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五運輸機

運五運輸機

運五運輸機從1958開始批量生產,到如今在我國已經使用了60年的時間,它是我國運輸機工業的最基礎!通過對它是製造培養出大量的初級飛機設計師和加工技師,說它是我國運輸機事業的起始點不為過!

運五運輸機仿製的是蘇聯“安-2”運輸機,採用金屬框架結構、外面為帆布蒙皮設計,使用一臺星型“活塞-5”型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該發動機可以電啟動,也有外部啟動機啟動(就是像汽車那樣的搖把啟動)貨艙內有簡易座位可以搭載12人,座椅摺疊後可以放置1.5噸的貨物。

運五的最大優點就是極強的適應性,不但可以軍用在民用領域也是出類拔萃,它可以在150米長的平坦地段起飛和在170米長的較惡劣路段降落,這樣強悍的起降能力似乎只有直升機可以做到,這也就造就了運五運輸機除了“青藏高原”外(升限的限制)可以在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而且它在民用領域可以:噴灑農藥、飛播造林、航空攝影、國土勘察、緊急空投…這樣的多用途,也讓它成為全國人民最熟悉的運輸機。

運五運輸機

活塞5發動機就安裝在駕駛艙的下面,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外部啟動機讓它發動,這在緊急情況下非常管用,甚至空中停車的時候只要是飛機有一定有高度和有臂力,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就會讓發動機重新啟動…化險為夷。

運五運輸機仿製的年代正是共和國剛剛建國不久的時間,飛機制造工業完全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產物,新中國成立之初,幾乎沒有航空工業能力,不但相關的技術人才奇缺,與飛機相關金屬,機械加工(材料)、儀器儀表…等產業也幾乎為零!運五這樣的簡陋飛機在歐美、蘇聯國家看來是非常容易製造的飛機,但是它在我國仿製時受條件所限,仿製過程我國航空人所付出的艱辛是現代人不可想象的!也正是將它全面的仿製成功才充實和鍛鍊了隊伍,為以後製造運七、運八,乃至運二十打下了第一塊基石…航空工業本來就是需要長時間經驗積累的工業。

運五運輸機

運五在我軍服役的時間也很久,似乎到了21世紀仍有一定數量在服役,早年間我軍的航空師都配置幾架運五,目的是在防區內與各飛行團之間聯絡、運送器材、緊急下發通知…等等工作,最大的應用還是培養空降兵的工作,由於它造價低廉、使用費用遠低於運七運輸機,所以大部分的傘兵培訓工作都由它來完成。

運五運輸機

比較少見的運五水上飛機型,取消了起落架,安裝了船型浮筒,比較適合海上救護,邊遠海島運輸。

運五運輸機生產量超過了一千架,由於適應性太好廣泛的應用到了各領域各部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國應用範圍最廣的運輸機,特別是大面積的產糧區和森林區,都時不時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運五運輸機到了21世紀之後它的性能已經不太適應需求了,主要原因是它的運量太小了,並且機身是帆布蒙皮,不能進行全封閉增壓,飛到500米以上高空人就會感覺像“掉進冰窖”,另外它的噪音太大了,機艙內較量需要大聲的吼…這些突出的問題使它不在適合人員的運輸了,而且我國的直升機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大量的直升機可以替代它的工作。

運五運輸機

運五雖然不在人員輸送了,但是它在商用領域仍舊有一席之地,圖片上就是利用它的機身改造成的“快遞無人運輸機”,由於運五的造價和使用成本大大低於現在的貨運運輸機,加之技術水平比較簡單,通過適當的改造就能成為一架性能優良的“無人貨運機”,這對各大快遞公司來說是意義重大的!有了飛機可以更快速的將物品運到需求者手中,並且運五的使用費用非常低廉,可以為快遞公司節省大筆開資。

運五運輸機

安-2運輸機的駕駛艙,運五運輸機與它一模一樣,看起來很復古。不過它可是有擋風玻璃加熱裝置的,在高空玻璃是很容易“上霜”的,如果不及時融掉會阻礙飛行員的視線,是非常危險的。

運五運輸機雖然老舊,但是它的適應性強、使用成本非常低廉的特點,是現代運輸機難以企及的!不能運人,利用它運貨也是得心應手…估計運五還會有很長時間的使用價值,也許它會成為我國使用期最長的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