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馬來西亞修“慰靈碑”,解說牌稱二戰日軍為“英雄”被拆

日在马来西亚修“慰灵碑”,解说牌称二战日军为“英雄”被拆

日本政府出資在馬來西亞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興建的所謂“慰靈碑”。

近日,日本政府出資在馬來西亞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興建一座所謂的“慰靈碑”,其中解說牌上將二戰時期侵略當地的日軍稱為“日本英雄”,引起馬來西亞華社不滿。

日本駐馬大使館參贊折笠弘維25日辯稱,“慰靈碑”是為了讓馬來西亞民眾瞭解日軍在當地的歷史,並非為了美化二戰日軍。

在二戰中及戰後,日本各地及海外共建立超過1.3萬座慰靈碑。但日本的“海外慰靈”活動一直受到來自海外的厭惡與抵制。日本《產經新聞》2015年時就曾報道,2012年到2014年期間,塞班島、天寧島上的慰靈碑經常遭到“針對性破壞”。日華媒當時就曾分析指出,安倍個人的歷史修正主義轉化為日本的國家行為,這是安倍美化戰爭行為的一步,也是日本歷史認識的後退。

州部長致歉並拆除解說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報道,這個紀念碑位於亞羅士打市內吉打河畔的旅遊局範圍內,立有馬來文、日文及英文解說,同時標明這是“三名日本英雄攻陷亞羅士打橋樑的歷史”。根據解說,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41年12月13日侵略亞羅士打的三名日軍,由於拆除英軍綁在附近一座橋樑的炸彈而遭炸死的事件。而事實上,日軍佔領馬來半島與新加坡期間,曾大量屠殺平民。

據新華社,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當時的馬來亞,開始3年8個月的日據時代。

事件引發爭議後,吉打州負責旅遊、青年及體育事務的行政議員(州內閣部長)阿斯米魯稱,州政府並非歌頌或美化日軍對當地的侵略。“日本英雄”字眼純屬技術性錯誤,當局將盡快修正錯誤。

不過《聯合早報》指出,阿斯米魯22日為紀念碑開幕時,其邀請函也以馬來文及英文列明是“日本英雄紀念碑開幕禮”。

馬來西亞華社對此事十分不滿。“陳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秘書長陳亞才23日告訴“當今大馬”:“從日本的角度來說,這是紀念他們陣亡的同胞。但對馬來西亞人來說,他們是侵略者,談不上‘英雄’,更遑論立碑紀念。這與馬來西亞的歷史事實不符,我們更沒必要紀念日軍。”他認為阿斯米魯應為其疏忽致歉,否則對不起日據期間犧牲的抗日英雄。

馬華公會總秘書周美芬23日在其臉書(facebook)撰文質問:“設立這個日軍慰靈碑是為了紀念,還是讚揚日軍當年的‘入侵’和對馬來西亞人民的暴行?”周美芬在文中譴責說,設立這座“慰靈碑”無異於在人民慘痛記憶的傷口上撒鹽、是非黑白不分。她指出,立刻拆除是唯一可做的行動。

阿斯米魯24日親自移除慰靈碑旁有關“日本英雄”字眼的解說牌,25日則再次針對此事道歉。

日本海外“慰靈碑”曾屢遭破壞

日本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參贊折笠弘維25日告訴媒體,重修亞羅士打的日軍慰靈碑,是為了記錄日本戰跡,也讓民眾瞭解日軍在當地的歷史,並非為了刻意美化任何人。

折笠弘維聲稱,日軍慰靈碑並非由日本政府建設。但日本日本駐檳城總領事館23日曾明確表示,重修慰靈碑耗資3萬令吉(約5萬元人民幣),這筆費用由日本政府承擔。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及廣大亞洲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然而,時至今日,日本右翼勢力依然試圖美化那段醜陋的侵略歷史。

在二戰中及戰後,日本各地及海外共建立超過1.3萬座慰靈碑,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政府開始著手系統性重建海外“慰靈碑”,新建“慰靈碑”覆蓋美屬太平洋島嶼、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從2005年日本天皇首次赴塞班島“海外慰靈”開始,主張“正常國家化”的安倍政權在戰後右翼遺族勢力的支持下,更為積極地推進海外慰靈與遺骨收集活動。

2015年時,日本的海外“慰靈碑”曾屢遭破壞。據《產經新聞》當年11月報道,日本政府在塞班島設置的“慰靈碑”又出現碑石被塗鴉,旗杆上的國旗被盜等情況。報道稱,日本政府認為,這些“有針對的破壞行為”時常出現,主要是日本與其他國家有歷史、領土矛盾背景下,外國遊客因怨憤日本而為,日方要求當地政府保持警惕。

據新華社報道,每年8月15日,都有老兵和右翼分子身穿二戰軍服在東京靖國神社招搖過市,為軍國主義招魂,更有政治人物公然為戰犯“慰靈”。而在靖國神社,不僅日軍戰犯,就連為侵略戰爭送命的戰馬、軍犬和軍鴿也都擁有所謂的“慰靈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