中票房最为冷淡的三月,真的是想不扑街都难。

就是这么一部“三无电影”,却出人意料的,没有狗血,没有激情,故事平铺直叙。

不出意外,基本坐稳今年票房倒数后几把交椅,如果于老师主演实力“发挥稳定”,可以预见有人又会说看了一部相声剧。

但没人相到的是这部影片不足三天票房破亿,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杀出。

《老师·好》带给你是一种直抵内心的情感共鸣,他如同一条时间的小溪将我们引入到青春的洪流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而高中三年可能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段时光。

“隔壁老苗”苗霸天

于谦,一个正经的北京老炮,除了抽烟,喝酒,烫头以外最大的爱好可能就是玩儿了。

为此他还写了本书就叫《玩儿》,熬鹰,逮雀儿,玩摇滚,只要是他会的没有他不玩的。

但在电影中,于谦摇身一变,饰演起了一位中年教师。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苗老师年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却被学生们亲切的称呼为“苗霸天”。

上课的第一天,苗老师照例使出了他的三招杀手锏。

化妆的抽烟的前头站着去,来晚的给我喊报告去,想动手的哥派出所有人。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上一秒还慈祥地像一尊弥勒佛的老师,下一秒就仿佛变身封建专制下的君王,这个反差让观众措手不及;苗宛秋像是继承了“中国式老师”所有的特点。

他刻板,仿佛所有的老师都存在着自带“有色眼镜”的通病,苗霸天也不例外。

例如影片中被苗宛秋倾注了全部希望的保送生安静,永远都是和颜悦色相待之;但面对小小年纪就威震四海的“小混混”洛小乙,他“背锅侠”的命运便是分分钟被安排上。

他世俗,当久久分不下房子他也想去校长室大闹一场,但看到有人闹完了又怕自己丢了面子,赶忙推脱自己没事。当隔壁同事每天私开补习班又会插一腿来捣乱。

他严厉,当学生们好不容易帮他找到了丢失的自行车,他非但没有感激,反而批判学生们浪费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来做“没用”的事。

他固执,苗宛秋,深知一名老师最大的使命除了育人之外,就是要将学生们亲手送上一条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道路,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孩子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

他一声令下,终止了一切文娱活动,没有体育课,没有毕业演出,他严格的把控着一切,却抑制不住这些高三孩子想在学生时代不留遗憾的决心。

哪怕深知孩子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宛秋终究没有站在光源与掌声的尽头,拥抱这些孩子们。

当孩子们将奖杯放在讲台前,苗宛秋还是拿起粉笔,只是淡淡的对学生们说了句明天来老师家吃饭。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混世魔王”斗智斗勇

既然这是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影片,那么学生才应该是“主角”。

剧中和“苗霸天”斗智斗勇的几位骨干,可谓是有“肉盾”有“输出”又有“治疗”。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市井混混”洛小乙,“武侠痴虫”的王海,“古灵精怪”的关婷婷,“品学兼优”的安静。

一个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我们用少年的目光,一步步的揭开了“苗霸天”不为人知的一面。

“老苗”虽然严厉,但把工资捐给了治病的“耗子”。

“老苗”只看成绩,但并没有彻底放弃“洛小乙”。

“老苗”主观臆断,但也还了“安静”一个公道。

“老苗”高压政策,但还是在同学们文艺汇报演出的时候偷偷祈祷。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影片《老师·好》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受到老师的影响。

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

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不过当八十年代我们的物质条件还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师生之间这种纯粹真挚的情感就显得尤为突出。

“教室后门窗户”是教室的禁地

当苗老师坐上火车离开的一瞬间“有没有那么一位老师,让你突然想起他(她)?”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

学生时期的数十年间,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

《老师·好》,于谦大爷凭啥是票房冠军

无论是孩童时期模糊印象里那个温柔的老师,还是成年以后指点迷津的人生导师,都是能够刻画在记忆之中小心收藏的人。

但一旦打开某个回忆的开关,往事就会像洪流一样袭来。

看过影片,我会突然想起我初中逃学去网吧的抓我回来给我狠狠地抽上两巴掌的物理郑老师,会突然想起劝我用功读书不要泄气的历史高老师。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上课别说好,好好学习!”“我在办公室都听到咱们班最吵”这些都是每一个老师的必会金句。

一句简单的问候不仅唤起了不少观众对学生时代的情感和想念,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虽然我没经历过八十年代,但我能够从这个电影里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纯真。

诙谐却感人,平淡却不平凡。这部电影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

温馨中仍有不足

看到这部电影,有人会拿出《放牛班的春天》之类的影片做比较,我承认无论是老师的情感刻画还是对学生的塑造,这部电影还有不足,但我相信就是《狗十三》一样,这些电影的质感是够的。

他可以让我们忽视电影的瑕疵,单纯中透着蠢蠢欲动,焦虑里夹着天马行空。

人生中最大的善良、最多的真诚、最简单的爱,也许都奉献在那一间普普通通的教室里。

很怀念那个操场以及陪我一起走过的人,一圈一圈直到画满所有的指纹。

而最后的车祸片段存在一定的煽情成分,但要知道就像青春一样从不十全十美,缺憾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