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的,我是為了你好”“我不”

1

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一句話:“我這樣做是為你好。”但我們卻會常聽到它出自我們最親的人口裡。

他們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勸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甚至擅自作出一些安排。這些人可能是你的父母、長輩,也可能是朋友、戀人。

《死亡詩社》里尼爾喜歡錶演,但他的父親要求他考上醫科大學。因著對錶演的喜愛尼爾瞞著父親參加了學校的演出,獲得大家的讚賞後父親卻毅然決定讓他轉學,結果,尼爾在當晚痛苦地自殺。父親自以為的為兒子好把兒子逼進了絕路。

還記得在《小偷家族》裡,信代告訴由裡:“如果他們說愛你,還打你,那一定是騙你的。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打你的,而是會像我一樣抱著你。”

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傷害,是打著“我為你好”的名義進行的。再仔細回想一下,這些“為你好”背後似乎都有下面這些套路:

一、 被強迫(Demand):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生了你,還能害你不成?”

·“如果你還當我是你的××,你就不該這麼氣我!”

當你和對方的意見不符時,對方打著為你考慮的名義表達他的看法,按理說也是好事,但若完全無視你的感受與你的底線,你心裡肯定也會很難受吧。

二、 抵抗(Resistance)

你婉轉表達自己的不情願,對方生氣,拒絕交流,你們陷入冷戰。你感覺並不好受,而強迫你的人卻在想,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你卻這麼不聽話,你應該得到懲罰!

三、 施壓(Pressure)

·“咱們家的經濟狀況比不了……”

·“我被你氣得頭疼,心臟不舒服……”

·“我沒想到你是如此不負責的人!”

瞬間覺得道德的大石扛在肩上,好沉!

四、 威脅(Threat)

·“你不跟我承認錯誤,就別進這個家門!”

·“你如果不聽我的,我就會讓你失去你覺得最重要的東西。”

·“你別後悔!”

如果從小在這種“為你好”的施壓下長大,我們會小心翼翼地藏起真實的自己,長成一個聽話的“乖孩子”。

精神分析醫師溫伯格曾說:每個人在幼年時期都希望獲得周遭人們的好感,那麼要如何才能取得他人好感呢?孩子會想辦法摸索、學習。而個性順從的孩子所學到的“取得愛的方法”,就是聽話懂事、禮儀得當、不惹麻煩、不主張自我、安靜不吵鬧。

“乖孩子”在孩提時期總是被周遭的人們要求、強迫扮演虛假的自己,因此長大成人後,遇到挫折,還是會為了獲得認同而接受一切,並且牢牢抓住這個“假象自我”活下去。

心靈生病的人,有不少人在孩提時都是所謂的“乖孩子”。“乖孩子”所以為的一切付出,其實都是他們索取愛與認可的表現。

2

你是不是從小就被要求做一個“乖小孩”呢?

要聽父母的話,不許做父母不允許的事情,要好好讀書,不可以談戀愛,只有這樣做才會獲得父母的讚許和得到他們的愛。長大以後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按時間結婚生子,這樣能滿足父母的期望而做決定才是“正確”的選擇。

然後有一天,你恍然發現,過去被表揚、受認可的經歷,都是為了滿足了父母的要求。這也導致了即便長大後,你也還在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而活,習慣性地聽從別人的“我這是為了你好。”

原生家庭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印記。在親子關係裡,最為緊密的莫過於共生關係,這是彼此犧牲自律性而成立的。其中有不少孩子忠實遵守著父母強制灌輸的想法與情感,彼此活在封閉的世界。

《不乖,哈佛導師的處世智慧》中講道,原生家庭中一直被規範和按照父母要求改變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是在想盡辦法獲得他人喜愛方法,就是想盡辦法得到認可。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內心裡 “應該表現出的自己”時常會領先於“真實的自己”。

比如你那麼熱愛畫畫,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的願望被父母想讓你成為一名教師的期望中,被你自己親手扼殺,為了獲得父母的喜愛和認可,自己主動表現出對於教師職業的渴望。

於是,乖孩子們味遵循父母的期待,陷入喪失自我的窘境,活到後來這個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該為什麼而活。

3

生而為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自我。

那些一邊說愛你,一邊打著“為你好”名義勉強你的人,就是在騙你。

如果你想要藉由聽從這些人的話,獲得他們的認同來獲得自信,無論時間過多久、對方如何認同,你都無法擁有自信。到頭來,就會為了得到認同而依附在他人身上,但即便他人怎麼讚譽有加,也無法成為真正的自信心來支撐一輩子。

你要明白,人必須把自己當作依歸,才能夠真正相信自己,湧出活下去的自信。

那剛才和你分享的部分內容就是出自今天和你推薦的這本書《不乖,哈佛導師的處世智慧》。

如果你在“順從”“低頭”和“看人臉色”中扼殺真正的自我,如果你總靠滿足別人的需求和期待來換取愛與認可,這本書也許能帶你走出這段黑暗的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